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2024-03-28 03:13屈志强孙玉录
贵州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孔镜椎板椎间

屈志强 孙玉录

(1.汉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一病区,陕西 汉中 723000;2.杨凌示范区医院脊柱外科,陕西 杨凌 712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50岁人群,主要以坐骨神经痛以及腰痛等为表现的脊柱外科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是临床常见手术治疗方法之一,和开放手术相比,其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早期康复[1],但是由于该术式有较多手术入路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8.44±5.15)岁;突出物体积(1107.53±260.17)mm3;突出类型:极外侧型22例,中央型18例;病程(3.61±1.16)年。实验组男31例,女9例;年龄(38.57±5.11)岁;突出物体积(1109.41±262.05)mm3;突出类型:极外侧型21例,中央型19例;病程(3.52±1.11)年。纳入标准:(1)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2]者;(2)单节段病变者;(3)符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指征者;(4)手术耐受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3)合并腰椎感染者;(4)手术治疗配合度差者;(5)肝肾功能不全者;(6)凝血功能异常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照组以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以俯卧位作为手术体位,消毒铺巾后借助C型臂X线机定位患者病变腰椎,定位后以其正中线旁开13 cm左右视作穿刺部位,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为1%利多卡因,针芯在穿刺至目标位置后撤出,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插入工作套管,置入椎间孔镜,摘除患者的突出髓核组织,常规止血后将臭氧予以注入,然后将椎间孔镜退出,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实验组以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以俯卧位作为手术体位,常规硬膜外麻醉,借助C型臂X线机定位患者病变腰椎,定位后将其投影于皮肤上,在正中线旁距离2 cm左右的地方予以标记,同时作一纵行切口,切口长度在1 cm左右,借助软组织扩张器将切口适当撑开,钝性分离至椎板上缘,扩张器在套管置入后再取出,然后置入内窥镜,对患者背侧黄韧带以及内侧关节面进行彻底显露,钻除局部骨质,黄韧带常规游离,对患者髓内走行神经根进行彻底暴露,小心摘除患者松动髓核组织,帮助患者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以射频刀展开止血干预,止血后将椎间孔镜退出,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椎功能恢复及下肢疼痛症状。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治疗安全性包括患者术后椎间隙感染、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漏液发生情况。腰椎功能恢复情况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4]评价,下肢疼痛症状以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5]评价,均以评分低者为佳。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参照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0%;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9,P>0.05)。

2.2 治疗安全性对比参照组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2例、硬脊膜损伤1例、脑脊漏液2例,总发生率为12.50%;实验组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硬脊膜损伤1例、脑脊漏液1例,总发生率为7.50%。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6,P>0.05)。

2.3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60、10.6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2.4 ODI及VAS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8、0.473,P>0.05),治疗后实验组ODI及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17、7.78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及VAS评分对比分,n=40]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椎间孔镜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够将患者髓核组织进行彻底清除,有效解除神经根压迫,促进患者活动能力恢复[6]。椎间孔镜手术入路较多,包括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等,前者虽然可以将患者髓核直接摘除,但是在实际手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受椎间孔狭窄以及椎体横突长等因素而限制器械可动性,导致患者手术时间因此延长,增加术中出血量[6]。经椎板间入路可以有效弥补经皮椎间孔入路的不足之处,同时因椎板间间隙较宽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手术穿刺难度,且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椎板间隙进行扩大来减少透视次数,进而达到缩短手术时间的目的[7]。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腰椎功能ODI评分及下肢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在帮助患者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以及减轻下肢疼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刘磊等[8]也指出,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定位简单且术野更大,可以进一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更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本文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采取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通过对其进行椎板间入路手术椎间孔镜下治疗可以帮助其获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其对患者腰椎功能可以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更有利于减轻患者下肢疼痛,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猜你喜欢
孔镜椎板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