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办好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地市党报,让主流思想入脑入心?如何守住一份“精致阅读的体验”,让党报和读者的关系近些近些再近些?《张掖日报》直面挑战,强化读者意识,在内容呈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给出明确答案——“内容为王”永远是媒体立于人民心中的不二法宝。
关键词:内容呈现 融合创新 精致阅读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传统纸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作为西部偏远地区的地市级党报,如何更好地应对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张掖日报》主动应“变”,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闻传播规律和受众阅读习惯,凸显新媒体时代的党报优势与特点,更新理念,找准定位,对标看齐《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中央、省级大报,学习融合《新华日报》《延安日报》等其他省市党报可读性强、信息量大的特色,在内容呈现、编排手段和标题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尝试:做强言论报道铸魂、做活民生新闻壮骨、活化新闻标题亮眼,以优质的内容供给、清新的亲民文风、大气的版面风格,形神兼备向“新”而行迈向融媒时代,让党报的旗帜高高飘扬在舆论场上。
评论是党报的灵魂,是体现党报高度和品位的思想产品。《张掖日报》将评论作为提高舆论引导力和内容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来抓,强化领导力量,总编辑直接管评论、写评论、改评论。尤其是张掖市融媒体中心挂牌后新成立了评论部,打造专职评论员队伍,形成了以评论部为核心,以兼职评论员为骨干,以群众力量为补充的评论员队伍,扩大评论阵地,打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新年献词、“新华时评”、“黑河听涛”、编辑部文章在内的全方位覆盖整张报纸的评论矩阵,言论评论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先后刊出评论文章130余篇25万字以上。这些文章紧贴时代脉搏、关乎张掖发展,及时充分反映了市委、市政府的每一个战略意图,反映了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动态,成为重要时间节点党报的主要发声点。
1.每逢大事及时发声。每逢省上重要工作或者省市中心工作在张掖“落地”,“本报评论员”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发声,将政经评论与新闻同步捆绑发送。比如,脱贫攻坚宣传战役中,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三个阶段,除了“大浪头、天天有,长流水、不断线”地以通讯、消息等精准宣传报道全市脱贫攻坚经验亮点和典型做法外,评论员文章同步奏响重音。
2020年3月6日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召开后,《张掖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连续推出《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等5篇评论员文章,新闻摆事实,评论讲道理,新闻与评论珠联璧合,实现新闻与言论互相深化,互相延伸,加重了报道的分量。2023年2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和“三抓三促”行动,《张掖日报》每周一、周四在一版持续刊发《统一思想认识 增强行动自觉》《明确目标要求 把握着力重点》等9篇评论员文章。为以最佳方式呈现,在写作过程中,由市委宣传部协商敲定标题,评论部确定专人分别撰写,落笔前先仔细琢磨研究《人民日报》任仲平、《新华日报》辛仲平的评论员文章,学习借鉴语言风格和评论技巧,经层层推敲修改打磨后刊出的9篇评论员文章精炼简洁、内涵丰富,气势磅礴、金句频出,为鼓舞全市上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凝神聚力、加快发展营造了强大的新闻舆论场,迅速在张掖大地掀起新一轮“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潮。
