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引导 督促激励 循序渐进

2024-04-02 05:21余菊仙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余菊仙

〔摘    要〕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微项目式作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遵循学生的天性及根据项目式学习的特点,着重从前置性评价量规、阶段性记录示范、自主性思路分享、协作性过程推进、针对性特色展评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启发与激励,突出强调微项目式作业的全程性、成长性、迁移性、实践性、综合性。在推进微项目式作业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启发引导,督促激励,循序渐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科学;微项目式作业;推进实施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004-006

微项目式作业取“项目式学习”的精髓,给小学生真实且适合的学习情境、科学而自由的学习时空、开放而多样的作业要求。它“微”在时间可短一点,要求可少一点,范围可小一点,可课内也可课外完成。微项目式作业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是小学生真正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的主要途径。

但在微项目式作业的实施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主动性不强,拖延应付;有的学生持久性不够,虎头蛇尾;还有一部分学生创新性不足,作业完成质量堪忧。笔者在实践中,针对以上问题,遵循学生的天性,并根据项目学习的特点,施以正面引导、启发,从微项目式作业的实施步骤中,总结出以下推进策略。

一、前置性评价量规,突出全程性和激励性

(一)集体讨论,形成量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在微项目式作业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集体讨论,从而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贯穿实施过程的始终。而量规评价就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反馈的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实现多维评价。教师应根据微项目式作业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形成评价量规,优化评价方式。评价条目既要清晰地反映项目式作业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又要全面呈现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的状态、观念、意识、贡献等不同方面。如六年级“建造塔台模型”微项目式作业,学生就会在实施过程中依据评价量表思考问题。例如为了尽可能达到60厘米的塔高,设计时要考虑材料如何使用?如何使塔台更加稳固而美观?如何保证塔臺不倾斜?组内成员每个人具体负责什么工作,而不是漫无目的应付了事?因此,作业前先明确目标,把好方向,是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

(二)依规而评,及时激励

在成果展示与评价中,我们始终依据评价量规进行测试评分,让学生小组一起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每个人既是量规的“制定者”,又是“实施人”,更是“裁判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量规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作用。同时对于优胜小组,我们及时给予奖励,如奖励一张“校科技馆参观体验券”、一次“观星活动卡”、一份“拓展实验材料包”、一本科普读物……一切奖励手段都是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探究实践的兴趣,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发展。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会对后续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二、阶段性记录示范,强化连续性和成长性

(一)记录示范,持之以恒

很多微项目式作业,学生都是很喜欢做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但是如何坚持观察、有序记录,是一大难题。例如三年级的“养蚕”,四年级的“种植凤仙花”,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分享优秀的观察实验记录。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在观察中的发现,激发其对未知的探索,指导其对观察信息进行分析,强化记录的成长性。同时,教师设置探索性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观察。有了这样的示范,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学起来、做起来、优秀起来。然后继续在班级中阶段性地挑选一些优秀的作业作为示范,被挑中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对其他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更有冲击力的榜样力量。如此一来,这项作业就不容易“夭折”,因为有连续不断的动力、身边可见的榜样。

(二)师生共享,形成习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微信朋友圈、班级微信群成为师生共享交流的平台,还有美篇App记录式展示、微视频录播式展评等,在微项目式作业的不同实施阶段,也发挥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很多原本有些放任或者有各种理由推脱不管的家长,因为看到别的家长这么支持学生的科学实践,也跟着认真监督起来,和教师一起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做事习惯。在一次次的微项目式作业实践中,很多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得到家长的肯定,收获了自己的实践成果,也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可以说,微项目式作业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让他们更加热爱科学课。正如一位家长说的:这样的作业,不仅学生喜欢,我们家长也喜欢。学生在做中就自然而然地懂了、理解了,不需要去背,考试也轻松。

三、自主性思路分享,促进迁移性和合理性

(一)学习借鉴,促进迁移

每个班总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有困难,理解能力稍微差一些,接受起来慢一点。他们需要教师和家长再“扶一程”,尤其在最关键的“设计”环节。比如“搭建塔台”项目,他们对于设计图怎么画无从下手,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斜杆”的作用,也是懵懂的。所以在这部分学生初步设计、交流之后,让他们对比自己没有加斜杆时和加上斜杆后的效果,从而理解斜杆的作用。然后给他们提供以下优秀小组的“样板”,以便他们对比实物图来学习借鉴:俯视图、侧视图、立体图的画法;具体数据的标注;斜杆怎么加……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度,要给予学生独立发现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实践中习得,在实践中领悟。

