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序珍 李丽萍
(通用环球中铁西安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 710032)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之一,也是人体与地面接触的枢纽。在内外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踝关节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并且很多患者伴随有脱位,多需要进行急诊治疗[1]。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当前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的急诊效果越来越高,但是很多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深静脉血栓(DVT)。Caprini评分是国内外范围内普遍用于评价DVT发生风险的量表,是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设计的预测量表,具有操作易行、针对性强等优势[2]。本文旨在探讨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诊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促进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6.91±1.85)岁;体重指数(22.47±1.14)kg/m2;发病到入院时间(9.82±0.42)h;骨折部位:左侧23例,右侧22例;De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1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56.92±2.22)岁;体重指数(22.87±1.37)kg/m2;发病到入院时间(9.85±0.32)h;骨折部位:左侧24例,右侧21例;Denis-Weber AO分型:A型31例,B型14例。纳入患者均为新鲜性闭合性骨折;符合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诊断标准;发病到入院时间≤16 h;入院前3个月无出现血栓异常情况;单侧病变;年龄20~70岁。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既往行骨折手术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患者;入院前3个月服用抗凝治疗药物者;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外踝后外侧切口,清除骨折端内软组织与血凝块,采用钢板进行内固定,复位脱位位置,固定后缝合切口。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加强病房环境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1)建立风险分级体系:在患者入院4 h内与术后2 h内,由骨科的医护人员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评分≥5分为极高危患者(观察组中7例),评分3~4分为高危患者(观察组中17例),评分<3分为非高危患者(观察组中11例),非高危患者实施基础预防,高危患者实施联合药物或机械物理预防,极高危患者实施联合预防。(2)术前根据风险评估建立预防措施落实表,护士长每日跟踪检查并进行改进,记录每日预防措施落实情况;指导患者合理进食高纤维、低脂、高蛋白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每日饮水在2 L左右;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运动、髋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踝泵运动、抬臀活动,同时进行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外展、内收、肩关节外旋、肩关节内旋活动,每次30 min,每天2次,可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与耐受力调整活动情况;在药物干预中,要积极进行医师会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种类、抗凝药物剂量、抗凝药物用法。(3)术后也积极根据血栓风险级别进行DVT预防,先饮少量温开水,再循序渐进食用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术后6 h左右可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双下肢被动运动、踝泵运动、等趾被动屈伸等;患肢功能有所恢复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指导进行疼痛患者工作;术后当天可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干预,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每次30 min,每天2次。两组护理观察时间持续到术后7 d。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DVT情况,通过床旁下肢静脉加压彩色超声进行判定;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在术后1、3、5及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疼痛状况,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按照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根据患者奔跑功能、行走功能、踝关节稳定、踝关节活动范围等情况进行评分,低于60分为差,60~79分为一般,80~94分良,95~100分为优,(优+良)/组内例数×100.0%=优良率。
2.1 围手术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对比
2.2 DVT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护理期间的DVT发生率为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6/45)(χ2=5.294,P<0.05)。
2.3 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对比观察组术后1 d、3 d、5 d及7 d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对比分,n=45]
2.4 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37例、良6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为95.6%;对照组踝关节功能优29例、良8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为82.2%。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χ2=4.050,P<0.05)。
护理人员是DVT风险评估及各项护理干预的主要执行者,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3]。本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诊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DVT发生,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从机制上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准确判定高危、极高危患者,通过实施健康锻炼、预见性护理、程序性护理,依据护理流程,逐项落实护理处方,可以避免护理质量不统一现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4];对患者实施系统化、规范化血栓预防干预,及时给予贯穿手术前后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DVT发生率。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在沟通与交流中存在障碍,健康教育相对不足,导致其自我护理能力有待提高[5]。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5及7 d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表明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诊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缓解疼痛,提高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从机制上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风险分级,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为不同风险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6];还可以降低护理工作的难度和压力,避免护理的盲目性,从而降低护理资源消耗[7]。不过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具体应用中,科室要统一组织培训,护理人员要熟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分内容和使用方法,制订流程化的护理路线图,从患者入院开始进行持续动态评估,从而促进持续改善患者预后[8]。
综上所述,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在急诊踝关节骨折伴脱位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DVT发生,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也可促进缓解疼痛,提高踝关节功能优良率。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通用环球中铁西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