2.回应民生善于发声。在“国际国内”开设“新华时评”栏目,融入大局,上接天线。聚焦重大新闻、重要政策出台和突发焦点事件精选刊发新华社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言论。《全力打赢荒漠化综合防治攻坚战》《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铺路搭桥》《让“零碳”成为新潮流新风尚》《用中国种来保障中国粮》等时政小言论让上层声音及时传达,对时事政策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将有限的版面放到对时事政策的解读阐释上。
在“综合”专版开设“黑河听涛”栏目,开门办报,下接地气。大量群众来稿以群众视角紧扣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小事,以小见大,以微言表达大意,涉及的内容大到城市治理、生态文明、效能革命、作风建设,小到乱丢烟头、马路堵车、消费维权、婚丧彩礼。如《“工作留痕”不代表“落实到位”》《调查研究既要发现问题也要解决问题》《促落实重在马上就办》等小言论以政府效能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所指出的问题具有普遍共性;《青年干部当以“青”作舟不惧万重山》《汲取高考背后的奋进力量》从热播电影和热点事件谈起激励广大青年保持赤子之心施展抱负;《车位让民心畅》《张掖这样改进提升“城市生命线”》为破解政府施政难题支招献策;《从“羊毛月”看张掖文旅如何出圈》破题文旅事業发展的互联网思维;《清明绿色祭扫共创文明之风》传递移风易俗正能量,《别让不文明行为煞了风景》向行为陋习开刀。这些小言论寓理于情、通俗易懂,用事实说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群众性,使“黑河听涛”评论专栏成为《张掖日报》的重头栏目。
3.打造品牌巧于发声。2016年以来,每到年底《张掖日报》都将新年献词当做“开年大菜”来策划,由编辑部和评论部议定主题,确定撰写思路,围绕当年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新一年发展前景,提出本报的思考、期望和观点,主题确定后,由首席记者撰稿总编辑审改,在元旦当天以“张报特稿”的形式在头版头条隆重推出,并渐成传统。自2016年推出首篇元旦献词以来,7年来先后推出《致敬伟大的时代,以坚毅的姿态迎接美好明天》《不忘初心的坚持将带我们抵达更好的未来》《起航!去创造新时代的万千气象》《以奋斗之姿向时代作答》《奋力谱写时代新篇章》《未来已来远方不远》《跨山越海只为遇见更好的未来》《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献词。这7篇新年献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前瞻性和参考性,既有高度、深度、锐度,又有鲜度、温度、力度,思想深刻有见地,文字温润有力量,在全省14个市州党媒中独树一帜,一经和读者见面便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在张掖市党员干部的朋友圈和讨论群等社交平台热转,成为张掖人新年的一道“精神大餐”,实现了品质和传播的双赢。
栏目是报纸品牌形象的要素,也是报纸的支点和主心骨。《张掖日报》按照“移动优先发布、差异化生产传播”的原则,树立“即时新闻优先通过金张掖APP、张掖日报微信公众号、中国张掖网等新媒体发布,深度、解读性新闻主要在报纸刊发”的理念,将打造精品栏目贯穿于整个采编工作始终,精心培育了一批上级领导认可、群众满意的名栏目,形成了每期每版至少有一篇“镇版”深度报道,至少有2至4篇小特写,至少有1至2束短消息集纳报道、至少有1张以上图片形成视觉中心的版面格局,用栏目搭建稿件发布框架,做到每版都有亮点、有专栏。
1.开设主题专栏讲好“普通话”。《张掖日报》围绕党委、政府每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开设主题专栏,通过强势的版面语言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新闻宣传效果。党的二十大的宣传报道是2022年新闻战线工作的重中之重,《張掖日报》规定性动作与自主性策划相辅相成,按照会前氛围营造、会中直击报道、会后传达解读三个阶段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专栏下开设十多个子专栏。尤其是会后自主策划开设了“书记谈落实”“学报告划重点明方向”“聚焦二十大社科专家谈”“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放歌二十大”等栏目。在“学报告划重点明方向”栏目转载推出一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宣部等单位知名专家学者撰写的长篇理论文章,连续转载刊登《人民日报》10篇重磅理论文章,从宏观层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深入宣传阐释。