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用”入手教语文

2024-03-31 17:07卢清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事例语言文字运用

卢清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理念”中还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可以看到,“运用”一词反复出现。“运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是“会使用”,强调了“实践性”,指明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从“运用”入手教语文呢?

“运用”理念入脑入心

巢宗祺这样说:“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实际上,我们有什么样的理念支撑,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运用”理念须时刻入脑入心。

教学目标有“运用”

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以下问题: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从自身出发(让或使学生如何);没有设置行为条件;学习效果不可评价、测量(激发积累描写春天语句的兴趣)……那么,怎样表述目标才正确?

请看一位老师制定的《成吉思汗和鹰》的教学目标:1.读准音(汗、狩、腕、载),辨清字形(鹰、懊悔不已);2.通过分析关键词句来分析成吉思汗和鹰的形象;3.学习并运用反复叙事的写法。

针对故事类文章,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一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成吉思汗和鹰》最大的特色是关于鹰4次撞翻杯子的动作及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的描写,这种反复叙事的写法带来了一波三折的效果。这是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列入目标非常合适,也便于学生模仿运用。

教学环节设“运用”

我校为了让老师们确立“运用”的理念,规定了“比识字、比读书、比阅读、比仿写、比拓展”5个环节,其中,“比仿写”就强调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指导学生在“运用”中学语文,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内容常“运用”

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可以带着目标去解读文本,选择内容才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关注到“运用”。

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教学目标:1.积累9~10个自己喜欢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水流湍急”“倾盆大雨”。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文中“飞”和“夺”的含义,品析第5~7自然段(句子、词),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3.学会抓重点词,用批注法概括课文、合理分层、理解课文。

根据此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教学内容:精读第5~7自然段,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再用批注法找重点词句,说说是怎样表现的,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写一段话,用上连续性动词)。

随文练笔巧“运用”

习作教学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低年级重点是写话、组词成句,中年级重点是组句成段,高年级重点是组段成篇。为了让“学”与“用”无缝衔接,我校提倡的是随文练笔,读写结合,一课一练。

小练笔是符合低年级写话教学规律的,因为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下面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节选自《司马光》

1.“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这句话中有几个分句?说了哪几件事?用这种方式说话好吗?说说理由。

2.“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中“慌”是什么意思?怎么慌的?(有的……有的……)小朋友叫了什么?补充出来。

换情境练习:小朋友很高兴……

3.司马光没有慌,他_______________ 。

他们都没慌,_______________ 。

这两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中年级刚从“段的说话、写句”过渡到“组句成段”。在习作时,学生即使有话可写也无表达方法,而仿写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仿写在“读”和“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减缓了作文坡度,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知识直接内化为写作技能。

中年级小练笔以段落为主。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时,设置了如下片段练习。

1.下面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2.这段话用上了哪些表达手法?

(1)固定句式:“说……吧,的确……可是……”;(2)前后矛盾;(3)明贬实褒,表达了喜爱之情。

3.训练提示:(1)我们在说句子以前,先找准一个人或者动物互相矛盾的特点进行描写。比如,写妹妹的可爱,可以写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情表达对妹妹的情感。(2)可以先用“说……吧”介绍一种情况,然后用“可是”转折,介绍另一种对立的情况,形成矛盾的两个方面。

4.仿写示例:说他(同桌)热情吧,的确是的,当你有问题请教他的时候,他会不遗余力地给你讲解。可是,他要是没有完成作业,你还要找他出去玩,他会狠狠地瞪你一眼。

5.牛刀小试:请从下面选择一个内容,仿照例段的写法写一写,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1)妈妈既严厉又慈爱

(2)大象既凶猛又温顺

高年级重点是组段成篇,练习段落的组合方式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下面是我校教师的一份随文练习“篇章意识”的教学片段:

通过刚才的交流,相信大家心中满是对袁隆平的钦佩与赞美。其实,他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十几年间,还经历了很多困难,如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习惯性肠胃炎的折磨,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试验失败……文章为什么选取这“四难”呢?

1.点拨:这四个事例分别取材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哪个阶段?

2.选取这四个事例是巧合嗎?是构思。选取典型事例是写作前要构思的一个方面。(板书:构思 选取典型事例)

3.作者在描写这四个事例时是不是平均用力呢?快来数一数,每个片段有几行?(生数)两短两长,前短后长。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4.点拨:(1)抓住中心词“不懈”体会作者意图。(2)“两爱”中,哪个更容易描写具体、细致?(3)“两难”分外压和内压,为什么要详写内压?(4)有人见证了细节,更能使事例显得真实生动。(板书:表达真实生动)

5.作者的详略安排也是构思。(板书:决定详略)决定哪个详哪个略是写作前要构思的另一个方面。

6.在详写的后两段中,让我们以片段三为例,看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写得生动鲜活的。(引读品味,感受袁隆平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总结由点到线、由特写到过程的写法)

7.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场景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描绘,如在无情的大地震灾难面前出现了许多有情的画面。(出示地震中的感人画面)仿照上述方法练笔,展示。

此教学是直接指向“篇”的写作教学。从以上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能避开对文本内容的“烦琐分析”,从而避免对写作手法的“烦琐分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过程体验而不能只讲写作方法。这个过程是对作文的领悟,让学生在经历了思考、推理、碰撞、冲突后豁然开朗。

总之,抓住了“运用”,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挖掘语文运用的途径,寻找语文运用的时机,点拨语文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语文运用的内驱力,站在生活对语文教学要求的高度,营造充满活力的大语文教育环境,使语文教学进入新境界。

猜你喜欢
事例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