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记录走向“慧”记录

2024-04-02 05:21毛伟建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毛伟建

〔摘    要〕  实验记录是科学实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小学生,尤其是1~2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识字量少、书写动作慢,实验记录更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笔者采取以下措施,让小学生从“会”记录走向“慧”记录,让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更高效:改变记录方法,解决学生书写困境,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改革记录的形式,腾出更多实验时间,让学生的发现更多元;借助智能手段,技术赋能数据采集,让学生的分析更智慧。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实验效率;实验时间;记录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007-008

实验记录是科学实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学生实验记录习惯和能力是大家的共识。实验记录关系到实验探究的成效,而对于小学生,尤其是1~2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其识字量少、书写动作慢,实验记录更是一个难点和重点。

让学生用关键词记录、画图形式记录等“会”记录,可以说是对学生实验记录能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必须落实的实验探究技能。让实验记录更贴近1~2年级学生的特点,更便捷高效,更富有智慧,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使实验探究走向深化学习的“慧”记录则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途径。

一、用“贴”代写,解决学生书写困境,让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活动5分钟,但是学生记录却花了10分钟。”这样的场景在1~2年级小学科学课堂上并不少见。由于小学1~2年级学生识字量少、书写动作慢、记录能力不足等原因,实验记录往往花费较长时间,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任务不能及时完成、学生学习深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为提高记录效率,解决学生记录困境等问题,教材配套的活动手册中,部分记录内容采用以“贴”代写的记录方法。比如一下《认识一袋空气》一课实验探究时,活动手册中就提供了气味、形状等表示物体特征以及有气味、无气味等描述具体特征的词汇小卡片。学生在课堂内根据自己小组的发现,只需把相应卡片贴到对应的表格中即可,这就解决了学生书写难的问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实验探究,去交流讨论,去刨根问底,让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科学实验记录几乎所有记录烦琐的内容,均可以“贴”代写来完成。但活动手册上的记录卡也存在一定不便,需要学生课前剪好和贴好双面胶,而且一旦贴上去再想调整就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为每个组准备了一套磁性的记录板。记录板上把需要记录的内容设计好,把要用到的卡片准备好,再准备一些小磁铁,记录时,学生只需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卡片摆放好,再放上磁铁吸住即可。等班级汇报整理好班级记录表时,学生可以根据交流汇报结果,对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进行再调整。使用磁力记录贴记录比卡片粘贴式记录更为方便、灵活,真正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享受实验探究的快乐。

二、用“摆”代画,腾出更多实验时间,让学生的发现更多元

“我们组只尝试了两种方法,还想再做一会儿。”实验活动结束时,学生这样带着遗憾的表述常常出现在课堂上。实验时间不够、活动不充分、设想没实践,这些遗憾很多时候可能是实验记录太耗时导致的。为此,笔者尝试寻求一些便于学生记录的替代方法。

在执教四下《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教材教参要求学生用画实物图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小组连接小灯泡亮与不亮的连接方法。对于刚刚接触“电学”单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画实物图,耗时难画。以这种方法记录,15分钟的实验探究时间内,大多数小组只能完成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图1),课堂上最后呈现出来的连接方法少,结果单一。因此分析交流时,学生没有话说,探究很难有深度。为了解决该问题,笔者在课堂内尝试了用“摆”代替画的记录方法。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磁性记录板和六组灯泡、电池的磁性卡片,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只需根据小组连接的方法,在磁性记录板上摆好灯泡、电池位置,再用铅笔画出导线连接两者即可。这样以“摆”代画的记录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节省了大量画实物图的时间,同时也能通过画导线确定电流流动路线。以“摆”代画的记录方法使用后,同样15分钟实验时间,大多数小组都有五六种连接方法(图2),全班汇总后,各种亮和不亮的连接方法均有体现。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对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更为清晰,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方法更是一清二楚,为后续学习“电学”单元打下扎实的基础。以“摆”代画的记录方法,还可以迁移到其他复杂的画实验图、设计图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实现画的目的,也能减轻学生画的难度,还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实验、去探究,让实验的结果和学生的发现更多元。

三、用“pad”代笔,技术赋能数据采集,让学生的分析更智慧

“这是我们上节课一起完成的班级记录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补充吗?”这种使用上节课,甚至单元起始课班级记录表的情况很常见。大单元教学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有些单元,不仅有一节课的班级记录表,还有整个单元的班级记录表。一个单元的教学,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个月。原先我们采用的纸质班级记录表或者磁性班级记录表,贴在墙上,放在班里,容易破损,下课后学生出于好奇容易进行改动。这样的班级记录表对后续教学活动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在磁性班级记录表基础上,笔者尝试采用pad拍摄记录的办法留存班级記录表。这样不管时间多久,班级再多,该班的记录都不会有误,都可正常使用,而且在单元总结课上,教师还可以对整个单元所经历的每课学习成果进行比较、整理和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递进,知道这一单元的重点,以及重现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

pad在课堂上除了拍摄留存外,笔者还经常用它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如在执教四上《呼吸与健康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笔者课堂内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安静状态、慢走20步、跳动20次、原地跑30秒等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用pad记录下来,并通过共享上传至教师端,呈现在教学一体机上。这样全班每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呼吸次数一目了然,这样的数据体量与原先每个组四个人数据量比较,更具说服力。由于数据量大,学生在整理、分析数据时的发现和感悟也比原来更多、更深。通过类似于pad这样用技术手段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办法,比原来纸质呈现有更明显的优势,真正实现智慧记录的目的。

在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中适时引入“贴”“摆”“pad”等更方便高效、更智慧的记录手段,助力科学实验探究,让小学生的实验记录从“会”记录走向“慧”记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俞伯军.《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课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