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保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和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思政课讲好讲透、讲到学生心里,对学生的未来起到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
在思政课教学中,尝试并探索运用议题式教学有利于改善思政课堂教学现状,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的转化,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议题式教学课题研究缘起
议题式教学,遵循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教师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監督者的原则,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设置生活化情境,生成问题串、任务链,将教学内容进行活动化设计,指导学生围绕议题来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自主参与到知识探索中。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与学的现状需要改变和优化。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价值是知、信、行。知是基础,信是灵魂,行是最终目标。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不少教师把知识与情境脱离、与时政脱离、与生活脱离,这样的教学方式,到学生这里的结果就是只剩下零星的知识点,用于考试的生搬硬套,最多达到了知,到中考就会失灵,知也不管用了,更何况会失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灵魂和最终目标——信和行。
这样的教与学的现状要改变,不仅要让课堂上的“教”有意思、有意义,还要让课堂上的“学”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因此议题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满足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生成贴合学生心智水平的体验和感受,达到知行合一。由此看来,议题式教学的议题主要产生于现实中正发生或已发生的真实的生活化情境,通过“议”的过程,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发展个性品质,让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2017年12月12日《PISA全球素养框架》发布,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对未来公民的必要性。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议题式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情境中完成教师精心设置的“议”的问题或任务,高效度地参与课堂,提升自我、展示自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议题式教学课题研究开展过程
课题启动阶段(2021年3月—2021年5月),组建课题组,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提出的课题背景及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完成申报工作。
课题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3年3月),制订实施方案,深入课堂实践研究,凝练典型案例,进行讨论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来精选议题、设置真情境、集思广益完善教学设计,磨课、做示范观摩研讨课,以区、市名师工作室为成长平台,与工作室成员互相交流,邀请工作室首席名师把关审核、推广交流,把七、八、九年级的重点课题反复研讨,优化教学设计、制作课例、不断优化、形成成果,做好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
总体来说,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体现在“学—研—问(议)—做—思”五个方面。现总结如下。
第一,学。课题组全员精读了6本议题式教学专著,研读了200多篇中国知网高质量论文,集中听取学习了20多场次线上专题讲座,同时查询相关网络新评学习心得50余篇。
第二,研。课题组成员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深度结合,坚持每周二上午教研雷打不动,扎实开展50次专题教研。
第三,问(议)。课题研究过程中、理论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要通过请教专家来解决,要通过与同人的探讨和议论来解决。专家、同人都会给我们专业的建议,指点迷津。议的魅力,在于碰撞,在于交流,在于受到点拨,在于借鉴借力。
第四,做。课题组成立以来,全体成员整理了课时基础知识填空,梳理了单元思维导图,搜集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200余个案例情境,撰写了50余篇典型课时的议题式教学设计,录制了20多节精品课堂教学课例。
第五,思。课题组成员边研究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学习已有的理论研究,学习已有的教学案例。我们坚持一个学科立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愿望:呈现给学生一节节有意思、有意义、有影响的思政课。
课题总结阶段(2023年4月—2023年5月),汇编研究文集、教学案例,展示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做好鉴定准备。
议题式教学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是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明确了议题式教学的四个要素(议题、情境、知识、活动),确定了议题的确立策略、情境的设计策略、知识的建构策略、活动的组织策略,形成了“一核三层四线”议题式教学设计方法。
在议题的确立策略上,教师不仅认识了议题、问题、话题、主题的区别,更是从它们相互联系的角度辅助了议题的设置,如查阅课标提示,关注建议性议题;搜索时政新闻,关联焦点化话题;贴近生活案例,择取生活化话题;联结知识内容,设置序列化问题。同时,形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日常使用的36个议题。
在情境的设计策略上,教师不仅重视情境设置的真实性、趣味性、有效性,还重视把情境分类为思辨性情境、两难性情境、劣构性情境、生成性情境。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了社区管理、城市创建等综合性情境,充分引进到课堂,精心设置序列化问题链,收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
在知识的建构策略上,教师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形式,以鱼骨图、韦恩图、时间轴等为辅助形式,生成了多种知识建构策略。通过对学生知识建构策略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建构能力取得实质性的优化和提升。
在活动的组织策略上,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演一演、写一写、画一画、比一比、看一看,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自主阅读、构建体系、角色扮演、分组辩论、交流讨论、书写创作、朗诵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走出去,提升了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活跃度和融入度。
形成了“一核三层四线”议题式教学设计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建构明晰了课堂教学路径,优化了课堂教学流程,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本项课题研究改善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培育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在鹤壁市淇滨区内乃至鹤壁市收到了良好的推广效果。2023年3月1日下午,课题组主持人面向鹤壁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做题为《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教研经验交流。会后,讲座内容受到好评,鹤壁市市直初中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对议题式教学也都很感兴趣,有意愿共同做进一步的探索。
总之,议题式教学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一线教师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并且还会继续探索与实践。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JCJYB211006021)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