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大班幼儿歌唱美感的策略

2024-03-31 08:50马方谷凤林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副歌美感歌唱

马方 谷凤林

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法,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方法。郑州市郑东新区育翔幼儿园利用歌唱活动对幼儿进行美育,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一、问题的提出

歌唱美感对幼儿的音乐听觉和艺术体验有重要影响。幼儿可以在富有美感的歌唱过程中,获得真正的艺术审美体验。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幼儿体验歌唱的乐趣,还要关注幼儿的歌唱美感。结合我园中大班日常歌唱教学活动及幼儿歌唱现状,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一是幼儿欣赏歌唱美的机会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在歌唱活动中,幼儿欣赏各种类型乐曲的机会少;教师的范唱多被钢琴伴奏或者其他音乐掩盖,幼儿缺少真正听的机会;幼儿大声齐唱或边唱边表演、做游戏,欣赏不到自己的歌声。

二是幼兒不能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歌唱。幼儿在歌唱时有念唱、喊唱、音调不准、节奏不稳、换气时机和方式不正确等问题,歌唱速度与乐曲所要表达的不符等。

三是幼儿歌唱美的表现形式单一。在幼儿歌唱活动中,常见的有钢琴伴唱、清唱、跟随音乐伴奏同唱等,歌唱表现形式不够丰富。幼儿有时会在歌唱时无表情、动作机械,不能根据乐句进行情绪表达。教师可从旋律、节奏、气息、音色、音高等多方面入手,尝试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及多样的组织形式提升幼儿的歌唱美感。

二、培养幼儿歌唱审美能力的策略

听觉是幼儿感受歌唱美的基础。幼儿歌唱美感的欠缺,跟“听”有很大关系。我们采取以下策略提升幼儿对歌唱美的感受力。

(一)欣赏世界名曲

教师每周分享一首世界名曲,让幼儿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美。教师可分享以下几种音乐:1.节奏明显的交响乐,如《野蜂飞舞》《单簧管波尔卡》《狮王进行曲》等;2.旋律明快的乐曲,如《梁祝》《茉莉花》《瑶族舞曲》等。3.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情绪的乐曲,如《二泉映月》(二胡)、《十面埋伏》(琵琶)、《高山流水》(古琴)等。

(二)欣赏幼儿歌唱视频

教师每周分享幼儿的歌唱视频,让幼儿观察歌唱的声音、动作、表情等,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歌唱美的感受力,建立“歌唱美感的印象概念”。

(三)听教师的范唱

教师的范唱对幼儿的“听”有重要作用。在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音高、节奏对同一个练声曲进行范唱,或在前期范唱时以清唱的方式进行。

(四)听自己的歌唱

幼儿将自己演唱的或喜欢的歌曲录下来回听、回看,发现自己在歌唱中“美”的表达,同时聆听同伴的作品,对歌唱有了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三、培养幼儿用正确方法歌唱的策略

幼儿的发声练习不在于发展高难度的歌唱技能,而在于基础性与启蒙性。因此,幼儿的练声曲不宜单调,要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同时要针对幼儿的歌唱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设计。

(一)趣味气息练习法

一是“闻香”呼吸法。用闻花香来启发幼儿体会唱歌呼吸,如慢慢地吸,深深地吸,又慢慢地呼出来,练习缓吸缓呼。二是“吹生日蜡烛”呼吸法。用吹蜡烛来启发孩子体会唱歌的急吸缓呼。想象蛋糕上有5支点燃的生日蜡烛,让幼儿一口吸满一肚子气,然后慢慢将蜡烛逐一吹熄,以此练习急吸缓呼。三是“小狗喘气”呼吸法。让孩子模仿小狗喘气,练习急吸急呼,锻炼腹肌的弹跳力,为练唱欢快跳跃的歌曲做好生理准备。

(二)趣味发声练习法

一是“三层楼”练声法。第一层楼——小嘴巴做运动。张张嘴、动动下巴、伸伸小舌头,叫妈妈、花花等(口腔共鸣)。第二层楼——哼鸣练习。小蜜蜂跳舞:嗡——(鼻腔共鸣)。第三层楼——头声练习。小火车开动:呜——(头腔共鸣)。二是模仿发声练声法。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模仿发声练习,在把重点放在音准和口形上的同时,将小动物故事情节化,设计富有情趣的发声练习曲。三是呼喊游戏练声法。和孩子玩呼喊游戏,要求幼儿用不同的力度喊,表示呼喊声音的远近,为歌唱时的轻声高位及唱好延音打下良好基础。

