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趣理课堂”教学模式

2024-04-02 05:21唐蕾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唐蕾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小学科学教学也紧随改革脚步进行创新。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科学知识,同时也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通过构建“趣理课堂”,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趣理课堂”建构时,要保证教学活动是充满乐趣的,而且还需通过教学完成“理”的传播,鼓励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对科学知识展开深度探索,提升科学素养。笔者将探究小学科学“趣理课堂”教学策略,期望能够为小学科学课堂创新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小学科学;“趣理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034-036

一、小学科学课堂探究学习效率低的原因

(一)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不足

小学时代属于问题时代,小学生往往会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科学课堂上。科学从生活中而来,学生的各种问题本质上属于探究的雏形,这也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开端。而在科学课堂实践中,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常常用自己的问题取代学生的问题。教师时刻主导着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科学知识,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任何问题都会等着教师主动讲解,自己并不会主动思考,所以课堂上也不愿提出自己的问题。此种兴趣的缺位使教师掌控课堂,没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课标要求不相符。

(二)对科学探究的准备不足

小学生动性、趣味性的科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准备,不仅有课件、各种材料,甚至是课程的每一步都需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将学生的几种回答进行预设,以便更好地面对探究时出现的问题。而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教师却较为敷衍,会通过网络直接搜索课件,然后应用于课堂上,学生动手的机会也很少。小学科学教学以动手为核心,也是基本的教学途径,但由于教师缺乏准备,便以包干为主,各种实验都是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三)对科学探究的评价缺失

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对学生的探究产生较强的鼓励。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运用的评价方式单一,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评价缺乏针对性,只会对学生说一些简单的“不错”“真棒”等评语。这不但不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更不利于学生改进。另一方面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而看不到學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付出,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度逐渐降低。长期相同单一的评价不会让学生产生动力,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便会消失。

二、“趣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因小学生生活与认知经验尚缺乏,致使他们的理解与认知能力不足,所以只有通过构建生动自然的情境才可以使学生对事物形成一定的认同感,帮助他们认识到每种事物存在的意义,使其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促使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为增强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索未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构建趣味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构建“趣理课堂”,将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还可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生动演示事物变化的整个过程。教师需提前做好准备,将文字、视频、图片等要素有效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感官与思维的活跃性,使课堂更具趣味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例如学习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一课内容时,为了将蚕卵变为蚕蛾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教师可借助PPT展示学生前期养蚕过程拍摄的不同阶段照片,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整个过程。然后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你们的蚕宝宝已经生长到什么阶段了?经过前期的饲养,我们观察到了蚕卵从孵化到吐丝结茧的过程,你们能根据拍摄的照片再给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排序吗?”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便可进行总结:“看来蚕宝宝不断生长,变出了新模样。”这种探究方式使课堂趣味浓厚,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从科学角度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理解。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趣理课堂”

“趣理课堂”的构建需将“激趣”作为逻辑起点,将“明理”作为逻辑旨归,而由“趣”到“理”的完成重点在于学生对科学的深度探究。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是“趣理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实验形式,涉及诸多种类,包括模仿型、对比型、切片型等。而对比实验是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式,“控制变量”则是对比实验的重要要求。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需激发学生多个感官的活跃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探究实验中,从而亲身感受科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实验》时,教师提问:大家以前种植过凤仙花,凤仙花的生命从什么开始?其他植物呢?学生思考在过往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种植过、见过什么植物,植物的生命从什么开始。接着,教师引出核心问题:“种子发芽要哪些条件?利用绿豆,我们能用什么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同时,以“土壤”条件为例开展实验设计。教师呈现实验计划表格,组织学生讨论以“土壤”为研究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案,并组织研讨“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和实施,让实验更公平”,在讨论中就“为什么要在每个玻璃皿中放3颗种子”“为什么要设置两组进行对比”“实验中哪个条件是要改变的,而哪些条件是要保持不变的”等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形成共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有更大的动力去继续研究,形成有效的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实验。