“聚焦二十大社科专家谈”专栏约请张掖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结合张掖实际,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谈体会、谈感受、谈措施,这些理论文章既有对张掖发展的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又有对具体领域、具体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二十大精神在基层”栏目刊发张掖市采取入户谈心、微宣讲、小板凳课堂、青年背包客、马背宣讲队、帐篷讲堂等特色鲜明、灵活多样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既接地气又冒热气的新闻稿件。在文艺副刊“甘泉”推出“放歌二十大”诗歌专栏,以文艺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2.开设记者专栏讲好“家乡话”。设置栏目的意义还在于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记者编辑队伍,将记者专栏的设置作为凸显报纸个性的有效途径,着力打造推出一批记者名专栏,以栏目为依托,以选题为纽带,将广大记者凝聚在栏目的旗帜下,将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栏目的策划创新上。结合“走转改”活动开设的“精准扶贫·基层行”“新春走基层”“进行张掖·精彩故事”“民声·民情·民语”等专栏,督促记者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本地新闻,将“走基层”这一新闻品牌活动融入日常。如2023年春节逢三年疫情结束,急需提振信心恢复经济重启消费,《张掖日报》围绕消费市场回暖、旅游业复苏振兴及重点文化和旅游活动等宣传重点策划选题,元旦刚过便推出两个“新春特刊”专栏专版,分别以《是新年啊,是烟火的寻常,是新岁的欢喜!》《再出发吧,盼所愿皆顺遂,奔跑在热爱里!》为主题,在该主题统揽的栏目里集纳《热起来年货市场红红火火》《亮起来灯火璀璨点靓古城》《乐起来乐享假日幸福时光》《听,咱老百姓的新年心愿》《看,咱老百姓的乐活日子》等10多篇有生活味、烟火气、共鸣感的稿件。春节期间又接连高频度、高质量推出7个“新春走基层”专版,将记者以现场体验和基层调研等形式深入村庄、社会、企业等基层一线采写的反映节日消费市场、消防救援、安全生产、街路亮化、假日观影、乡村冰雪旅游等不同领域风采带着热乎气儿的新闻打包组合刊发,让单篇稿件的“手榴弹”用具有连续性、组合性的专栏集纳式捆在一起“引爆”,宣传报道声势更强,主题宣传得以强化。
3.开设特色专栏讲好“大白话”。短些、短些、再短些。在一版开设“金·彩张掖”专栏,在二版开设“新闻集装箱”专栏,在三版开设“消息树”专栏,在中缝开设“微言简报”专栏,集纳部门单位、乡镇、社区、学校动态性消息,让新推出的政策法规、职能部门出台的群众应知、想知的新闻原料以短消息的形式及时准确发布,不仅提升了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而且为政务信息发布提供了纸质媒介平台。
活些,活些,再活些。让小特写上版面,《生态鸡“啄”开致富门》《肃南农牧民“赶”着牛羊上抖音》《千峰骆驼驮富来》《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一个厕所的生态贡献》等来自基层一线“冒着露珠顶花带刺”的报道反映的都是基层和普通群众的事,篇幅不长,但很鲜活,读来饶有趣味。
软些,软些,再软些。让民生类新闻唱主角,开设“12345话务小故事”“一枝一叶”“民生·民语”栏目。“一枝一叶”栏目以文配漫画、照片的形式倾听民声、化解矛盾,督促相关部门躬身解决群众枝叶小事;“12345话务小故事”分享12345政务服务中心紧盯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上演的一个个暖心小故事;“民声·民语”专栏以百姓口述、背景陈述配以快评的形式从百姓视角折射大时代的变化。遍布各个版面的民生类新闻专栏以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报道重点,既关注施工封路交通不便、下水道不通等“小民情”,又关注营商环境、项目建设等“大民情”,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和百姓心声,着重报道各级各部门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内容,大大增强了报纸与读者的黏合度。
《张掖日报》将标题制作作为推动采编业务改革的突破口,在改变报纸标题满版充斥“上台阶”“见成效”“谱新篇”“扎实推进”“多措并举”等“单一单调老套”标题和大而无当口号式标题上下足功夫,在标题制作上“通俗”“民族”“美声”三种唱法互有交融,既“遵章守规”,又守正创新,让有文采、接地气、会“说话”的标题为报纸“明眸亮眼”。
