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课堂实践初探

2024-03-31 17:07付冠华陈芳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画圆圆柱情境

付冠华 邢 畅 陈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部分提出了主题式学习,并将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的主题活动;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我们对比一些版本的教材,如青岛版教材每一章的内容都是以一个主题为章节的标题,这就是在设计主题式教学。人教版教材虽然章节名称是知识性的,但是内容编排仍然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然后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在设计主题式学习场景。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主题式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

追根溯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注重数学抽象,缺乏应用背景。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的第一条: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通过数学的眼光,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能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但现实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存在教学内容重视数学抽象,忽视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世界的联系的现象。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忽略思维培养。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思维,通过数学思维,揭示数学本质,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现实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多教师一讲到底、一P(PPT)到底,教学有形无神。学生重模仿、少思考,当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容易被外界无关的条件干扰,不能理性地分析问题,无法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影响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是注重知识点,缺乏知识网络搭建。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但很多教师因为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容易忽视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不同章节之间的共性问题缺乏深入挖掘、思考和总结。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建立在点上,缺少线性思维、网状思维,这不利于后续数学学习拓展。当数学内容越来越多时,学生无法系统地对知识进行把握,不能有效地完成知识的迁移,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对症下药:主题式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主题式教学解决现实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背景相结合,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反复尝试、探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标》对三个学段内容要求中用的频率最高的词语:在实际情境中、在具体情境中、在合理的情境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立和学生密切相关的主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关的主题,也可以选择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原有数学知识背景,并以此背景创设主题情境。以《圆》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入生活化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为了学校打造品牌,决定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修建阳春园,寓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空地中间做一个圆形的造型设计,象征太阳,你能在图纸上想办法画一个圆表示花坛吗?请用视频记录你的画图方法。第二课时围绕《圆的周长》设计系列主题情景:在花坛的外围围一圈篱笆,请你在圆上指一指篱笆的安装位置。学生体会圆的周长的定义,同时为后面探究圆的周长奠定基础。第三课时《圆的面积》设计问题:如果在花坛的内部铺满草坪,需要购买多少草坪?这是求花坛的什么?通过这种主题式教学场景的设置,运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二是围绕主题连环设计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源于高质量的问题,教师通过主题式背景连环设计问题,几个问题有观察,有操作,有比较,有思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一方面能让学生和已学知识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又能向后拓展延伸,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究中逐步逼近知识的关键,理解知识本質。以《圆》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画圆的本质,笔者设计了三个主题场景:设计图纸—实地画圆—花样画圆,让学生经历圆规画圆—实际场地画圆(绳子和木桩)—多种方法画圆的过程之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画圆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会发现:固定圆心和半径就可以画出圆;追寻数学本质,感受学习的惊喜,没有圆规学生可以创造圆规。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带领学生一步步向问题纵深处探索,使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总结、凝练,以此提升思考的层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学会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让知识在活动中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才有灵性、有深度。

三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助力主题教学的深层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加深对知识本身的把握,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为主题式教学服务。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仍以《圆》教学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笔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动画模式,从正六角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等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就越接近于圆,体会极限思想。

四是围绕主题设计课程计划,搭建知识网络。小学生的学习容易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对知识的获取和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零散、碎片化。因此,教师如何设计合理的课程计划,如何搭建知识网络,是小学数学主题式课堂教学的重点研究内容。首先,教师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式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络。如《圆柱与圆锥》这一章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中,我们把原来分开的两课时《圆柱的认识》《圆锥的认识》融为一课时《圆柱与圆锥的认识》,进行对比教学。我们设计课时主题:选择下面的图形说说你是如何得到圆柱的。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发现,可以用三种方法得到圆柱,一“围”,选择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或者两个圆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二“平移”,平移圆形会有一个隐形的圆柱;三“旋转”,旋转长方形也可得到隐形的圆柱,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再让学生思考:选择哪些图形可以得到圆锥?通过“围”和“旋转”的方法得到圆锥。这样教学帮助学生把割裂的平面和立体两个领域的知识建构成一个整体,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更好地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教师设计课程计划时,要加强前后知识的关联,抓住知识之间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在讲解《分数加减法》以后,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分数加减还是小数加减、整数加减,他们的本质都是基于计数单位进行的,都可以看成计数单位的累加(减),从而实现算理的贯通,以不变的算理推导万变的算法,让学生透过现象本身看见数学的本质,用数学眼光看世界。

总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的主题背景,采用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此模式下,教师要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品德、情感、智力等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C2304150013)

(本栏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画圆圆柱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圆的启示
不同情境中的水
圆柱的体积计算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画圆的月亮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连线·画圆·揉团——浅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