(二)合理发挥,鼓励创新

在实现学科知识迁移运用后,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创新。还是以“搭建塔台”项目为例,启发学生:只有加斜杆这一种办法来提高承重能力吗?还有其他办法吗?在给学生欣赏各种拱桥和埃菲尔铁塔的照片后,学生设计、建造出塔台模型。

再如“建太阳系模型”的微项目式作业中,有的学生在平面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立体式建模。还有的学生采用大小不同的泡沫球、橡皮泥、鹅卵石等不同材料来建模。这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四、协作性过程推进,体现合作性和实践性

(一)团队协作,鼓励思考

在微项目式作业中,开展团队合作之前,围绕核心问题或本源问题,应该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探究,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充分尝试之后,或者尝试陷入困境时,再开展团队协作与交流活动,尝试提炼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发现、反思、改良尝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构建概念。例如,怎样造一座既美观实用又节能环保的大房子?这需要从材料、结构、美学、生活常识、能源使用、能量消耗,甚至交通、成本核算等诸多领域去综合考虑。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建在哪里?建多大?可以花多少钱?有哪些基本要求?如何更美观?如何节能环保?怎样画房屋效果图和施工设计图?在团队交流时,教师不要强势介入,不以教师的预设为主线,改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为轴。教师基本处于隐身状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学习协作团队的组建也不是来自教师的统一安排和指派,而是学生根据学习进程的需要自发组建,自主选择协作伙伴,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当然,在组建前,教师可提醒学生:团队人数不要过多;要对每个成员有详细的任务分解。

(二)项目推进,深入实践

在项目推进阶段,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自由讨论、确定研究方向、经历研究过程等自主成长式学习过程。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步推进,层层深入。因为项目的复杂性,所以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的尝试和交流就解决所有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经历尝试、交流,再尝试、再交流的多次反复、多次修正,甚至是“推倒”重来。

五、针对性特色展评,凸显学科性、综合性

(一)作品展示,凸顯特色

微项目式作业有着明显的实践性特征,有助于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且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在五年级“时间的测量”单元学习中,我们布置了“做一个准确计时5分钟的水钟”的微项目式作业,于是有“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等呈现。部分优秀的作品将“浮力”单元的知识与本单元知识整合在一起,并吸收“摆钟”的刻度记录时间。科学学科的知识性很强,很有学科特色。小学科学学科中有很多实践类的教学活动,均可设计成微项目式作业,便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科学的奥秘。

(二)特色展评, 强调创新

作为一项微项目式作业,势必有所整合、有所创新。科学课堂上实践材料的多样性在此起到很大的作用,为拓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丰富的、结构性的实践材料是提高小学生科学动手实践能力的关键。如在二年级“材料”单元中关于“做一顶帽子”的教学之后,学生掌握了如何测量头围、如何设计等技能。教师让学生利用现成的材料与辅助工具,“废物利用,我来做鞭炮(面具、灯笼)”,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制作。将学生划分为 4~6 人不等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将设计的草图与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呈现,并基于项目进行实践制作。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回顾已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具体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让作业充满趣味性。

为让学生充分感知纸的特性,结合本校开展的“校园科技运动会”,教师还设置了“纸质服饰秀”的项目评比,充分调动了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引起各科教师的关注,取得各学科教师的支持:美术课,指导学生色彩的搭配、造型的设计;音乐课,教学生如何走T台、摆Pose、与走台背景音乐节奏配合;劳技课,学习折纸的各种不同技法;地方课,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着装风格……正是因为综合了各学科的知识,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最后才有精彩纷呈的成果亮相。

综上所述,虽然微项目式作业保留了项目式作业的设计理念,又在作业的目标、内容、格式、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微缩,但对于专注度不高、兴趣保持不长、自主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督促激励、循序渐进,才能保证微项目式作业的顺利推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振宇.项目学习 基于学校的行走[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7.

[2]钱金明.评价量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6(1):48-51.

[3]舒俊波.局部曝光:小学科学实践作业的追踪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1(12):20-22.

[4]梁东红.小学科学项目式作业的设计、实施与评价[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2):111-113.

[5]郁波.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1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