1.借得诗文传雅意。我国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张掖日报》注重借力古诗词的点化来作标题。如为了将年年岁岁反复吟唱的农业生产“四季歌”唱出新意,2023年依据二十四节气在春耕生产耕、播、管、收各个阶段先后推出了8组集纳式报道,在拟定总标题时摈弃以往“我市春耕生产有序推进”“我市加强夏季农业生产管理”“我市秋粮收获全面展开”等常规化的老套标题,而是仿拟化用古诗词实现“老歌新唱”。如立春时节推出《牛铃摇春光人勤知春早》,春分时节推出《春风十里春耕走起》,惊蛰时节推出《春雷响万物长大地始芳华》,谷雨时节推出《好趁谷雨播新种种菜种豆种春风》,芒种时节推出《三夏农事忙田野写诗行》,夏至时节推出《小麦覆陇黄开镰暖风香》,秋分时节推出《山河入半秋农家正丰收》《祁连山下庆丰年听取欢声一片》,既真又美,意味隽永,不落俗套。为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报道制作的标题《绿意深深深几许一步一景一陶然》在大标题下打包刊发《临泽:创建森林城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民乐:建设森林乡村转角遇美四时皆春》,小标题与大标题相互呼应,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精致文雅有诗意的标题给人以艺术享受。
2.妙用修辞制佳题。中文表达讲究修辞,体现博大精深文化,新闻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提升报道的文化气质,还可以在版面上形成平衡感与对称美。如2023年3月,记者采写了一组反映全市经济复苏夜经济繁荣的稿件,四个县区相关稿件经编辑精心打磨后以《甘州:烟火街巷活色生香》《民乐:灯火可亲未来可期》《临泽:夜色搭台经济唱戏》《肃南:夜市繁华旅游火热》四个对仗式标题呈对联式上版,文字和编排形式均体现了形式美和内容美,增加了讀者的阅读欲望。此外还活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拈连使标题凭添幽默感,增强表现力,如《聚揽好“风光”共享“风光”好》《高台:火红辣椒红火辣产业火》;运用顶真使标题环环紧扣,逻辑连贯,如《“花”心思种出“花样人生”》《精致精美一座城宜居宜业一城人》;运用借代谐音梗使标题妙趣横生,如《甘州挑起金扁担富“蔬”路上大步走》《“小蒜头”打响“金蒜盘”》《位奇镇:小红果藏着增收“杞”盼》《丰乐镇:小土豆辉洒致富“薯”光》;运用对偶使句子形式整齐和谐有韵律,如《城“载”文明气自华民养厚德方致远》《绿色家底攒得厚生态福利享不完》等,都是《张掖日报》在标题制作上的“走心”之举。
3.活用口语添意趣。利用生活化的语言,用读者熟悉的网络流行语、日常通俗语、方言等与读者日常生活心律合拍的口语,往往能缩短新闻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张掖日报》在为重大政治、经济类新闻制题时也大胆使用口语化标题,让硬新闻软下来活起来。如2022年张掖市被甘肃省列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农业农村工作成就亮点报道在报纸占很大比重,《秸秆打包“点草成金”生态“包袱”离田变现》《在和美的乡村过更好的日子》《我的小村变了模样》《乌江镇:乡村美成一幅画》《沙河镇:渔庄苇畔有新歌》《专家常驻“云”上服务畜牧生产》《诗和远方,就在家乡》《农家小院坐一坐大情小事议一议》《“智慧”养牛买牛卖牛就是“牛”》等一条条或灵动鲜活或清新淡雅的标题让新闻好读耐看。
在“创城”工作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报道中,因为报道的人物都是我们身边平凡人的先进事迹,在制标题时注意不“板着面孔说教”,而是用口语化的标题让这些先进人物的形象可亲可感,如《这个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这个好汉一声吼,小偷也要抖三抖》《邻里一家亲人气赛“黄金”》。在为社会新闻制题时更是大量使用口语化标题。张掖群众生态保护观念增强,经常有放归野生动物的消息见诸各个新闻端口,《飞吧,回家!高台救助放归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鵟》《游吧,宝贝!河西水电连续3年增殖放流3万余尾鱼苗》读来非常亲切。为“创城”稿件拟制的标题《我的张掖,三分春色都予你》《路边花箱上新城市收获美好》《心是一座城住着最美的人》读来韵味十足,让版面清新有氧。
时代在前进,人民的追求、希望,读者的需求也在不停地变化。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不断研究读者,追踪读者需求的变化,贴近读者,服务读者,报纸才会有鲜活生动的生命力,才不会被读者抛弃。正如纸媒风行时《张掖日报》新闻110采访车上印的一句话:“办好张掖人自己的报纸!”也提醒我们办报人的角色定位:无论新闻承载的媒介平台如何变化,媒体形式的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永远是媒体立于人民心中的不二法宝!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融媒体中心报纸编辑部主任
参考文献
[1]田科武.精致阅读: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纸媒价值跃升[J].新闻战线,2020(04).
[2]殷晓锐.新华日报优化版面:为党报注入活力[J].新闻爱好者,2010(12).
[3]樊万朝.办好特色专栏——提高报纸质量的重要途径[J].新闻导刊,2002(03).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