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2024-03-28 16:03:35熊赟吴鹏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2期
关键词:阴血厥阴乌梅

熊赟,吴鹏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指痴呆患者出现知觉、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紊乱,如易怒、抑郁、情感淡漠、睡眠障碍等[1]。目前,西医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治疗BPSD,药物疗法指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基础上,采用抗抑郁药、镇静药等进行干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易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非药物疗法对BPSD 的治疗效果有限[2]。中医认为,BPSD属于“郁证”“癫狂”等范畴,中医治疗BPSD 具有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等优点,情志活动与肝的功能关系密切,故从肝论治BPSD 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1 肝与BPSD生理、病理联系

从经络角度看,肝经与脑络关系密切,《灵枢·经脉》言:“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布胁肋……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从藏象学说看,肝主藏血,司疏泄,《辨证录》载:“然而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表明痴呆与肝郁气滞密切相关。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研究模式认为,肝失疏泄是导致衰老、健忘的重要病因,长期情志不畅,木郁不疏,会影响全身气机的正常运转,继而影响五脏精华之血和六腑清阳之气的输布汇聚,导致脑之神机失用[3]。肝郁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会蒙蔽心窍。《灵枢·营卫生会》云:“血者,神气也。”肝主藏血,血乃神之源,肝藏血有度,“神”才能发挥正常的认知功能。《灵枢·本神》亦云:“肝藏血,血舍魂。”肝血是“魂”化生的生理基础,“魂”乃人体精神、心理及部分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其在外体现为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及精神活动,与情志、知觉、思维、心境、睡眠等密切相关[4]。因此,肝与BPSD 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

2 从肝论治BPSD

BPSD 实则表现为肝用太过,虚则表现为肝阴血不足。“肝藏血,血舍魂。”肝之阴血不足,则魂不能藏于肝,阴虚生热,热扰神明,出现行为失常、烦躁不安等症,这与BPSD 的临床表现具有相似之处[5]。因此,临床治疗BPSD 可考虑从肝阴血不足入手。《金匮要略》载有治疗阴血不足致神志异常的方剂,如防己地黄汤、酸枣仁汤。防己地黄汤具有滋阴养血、息风通络的作用,适用于狂躁不安、妄行、独语不休等症[6]。酸枣仁汤具有养血滋阴、宁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阴血不足之失眠。研究发现,酸枣仁汤能有效改善痴呆患者睡眠障碍,且能改善大脑学习记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7]。李梅等[8]研究表明,加味酸枣仁汤治疗焦虑性失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焦虑、失眠等症。

痴呆发病中晚期,患者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致焦虑、抑郁,临床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原则,代表方剂为四逆散。方中柴胡、枳实疏肝理气,白芍养肝柔肝,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之功。研究表明,四逆散主要通过减轻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泌,调节神经递质等发挥抗抑郁作用[9]。

《黄帝内经》记载:“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临床可采用和解少阳方剂治疗情志疾病,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不仅能治疗往来寒热等外感病,还能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若肝郁气滞,郁久化热,则会出现谵语、烦躁、易怒等症,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和解少阳、重镇安神;若少阳疏泄不及,累及阳明,则会出现口干、便秘、谵语等症,可用大柴胡汤以通泻肝火。

肝主条达,通行三焦之气血津液,若肝失条达,则易致痰瘀互结,久而化火,火热扰神,从而导致神志失常。《证治要诀》载:“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迷塞心窍。”《医林改错》载:“癫狂一症,乃气血凝滞脑气。”可见,痰湿、瘀血是神志功能异常的主要致病因素,临床治疗神志病应祛痰、化瘀。

肝之阳气羸弱,疏泄情志不及,亦为BPSD 发病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载:“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气虚主要表现为气虚胆怯、抑郁、悲忧欲哭等症,临床可采用升陷汤、大补肝汤、小补肝汤治疗肝气虚所致恐惧不安、多疑、噩梦、气上冲心、头目眩晕、心悸等症[10-11]。肝体阴而用阳,肝阳虚则疏泄不足,情志不达。《伤寒论》载:“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的基本病机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临床可采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BPSD 所表现的情绪烦躁、纳差、口水多等症。此外,吴茱萸汤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提高人体免疫力,脾胃是调节神经递质的重要因素,会影响人体情绪、心理、行为变化,与BPSD 的治疗密切相关[12]。此外,若水不生木,肾阳不足,无法化生肝阳,亦可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情志不畅等问题,可采用干姜附子汤补肾阳,生肝阳,肝气条达,则郁解情调[13]。

《伤寒论》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下之利不止。”厥阴病属肝,厥阴风木,内藏少阳相火,若肾水寒冷,则肝木不能上升,相火不能下降,可致出现口渴不欲饮等上热下寒症状。乌梅丸是治疗上热下寒厥阴病的代表方,乌梅丸重用乌梅为君,酸以养肝阴,桂枝、细辛、附片辛以养肝阳,黄连、黄柏苦以降相火,人参甘能健脾,以统厥阴体用并治之。凡符合木郁生风、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皆可运用乌梅丸以平调厥阴、理肝养肝。乌梅丸不仅可用于治疗反复发作的下利、腹痛、烦渴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可用于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可采用乌梅丸寒热并用之法,以平调厥阴,达到舒畅情绪之效,从而治疗BPSD。

3 小结

BPSD 源于痴呆,痴呆病机以虚为主、以实为标,因此,BPSD 发病本质亦是以虚为主、以实为标。BPSD主要分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阴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肝气亏虚、肝胃虚寒、寒热错杂等,阳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痰瘀郁火、阴血不足等。针对BPSD 阴性症状,治疗应补气、温阳、滋阴、补血,可选用补肝气、温补肝阳之品进行治疗,如黄芪、人参、桂枝、干姜等,佐以五味子、乌梅、生地黄、山茱萸、酸枣仁等滋阴之药。针对BPSD 阳性症状,治疗应疏肝泻火、重镇安神。

猜你喜欢
阴血厥阴乌梅
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探析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治法
江苏中医药(2022年2期)2022-11-26 12:15:24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浅论厥阴病之实质❋
女性护血养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中医药通报(2020年2期)2020-01-10 13:39:41
望梅止渴话乌梅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8
我家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