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控制理念下幼儿多领域经验发展探究

2024-04-05 11:24陆小涛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陆小涛

摘要: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学习和发展的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成长、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社交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幼儿园大班的数学区域游戏“濠西银行的故事”为例,践行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实施分享控制,不仅有力推进了区域游戏的有序开展,也提升了幼儿多领域经验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分享控制;游戏发展

“分享控制”一词源于《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一书,意为和幼儿分享决策权、共同参与重要的决定,是教师和幼儿互动的核心,推动了班级支持性学习氛围的创设[1]。在分享控制的理念指导下,课程真正成为了教师和幼儿双方共赴的学习和探索历程:幼儿在兴趣指引和环境支持下,进行有挑战的持续尝试;教师在观察引导中,与兴趣和发展水平各异的幼儿合作,积累了与幼儿轮流担任领导者和被领导者、讲话者和倾听者、教师和学生的契机把握策略、问题解决策略、课程生长策略等[2]。笔者在区域游戏的观察引导中践行分享控制,体会颇深:分享控制不只促进了师幼之间的支持性互动关系,带来了多领域经验的融合提升,且有力推进了游戏的趣味生成、有序纵深。

一、问题溯源:回归儿童的游戏体验

幼儿园大班数学区增设了“濠西银行”游戏区域,但是几天后,幼儿就不玩了。“濠西银行”自然倒闭。为了让游戏重新绽放生机,我们决定尝试高宽项目中的“分享控制”:和幼儿一起,做重要的决定。

师幼研讨:为什么没人去银行工作?幼儿畅所欲言:钱太“假”;赚的钱只能“算”,不能“用”;坐在银行里不好玩……真实问题一阐述,解决对策就跟进:成立银监会(管理银行),准备一些“比较真的”钱,行长、会计走出银行,观察游戏情况,制定工资发放标准:建构区等热门区域,一天50元,数学区等挑战区域一天80元,银行工作人员要会算账,一天100元。

教师反思:幼儿的问题,幼儿解决。分享控制让“儿童视角”这一高位理念落地为以“儿童的视角”解决情境问题的实践策略。区域游戏的横向联动和相关经验的纵向发展,自然发生。

二、策略采撷:尊重儿童的游戏主张

银行重新开张,运营良好,可是发了两天工资后,银行陷入“发不出工资”的困境。怎么办?分享控制———合作着办!教师向幼儿请教:钱不够怎么办?幼儿争先恐后地说:“还有硬币,先发硬币。”“做‘钱,把卡纸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做。”“从家里带钱来。”“不拿真钱,拿‘可以烧的钱。”“把发出去的钱收回来发工资,反正银行记了帐。”教师适时点拨:“大家想一想爸爸妈妈难道把钱放在家里不用吗?”幼儿恍然大悟:“我懂了!可以把钱存在银行,反正银行要记账。”“对!钱存银行有利息,会越来越多。”“那我们开个商店,也好花钱啊!”

有幼儿来存钱了!关于“开店”,幼儿园购置了几个移动置物架,上面陈列了些许商品,其他的,等幼儿来决策。

教师反思:分享控制的实践过程,可以看到幼儿的思和行是多线索的交织,他们互相接纳、彼此协力;他们和而不同、形成合力思考解决问题。实现了分享控制,幼儿的“一百种思考”在游戏中自然呈现。

三、矛盾化解:顺应儿童的游戏需要

由于存钱的人不多,工资开销大,因此可供发工资的钱还是短缺。银监会建议使用幼儿自己做的“钱”,幼儿口中说“好”,然而执行时却发现幼儿“口是心非”得很。

有的幼儿说:“我不想要这个100块。”(为什么?)幼儿避而不答,却说:“把你们做的5块钱发给我也行。”幼儿嘟起嘴巴,“那个钱,有点假。”(你还表扬小伙伴做的钱好呢!)幼儿不回应,眼睛直直地看着教师准备的钱币。教师迟疑了片刻,还是尊重了幼儿的想法———数了20张5元钱给了幼儿,她满意地走了。

品尝到“分享控制”成就的教师,敏感捕捉新“分享控制”时机,询问幼儿:发工资时,有人不要小朋友们做的钱,这是为什么?

幼儿从颜色、形状等外形特征,手感、掉色等的使用体验以及不容易复制的价值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讨,并提出了“少发点工资,钱就能发好长时间;经常存钱,银行就有钱”的行动方案:平心静气、自觉自愿地“降工资”就这样发生了。后来,大家还一起开展了科学探究认识“真钱”,并进行了“摸真钱”的游戏。

教师反思:游戏中的问题审视推动了幼儿已有经验的分享提升,生成了科学探究活动,带动了游戏规则调整。分享控制逐步引导我们追随儿童视角、发掘儿童兴趣和需要,游戏背后的课程资源自然凸显。

四、情节发展:彰显儿童的游戏地位

班级每周五有一次30分钟的动画欣赏,教师突发奇想:让幼儿用“工资”买票,体验花钱“看电影”的感觉。教师以商量的口吻提起话題,询问幼儿的意见。幼儿纷纷反馈到:“好!钱本来就是用来花的!”“我做行长一天就是100块,钱放身边也没用!买!”“不!钱要用来买想要的东西。我不想看电影,我不想买!”“银监局骗钱!我们工作赚钱多不容易!别想用电影把钱骗走!”“辛苦赚的钱要买有用的东西,我想买学习用品和书!”“这不是真正的电影!幼儿园装的电视机不能收电影的钱!”“你教我们自己算工资,说算多了要批评,算少了还不一定补给我们,现在又让我们花钱买电影看,你是不是想让我变成一个穷光蛋!哼!”

