全媒体视域下公益讲座的实践探索与突围策略探析

2024-04-06 17:26:01谭苹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文化传播公共图书馆

摘要: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加深了媒体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联结。公共图书馆的公益讲座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一项有力拓展。“重图讲座”是重庆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重庆图书馆直面提档升级的新目标、新挑战,打破原先单一的现场讲座形式,开拓出名人讲座、周末讲座、讲座巡讲、讲座进基层四种新形式,利用讲座现场直播、投放有限电视机顶盒点播、推出线上微讲座、启动短信预告等方式进行多渠道复合传播,为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很好的范式。文章在厘清全媒体的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重图讲座”的创新突围实践,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提升全媒体内容水平,深耕品牌化道路;建构多元交互传播平台,优质内容产品化;强化品牌传播效应,服务考核流量化等路径建议,旨在为业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文化传播;“重图讲座”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3-0167-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应当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公益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等服务。公益讲座服务对于增强图书馆活力和读者黏性具有重要作用。

全媒体时代,通过声音、影像、文字等表现形式,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站等传播渠道,将全媒体传播理念融入图书馆公益讲座中,能大大提升讲座的实效性、上座率和品牌影响力[1]。

1996年创办的“重图讲座”是重庆图书馆面向公众开办的公益讲座,现已推出“历史文化”“重庆作家”“健康大讲堂”“法律大讲堂”“国学大讲堂”“特别策划”等十大系列,每周末都会为市民奉上1~2场精彩的讲座,每年服务市民2万余人次,是重庆市民接触文化前沿、分享名家智慧、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平台。全媒体时代,如何将全媒体思维融入公益讲座服务,如何利用多方媒体平台包装讲座品牌,是“重图讲座”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全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2]。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

(二)特征

传播的多元化[3]。全媒体的传播载体多种多样,不拘泥于报刊、电视、广播,还包括网页、客户端、移动应用等,多种传播技术和媒介载体的融合,充分调动了受众的听觉、视觉、触觉,满足了受众对信息获取的多方面需求。

时空的连续性。全媒体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实时传播、无障碍接收。这种传播上的连续性保证了信息传播更加高效、便捷。

受众的交互性。全媒体时代,受众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生产者、传播者[4],受众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关注某一事件的最新动向,参与到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

服务的个性化。全媒体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受众的喜好,从而精准地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5]。

二、“重图讲座”发展现状

“重图讲座”是重庆图书馆面向公众推出的双休日文化学术系列讲座。截至2023年,“重图讲座”以重庆图书馆宏富的馆藏为基础,在学术界的广泛支持下,已开展讲座1450余期,惠及50余万人次,内容涵盖名人、文化、艺术、教育、法律、健康、科技、生活等多种主题,目前有名人讲座、周末讲座、讲座巡讲、讲座进基层四种形式。

(一)名人講座

著名作家王蒙、白先勇,声音表演艺术家晏积瑄,儿童文学家杨红缨、汤素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米德等都曾莅临“重图讲座”。他们带来国内外文化艺术潮流资讯,为听众打开了解世界多样化文化的窗户。

(二)周末讲座

周末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传统讲座为基础,配合现场访谈、音乐赏析、诗歌朗诵、沙龙对话等多种形式,衍生出“历史文化”“艺术鉴赏”“重庆作家”“健康大讲堂”“法律大讲坛”“国学大讲堂”“社会百科”“特别策划”等十大系列。

(三)讲座巡讲

“重图讲座”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与全市42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建立起全市讲座联盟体系,形成了主城巡讲走进区县、区县巡讲反哺主城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图书馆的跨地域合作与交流。

(四)讲座进基层

近年来,“重图讲座”以进基层的方式提升文化供给,先后走进学校、公安局、养老院、特殊教育机构等进行优秀讲座输出,促进重庆地区公益讲座服务更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重图讲座”共开展线下讲座44期,线上讲座23期,讲座进基层3期,提供巡讲资源81个,42个区县馆全部加入讲座联盟。

三、全媒体时代“重图讲座”的创新实践

全媒体时代,“重图讲座”紧跟时代潮流,打破原先单一的现场讲座形式,开拓出名人讲座、周末讲座、讲座巡讲、讲座进基层四种新形式,融合新平台、新技术、新媒介,为听众打造“没有围墙的教室”,提供便民利民的讲座服务[6]。

(一)以名人讲座为抓手,通过名人名气来扩大传播面

“重图讲座”以名人讲座为抓手,通过名人名气来吸引听众、扩大传播面,实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例如,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带来名人讲座《不想忘记 所以记录》,向听众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和人生感悟。这期讲座在重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预热并实行网上预约制。预约渠道开通后,听众直呼“人气火爆,一票难求”。该讲座还在重庆图书馆官网微博、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截至目前已有上百万浏览量。

(二)针对不同聽众偏好,精准投放信息

不同年龄段听众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上偏好不同,因而公共文化服务在信息的投放上大有讲究。

针对偏好观看电视的听众,“重图讲座”将精品讲座视频投放至重庆有限电视机顶盒,讲座视频点播即享。并且,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主导下,利用重庆有线便捷的数字电视通道,整合全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为重庆市300多万有线机顶盒用户提供“巴渝文化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上线后,“重图讲座”持续提供“名人讲堂”等讲座视频,拓宽服务半径、丰富服务手段,为群众带来丰富、精彩、便捷的文化生活[7]。