(三)准备趣理图画单,呈现科学思维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过程主要有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三种,而所有的思维类型都离不开心理活动,是不可视的。而在科学课堂上可借助科学实验单、表达交流等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全面彰显。在构建“趣理课堂”时,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趣理图画单、趣理概念图等,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记录数据、现象等。这种方式使学生完成“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想”,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整个思维过程梳理清楚,明白思考的方法。

趣理图画单与以往的记录单有所差别,更注重教师的设计。这一图画单既要对学生产生有效的记录指导,同时也要能够将学生的认知、想法等方面展示出来,使同伴与教师能够明白自己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思考,让原本不可见的思维可视化。

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人体内部轮廓展示出来,使学生通过这一轮廓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标注出来,学生对人体的系统与器官便十分清晰。通过互相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构建出关于消化系统的科学新认知。例如学习六年级上册《昼夜交替现象》时,对于“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的探索,教师可允许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然后将自己的猜测绘制在有地球、太阳的天体记录纸上,并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之后则是展开两个天体运行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再次进行交流时,有的学生猜测可能是对的,有的学生猜测可能是错的。所以借助趣理图画单,学生的整个思想过程以及思维变化都能够清晰地呈现。

(四)积极反思与评价,实现探究持续化

“趣理课堂”的建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观念。所以课堂上教师既需引导学生反思经验,还需帮助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反思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内驱力。学生反思时,教师需做好启发与点拨,通过生生交流、师生沟通实现成长。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难免有学生只注意到最终的现象,对现象出现的原因却不明白。此时便需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逐步看到实验本质。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用浮的材料造船》时,让学生思考:在古代人们最早想到的便是用浮的材料来造船。在上节课,我们就尝试制作独木舟。在测试中,我们发现独木舟存在载重量小、稳定性差等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让船只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你会如何针对这两个不足进行改进?然后引导学生继续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生反思后,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设计和制作竹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并匯报交流,说明设计的结构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设计的竹筏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设计?通过反思,学生能够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改正与完善,进而实现探索能力的增强。为实现反思质量的提高,构建“趣理课堂”时,教师应当提供引导支架,在巧妙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生在反思中交流互动,形成科学共识。

趣理相生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到所有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对学生的衡量更完整。教师需创新评价方式,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相关经验,进行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例如亮点评价,即突出学生的独特优势,引导他们对自己的长处正确认知,在学习中更有自信。面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可根据学生兴趣设置多样化的激励卡片,例如最佳听课奖、最佳合作奖等,也可设置特别奖,鼓励学习中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教师对学生评价运用的语言充满趣味性是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的推动力,运用流行的、具有共鸣性的语言能够使学生获得认同感。例如,可以为合作探究过程不顺畅的小组提供“加油鸭”;为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提供“耳朵”贴纸;等。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得以更好提升,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趣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符合实际教学的需求,而且属于一种新时期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充满艺术性的教学手段。通过“趣理课堂”,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使科学课堂更具趣味性、魅力性。在“趣理课堂”的环境中,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得到了高质量提升,为增强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有效的帮助。如今,“趣理课堂”受到小学生的广泛欢迎,是有助于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吴锡娇.“趣”教活学,“理”探日月[J].新课程导学,2022(3):38-39.

[2]包宏.依托信息化技术活化科学趣理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22(3):31-33.

[3]余深剩.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构建科学理趣课堂:以《影子的秘密》一课教学为例[J].生活教育,2021(11):33-36.

[4]袁莉莉.“趣理课堂”:从“有意思”走向“有意义”[J].新教育(海南),2021(28):30,45.

[5]陈霞.让科学思维在小学“趣理课堂”中蓬勃生长[J].基础教育论坛,2021(20):73-74.

[6]李碧娇.低年级小学科学趣理课堂的实践研究:以《书的历史》教学为例[J].学苑教育,2020(23):57-58.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