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展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加大了对“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新增了“快乐读书吧”板块。此板块贯穿于小学6年的始终,12册教材分设12个阅读主题,文体阅读序列清晰,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分级阅读,就如何读好整本书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整本书导读课,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的起始课型,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树立“三种意识”。
一、教材意识
基于“快乐读书吧”的整本书导读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立足整体视野,充分领会教材的特点,整体吃透教材,扎实落实语文要素,让语文教学更好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服务。
(一)聚焦文本编排
“快乐读书吧”由阅读主题、阅读导语、“你读过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你读过吗”重点介绍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章节,并以“阅读小贴士”的形式呈现相应的阅读策略。同时,“快乐读书吧”板块所在的单元,选文大多与板块推荐书目有关。因此,教师在进行整本书导读设计时要有教材意识,正确运用“阅读小贴士”和单元要素,聚焦导读方向。
譬如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推荐文体是民间故事。整本的民间故事该怎么读?教材提供了两种策略:1.“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这告诉我们两条关键信息——一是民间故事的创作,往往有固定的类型、重复的段落,阅读时应该留心;二是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特点,是为了方便记忆和加深听众的印象。因此,阅读民间故事最好的策略就是讲出来。2.如何讲好故事。单元导读页标明了“创造性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的要素,从完整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教材清晰有序地进行了定位。
(二)关注文体呈现
“快乐读书吧”板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征,在不同年级呈现了不同的内容。低年级安排童谣儿歌、童话故事等,侧重于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基本阅读习惯的培养;从三年级开始,渐次安排寓言故事、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古典名著等,根据文体特点适时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不同的文体各有特征。童谣的韵,童话的奇,民间故事的善与美,这些独有的特征正是不同文体最具魅力的地方,也是我们进行导读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的地方。譬如:在经典童话《安徒生童话》的导读教学中,教师以“生活中的事物在童话中可以做什么”为线,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谈起,和童话中的相同事物作比较,让学生在反差中体会童话的奇妙和想象的丰富,在激趣的同时让学生对童话的特征有清晰的了解。
二、策略意识
部编版教材三到六年级上册分别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通过教材引领,对“预测”(三年级上册)、“提问”(四年级上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五年级上册)和“有目的地阅读”(六年级上册)四种阅读策略进行专项训练。如何在导读教学中实现阅读策略的指导?笔者谨以《夏洛的网》导读教学中的几处设计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观察与表达
在出示“夺斧”的图片后,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交流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一个大人和一个女孩儿在争斧头。”(有人物、情节)教师接着引导:“谁能说得再具体一些?”“我看到一个高个子男人和一个穿裙子的小女孩儿在争斧头。”(关注到了外貌这个细节)“还可以再具体一些吗?”……在反复的追问中,学生开始从图片的细微处进行观察,通过所看到的去猜度人物的内心和故事的发展。直到一名学生说出“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儿在奋力地抢夺一个戴着礼帽的高个子男人手中的斧头”,我们不得不为这个“抢夺”点赞鼓掌。从“争”到“抢夺”,学生观察到了图片最深层面的人物用力点的不同,观察与表达能力得到训练。
(二)速读与找重点
课堂上,70余字的作者简介,教师出示了十几秒便进行了屏幕隐藏,请学生回答读到了什么,搜集到了什么信息,之后再次进行屏幕呈现,请学生确认信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设计,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卻大有深意。速读和找重点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组重要指标。速读,重在考查学生能否通过跳读、略读等方式快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找重点,重在评价学生是否可以有目的地展开阅读,并快速在文本中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小学生从第一学段的阅读到第三学段达到“每分钟读300字”,并不是朝夕之功。整本书导读课中会有大量关于全书精彩片段的呈现,这是训练学生速读和找重点能力的一方良田。
(三)想象与推测
结合先备知识对故事的发展或者书中没有明确表达的信息进行想象和推测,对于以激趣为第一目标的导读课来说,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在导读课中,想象与预测的内容非常多元,情节的发展、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等,都可以作为训练内容。如《夏洛的网》导读教学中,读封面观察主图,推测主图设计背后的意图:夏洛究竟能救威尔伯吗?它会用什么方法来救呢?威尔伯最后的结局如何?
(四)联结
这是一种在读前导读和读后交流课中都经常用到的一种阅读策略。在《夏洛的网》导读课中,“夺斧”片段,弗恩会怎样劝服爸爸不杀这头小猪呢?大家一起想办法,并且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在无声中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遇到相似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这是文本与本我的联结。威尔伯被卖到朱克曼家的谷仓,你觉得它此刻心情如何?由幸福去体会孤独,这是书中内容的联结……
三、生本意识
导读课上,教师要留时间与学生共同讨论、规划整本书阅读进程,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据可依,自行控制,继而坚持阅读、有序阅读。除了阅读进程单,好的整本书导读课还要有阅读任务单的设计与推送。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设计阅读日记、情节预测等简单的阅读任务单,如下:
( )月( )日 天气( ) 心情( )
今天,我阅读了第( )章,阅读的故事是
______________。
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 ,他(她)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 。
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
我的预测: ______________ 。
到阅读中后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梳理、总结和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运用以下三种策略,设计出丰富多元的阅读任务单。
一是统整。统整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在整体关照文本、梳理归纳的过程中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比如:战马乔伊数次易主,它遇到了谁?有怎样的脾性?结局如何?这是《战马》导读教学的任务单设计。
二是比较。比较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油麻地小学要评选好孩子了,你觉得奖状应该颁给谁?请你给他写一段颁奖辞。这是《草房子》导读教学任务单中书中人物之间的比较。新美南吉在《小狐狸阿权》一书中写了很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那些狐狸分别叫什么名字?各有什么特点?你对他们喜欢的程度一样吗?日本作家和中国作家笔下的狐狸有什么不同?这是书中内容和书目之间的比较。此外还有写作手法的比较、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等。
三是视觉化。视觉化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的视觉化,就是把话变成画,如学生读了《昆虫记》后根据书中的描述画出一种昆虫,把它的头、脚、眼睛、翅膀等都标注准确;而动态的视觉化是指通过表演情景化,如读《一百条裙子》,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其中“说三道四”的情节,比比哪组演得最好。
一节好的整本书导读课,除了有完整的导读线索、逐步推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要树立“三种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引领学生积累知识,体验丰富情感,升华人文素养,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多感并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快乐,继而爱上阅读,养成习惯,享受成长。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统编教材的整本书导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02zy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