针对习惯于通过手机接收信息的听众,“重图讲座”推出多种线上渠道的微讲座。2020年初,开始在云平台推出微讲座,每周推出1期,每期时长约10分钟,内容短小精干。微讲座一推出就受到听众热烈好评,听众纷纷留言表示这些讲座既有专业性又有欣赏性;既节省了主讲人宝贵的时间,又让听众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是个多赢的创举。

2022年,“重图讲座”联动讲师资源,上线了两档荐书栏目。一档是与重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融合联动,面向“重图讲座”优秀讲师约稿,通过微信全新栏目《拾贰阅》以文荐书,品读风华,体悟人生。另一档是邀请“重图讲座”优质讲师录制荐书短视频,并包装形成“你好,读书人”系列视频,在重图微信视频号广泛传播,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三)启动短信预告,广泛吸引讲座受众

为了吸引讲座受众,“重图讲座”除了以月为单位,在重庆图书馆官网发布预告;以周为单位,在重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预告,以及在图书馆内部发布电子公告栏、提供纸质预告外,还在每周五向忠实听众发送本周讲座预告短信。预告短信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听众,而且有效提升了讲座的上座率[8]。

(四)多渠道融合传播,各平台相互引流引荐

“重图讲座”通过精剪讲座视频、录制线上微讲座,吸引新华网、重庆日报、华龙网、第1眼-重庆广电、重庆之声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覆盖报纸、广电、广播等多种渠道[9],并且在重图微信订阅号、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重图讲座”的预告、精彩片段、精选照片等在各大平台相互引流引荐,形成了很好的宣传态势。其中,特别策划《跟古风姐姐,花样过端午》在重庆图书馆官方微博实现了近500万次的观看量,形成了新媒体孵化线下讲座,多载体传播新格局。

四、“重图讲座”提档升级的策略

经过多年探索,“重图讲座”逐渐走向成熟与稳健。实践表明,公益讲座的开展不仅要打造专业主讲人团队,还要广泛联合各媒体平台,形成稳定、全面的宣传体系,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入全媒体时代,“重图讲座”提档升级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重图讲座”应以打造全国知名公益讲座品牌为目标,进一步整合讲座资源,挖掘自身特色,传播社会正能量,从“服务市民需求”走向“引领文化风尚”[10],着力实现品牌化、产品化、流量化。

(一)提升全媒体内容水平,深耕品牌化道路

一是搭建重庆市讲师联盟资源库[11],网罗名师大腕;二是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既要将讲座数字资源送到企业、学校、社区,又要吸纳其他公共图书馆的名师资源做客“重图讲座”。

(二)建构多元交互传播平台,优质内容产品化

全媒体时代,“重图讲座”应建构多元交互传播平台,大力推进优质内容产品化。一是继续推进精品录播、文字稿还原,沿用投放官网的模式;二是继续尝试讲座直播,与抖音、一直播、花椒直播等平台对接,扩大受众面;三是摘取讲座经典语录,并投放至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四是尝试有声讲座,与喜马拉雅平台对接,开启用耳朵听讲座模式;五是服务大厅联动播放精品讲座;六是将优质讲座视频刻录成光盘赠予基层文化服务点。

(三)强化品牌传播效应,服务考核流量化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量化考核,既是对服务效能的评估,也是对流量化的要求[12]。“重图讲座”不仅要在主讲人上做文章,还要对讲座内容做考量。主讲人是讲座的灵魂,是吸引受众的关键[13]。可邀请巴渝名家、自带流量的文艺界红人多做客“重图讲座”,带动流量增长。内容方面,应把握“423读书日”等关键节点,特别策划大型活动和主题讲座[14]。

五、结语

“重图讲座”的创新实践为业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讲座必须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公益讲座的吸引力、创造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燕,黄旦怡.公共图书馆开展科普讲座的创新探析:以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5(41):15-17.

[2] 全媒体[EB/OL].百度百科,[2024-01-05]. https://baike.baidu. com/item/%E5%85%A8%E5%AA%92%E4%BD%93/1220226.

[3] 鲍彦宇.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探讨[J].传媒研究,2023(12):14-16.

[4] 李翀,聂华香.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J].新闻传播,2023(11):106-108.

[5] 赵娟娟.全媒体时代媒介受众观的重构[J].理论视野,2014(2):24-25.

[6] 陈静.浅谈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导入4P营销策略: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4):136-138.

[7] 易谷池.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品牌构筑[J].兰台内外,2020(18):79-80.

[8] 邓卿.图书馆公益讲座系列化效应的发展与思考:以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有为讲坛”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图书情报,2021(6):230-231.

[9] 袁文涛.公益讲座的策划与发展[J].新阅读,2022(3):72-73.

[10] 张二帅.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管理与创新研究:以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5):14-16.

[11] 许苑.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文化产业,2021(9):64-65.

[12] 吉杰.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公益讲座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学刊,2016(11):88-91.

[13] 王含哲,郭力源.新媒体环境下对图书馆公益性讲座的思考[J].名作欣赏,2018(29):72-73.

[14] 王小青.图书馆公益讲座的运行模式与深化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3):29-32.

作者简介 谭苹,馆员,研究方向:全媒体传播、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文化传播公共图书馆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法治类新闻报道的新出路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4:36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引领社会阅读举措探析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3:29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4:33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