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与科学的摆渡人

2024-03-31 17:07陈有志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纸杯灯泡科学

陈有志

编者按

2023年5月17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写入主要目标。如何推动科学教育落地见效,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本期我们约请教研员、名师、一线教师,以及参加小学科学“国培”的教师,亮观点,谈看法,说感受,以期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兰本达在《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一书中,将儿童的学习过程比喻为“过河”。她认为,教师就像是站在河中大石头上的引路人,一次又一次地吸引着儿童向他们靠近。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的科学兴趣发展、科学观念形成、科学方法掌握、科学实践和科学精神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是影响科学教育质量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一、把好“四关”,优化科学教师的职业技能

一是推进科学教师专业化建设,把好入门关。过去,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由一些承担主科教学的教师转岗担任科学教师。这导致科学课无法满足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近年来,科学教师的招聘,吸引了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教师,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

二是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把好讲台关。一次次的备课、磨课,一堂堂的教学展示,一场场的教学研讨,都在考验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板书、组织课堂等方面的水平,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把好讲台关。

三是夯实科学教师的实践能力,把好实验关。有些科学教师对自己在学生时代进行的实验操作记忆模糊,细节丢失,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把握不准,却自我感觉良好,这也是导致“爆燃”之类的悲剧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有关实验操作的专项培训、专题研讨,以及实验操作比赛等方式来改善这个问题。

四是加强科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把好科研关。科学教师需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从日常教学的反思,到教研活动的深度思考,从撰写教学论文,到开展教研课题,都是提升科学教师教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升科学教师专业能力的过程中,这种全面稳妥的策略在考虑儿童的学习过程方面稍显不足。基于此,在组织科学教师职后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两个新的视角,旨在在儿童与科学之间架设桥梁,期望科学教师能从“全能式教授”转变为“摆渡人”,引领儿童探索科学的世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二、两个视角,塑造科学教师的核心能力

(一)像儿童一样思考

科学思维不分老少,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然而,问题不在于是否能像科学家那样思考,而在于我们的科學教师,是否知道儿童是如何思考的。像儿童一样思考,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放下成人的偏见和框架,以一种开放、接纳、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去接触儿童的世界。这需要我们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技能,以及广阔的心胸和深沉的爱心。

在《点亮小灯泡》这一课中,我们提供给学生电池、导线和灯泡,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并尝试点亮小灯泡。一些教师往往会“诲人不倦”地指导学生正确的连接方式,又或者带着学生去踊跃尝试各种连接方式。但无论是讲授式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我们都忽视了儿童的思维过程,否定了他们的思维成果,这就使得小组交流尝试的环节仅仅起到了呈现错误结果的作用。

学生的思维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有的学生这样汇报:“要使灯泡亮起来,电需要从电池通过导线传输到灯泡。我通过观察,发现灯泡底部和电池顶部都有凸起,因此我可以用导线连接这两个凸起,这样就能让灯泡亮起来。”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我们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后续的教学,才能理解“回路”对于学生学习简单电路的重要性,学生在自行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渡过的“河”才会认识到“回路”这块“踏脚石”的重要性。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引导;不是传授,而是探究;不是告知,而是发现。我们鼓励教师抛开已知的结论,以未知为起点,探索已知的答案,经历思维的推动过程。

在《地球的四季》这一课中,探讨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以及地轴的固定倾斜角度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内容,教师受到已知结论的影响,往往很难抑制“教”的冲动。学生从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差异出发,推测这可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然后,进一步探讨了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以及地球的公转方式。整个推导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排除了地球沿正圆轨道公转的可能性,因为如果地球沿正圆轨道公转,那么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将保持不变,无法形成冷热变化,也就无法解释四季的形成。

第二阶段:学生将地球的公转轨道调整为椭圆形,这样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假设会导致一年中出现8个季节,而不是4个。

第三阶段:学生将太阳的位置调整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距离带来的温度变化问题,从而解释四季的形成。

在这三个阶段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推导结果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当学生在第三阶段仍无法解释为何同一时间点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遇到了无法跨越的“河”时,教师意识到了这条“河”的存在,以此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这就是像儿童一样思考的奇妙功效。

像儿童一样思考,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判断,支持学生的探究和创造。

(二)像科学家一样观察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我们获取信息、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然而,我们的科学教师能否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呢?能否在观察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呢?

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每位教师都收到了一个一次性纸杯,被要求进行观察、交流和汇报。然而,一些教师显得有些茫然,他们直接举手汇报说:“这是纸杯!”但这真的算是观察吗?他们没有注意到纸杯上大下小的结构,没有注意到纸杯口的卷边,也没有注意到纸杯底部的凹陷与凸起边……在教师看来:“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他们因为没有进行细致观察,所以也就无法思考这些结构所对应的功能,探究活动无法继续。

教师仅仅依赖教材和教参,去指导学生观察,然而教师自己却不擅长观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是观察和思考的模范。因此,教师要能够通过观察来理解世界,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

在《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学生通过挤压注射器内的空气,亲身体验到空气可以被压缩,以及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的特征。我们会询问参加研讨活动的教师:“当你挤压注射器时,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有哪些思考?”同时,我们要求教师做好实验记录。

然而,一些教师会问:“这个实验还需要记录吗?不就是空气被压缩了吗?”教师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往往会忽视学习的过程,也因此习惯于将这些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

当教师得意扬扬地交流所观察到挤压注射器前后的变化时,我要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释这种变化,整个教室里安静了。教师再次拿起了注射器,真正的观察这才开始。这个实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无论是以儿童的视角思考,还是以科学家的眼光观察,目标都是“理解”。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从规划到实施,从反馈到改进的各个阶段,从个人到学校,从区县到省市的各个层面。无论我们如何开展这个工程,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最终的裁判一定是学生,是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科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持之以恒。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纸杯灯泡科学
纸杯快跑
“灯泡”诞生记
灯泡创意秀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纸杯提气球
纸杯的艺术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