(三)节奏练习

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一是运用身体动作,练习歌曲节奏。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节奏,如在《幸福拍手歌》中,当幼儿唱到休止时,让幼儿用拍手、耸肩、拍腿、跺脚等动作来代替休止的时间。二是运用歌词,练习歌曲节奏。幼儿在掌握歌曲节奏后,可将歌词填入节奏,进行节奏与歌词的同步训练。

(四)咬字练习

歌唱的语言是歌词。幼儿说话吐字清楚,有助于唱歌吐字清楚。歌唱发声的质量,与口形、吐字都密切相关。要想唱得字正腔圆,就要引导幼儿张大嘴巴说清楚、唱清楚。

四、丰富幼儿歌唱美的表现形式的策略

(一)多样的歌唱表现形式

单调的齐唱在歌唱教学中过于单一,不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歌唱形式,如独唱、齐唱、接唱、对唱、领唱、轮唱、朗诵+演唱等。

接唱是音乐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简单易操作,可用于歌唱活动的各个阶段。接唱“小节”,帮助幼儿精准掌握音高感与节奏感;接唱“乐句”,帮助幼儿感知作品的结构和旋律特点;接唱“乐段”,帮助幼儿感受表现力度与情绪的变化。轮唱多见于合唱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个声部,将其歌唱以特定的形式结合,形成富有强烈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二)场景及服装

歌唱表演中,单单掌握歌唱技巧和方法是不够的。创设与乐曲相匹配的场景,穿着整洁、适宜的服装进行演唱,能给幼儿带来心理激励。如歌唱《小兔和狼》时,教师创设森林场景,让幼儿分组穿上小兔和狼的服装,提高幼儿在演唱时的表现力,提升歌唱美感。

(三)歌曲情感处理

不同歌曲表达的情感不同,教师要借助语言、图片、故事等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意境,使幼儿用不同的情感演唱不同歌曲。活泼有趣的《超级市场》《炒小菜》,雄壮有力的进行曲《我是小小解放军》,优美动听的《小星星》《虫儿飞》……幼儿在这些歌曲的歌唱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歌词、歌曲的创编

幼儿歌曲充满了情境性、趣味性,教师可对歌曲的故事情节进行设计,引导幼儿练唱。如歌唱《迷路的小花鸭》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体会小花鸭迷路被送回家过程中害怕、开心的心情,然后用声音来表现歌曲。《大猫小猫》《小树叶》《小青蛙回家》等也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歌唱。

五、歌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是以动作设计来组织。教师在歌唱中以动作为抓手,让幼儿在动作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唱活动的快乐,如可应用在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二是以图谱设计来组织。把歌词以直观的图谱形式呈现给孩子,有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把握歌曲的整体形象,如应用在歌曲《春天》。三是以情境表演设计来组织。此方法适用于一些歌词简单、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歌曲,如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四是以故事讲述设计来组织。此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歌词,并通常含有难以用动作来表现的时间、地点、环境描述、情节发展及人物对话等,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五是以游戏设计来组织。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有趣的游戏能提高幼儿歌唱的兴趣,该方法的典型特征是“从游戏开始”或“游戏在前”,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学会了歌曲,如《丢手绢》《谁是小熊》等。六是由副歌或念白部分开始设计。有些歌曲的副歌旋律不太好掌握,教师可以从“副歌开始”或“副歌在前”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歌曲《小雨点跳舞》,教师可从副歌的旋律唱起,在此基础上教唱整首歌曲。

综上所述,提升中大班幼儿歌唱美感的方法和策略要从“听”开始,融入趣味科学的歌唱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歌唱组织表现形式,从而有效提升中大班幼儿的歌唱美感和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副歌美感歌唱
鹿柴
为什么流行歌最好听的部分叫副歌
为你而歌唱
副歌:致爱米莉·狄金森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歌唱十月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