教师反思:践行“分享控制”,推动了幼儿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生发。幼儿从对教师的追随者、游戏活动的响应者、执行人转变为敢于质疑、勇于驳斥、善于审视的游戏推进者甚至是掌舵人,这是游戏行进中的另一种“大步迈进”呢!

五、经验提升:融通儿童的游戏学习

教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幼儿记录的工资账单进行展示,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碰撞观点、酝酿话题。于是,这个指向数学领域、行进中又偏离了数学的游戏,开始彰显数学领域特点,尝试抽象概括,努力表达精确,常态自如运用。

有一个数学问题是数字符号的数量表征。大班阶段的儿童能够自信满满地写出“100”的字样,但在涉及超过100的大数量表征时,未完善的数字符号表征系统会使幼儿在记录过程中出现记录的“错位”(150记成105)、“扩展”(180记成10080)等。集体审阅这些账单时,记录者觉得自己的记录“好像对又好像不对”。小伙伴的评价是:“我们能看懂,算算的话账还算对。”“150写成了105差很多钱、(105)要数很多才能变150呢!”

关于“怎样才能记出准确的账”幼儿很主动:“我早就会了,我以后每天都来教不会的人!”“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每天都读一读这些大数字,读着读着,就懂了。”“对!就像我们的学号一样啊!”

于是在常态化、挑战性、游戏式的“读数”过程中,幼儿发现了:几百几都有三个数(三位數);几十几都有两个数(两位数);百带几十,最后一个数字肯定是“0”;整百加上一位数,都在最后加,读成“几百零几”……

教师反思:数字符号表征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儿童在游戏记录过程中,围绕记录单展开饶有趣味、富有责任、带有挑战的“分享控制”式讨论,而后,记录———反思-———调整———再记录……游戏活动,赋予了幼儿自然运用数字符号表征大数量的机会,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稳步提升。

六、规则调整:把握儿童的游戏瞬间

银行游戏初始,幼儿的工资由教师记在点名册上。一段时间后,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尝试用表格记账,账单是一周记一次。到周五时,有些幼儿总是记不太清楚,需要借助教师点名册上的账单或是行长的记录单,才能把一周的工资理清。教师询问:“你们连自己赚的钱都不记得了?”幼儿反驳:“一个星期,这么长,我们真的会忘记!”“你说过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每天都记账,就不会忘啦!”好的,但是你们也要练练“记性”,我们两天记一次账,好吗?

某个下午,账单中出现了一笔特别的账:某娃,周三周四还没有到,他已经把工资记上来了。我问她,她说:“我猜的。我觉得可能周三周四会拿这么多工资。”我把她的账单拿出来和幼儿一起讨论:记账,可以猜吗?幼儿说:“不可以!拿了多少钱,就记多少钱。记账不能猜!”我也赞同:记账最好“是多少、记多少!”如果不这样,那就可能是“假账”。“假账”是很严重的错误!最后,我当着幼儿的面,把2份“假账”一起撕碎,请她重新用纸记录自己周三周四的工资收入。

教师反思:游戏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在遇见中调整,在调整后又有新遇见。教师要密切关注游戏动向、识别潜在的教育资源,不断调整———把握分享控制的契机———“小”时机,恰恰折射出教师潜在的“大”儿童观和教育观:有同理心,能共情、会共鸣;有课程意识,能反思、会调整;有足够的知识贮备,能识别、会推进。

“濠西银行”有讲不完的游戏故事。初始阶段,伴随分享控制,我们纠结于“银行游戏”凸显“数学领域特色”的初衷难以实现;课程行进中,由于分享控制,我们又感受到“银行游戏”自然彰显的“生活数学”魅力和绽放的“多领域融合发展”异彩!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过程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低结构化设置愈见分明,分享控制势必成为班级游戏课程的支架、幼儿自主学习的平台。分享控制的常态化推进和反思定会助力教师在生成课程、课程游戏化的改革路途中愈走愈宽!

参考文献:

[1][美]安·爱泼斯坦.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宽课程模式[M].崔力岩,郭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24.

[2]蔡菡.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的动力因素分析及其优化建议:基于生态心理学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22(10).

编辑/王波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例谈微视频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学前教育的前景和就业状况谈幼教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