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凡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在我国日渐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现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成果正日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科学教育已经被提上发展日程。科学教育是包含科技教育在内的科学素质的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教育是综合了各门学科、社会学校活动、社会环境等的系统性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重要助推力。但是,从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小学科学 问题 发展现状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基础,在科学实践中体验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实践能力,以此建立完整的科学价值观,进而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改革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理念明确指出,科学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在尊重学生科学素养差异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创建开放式的科学教学环境,努力建立起科学素养培养与评价的科学体系,引领小学科学教育朝着规范方向发展。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能够较好地领悟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契合,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不能达到高度统一。我在多年科学教育活动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教师形成性教育意识的缺失
中国传统教学一直采用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小学教育功能大多数以“升学”为主,学校更注重将部分优秀学生送进重点学校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评价过分将关注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上,导致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紧跟考试步伐,考试考什么,我就在课上教什么,将考试内容作为教学依据。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由于教师注重考试结果,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摒弃掉,完全以科学课的知识为本位,使小学科学教育步入教学“空洞”的怪圈,学习内容作为独立体存在,割断与其他学科、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是纯理论的,科学实践是什么无从谈起。久而久之,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师一遍遍反复讲解同样的知识点,对此产生厌烦心理。教师不喜欢教,学生不想学,小学科学教育止步不前,科学教育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形成性教育成了无木之本。
二、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的缺失
教育是在教人做事,育人成才。学生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新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促进发展”,这也是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完成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即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但是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独裁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这一违背教育理念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着。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很容易被教师的言行吸引,投身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现象很常见,但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现象还是很少的。我在教学过程及观摩其他科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科学教育活动的主题仍然是过去多年的教育主题,而且形式过于单一,教育双边活动太少,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基本不存在于这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三、教育结果反馈不当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反馈,从而促进他们成长和学习能力提高” 。教育反馈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中获得某种奖励或者批评,而是使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教师的反馈信息,对自身优劣之处有所了解,从而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大多数科学教师仍然以等级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调查中,发现约有37%的教师从不给学生任何反馈信息,约有13%的教师只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简单的判断,约有20%的教师会直接修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这些简单的无任何效用的信息反馈行为,根本体现不出教育价值所在,学生的发展得不到准确指正,背离科学教育发展宗旨。
从科学教育发展来看,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重视激励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科学知识和科学教学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在评价方面,教师需要采取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评价之中,真正实现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菊莲.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