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甜兰
【摘要】 目的 观察中晚期肺癌患者联合应用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余干县人民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组,30例常规护理者纳入参照组,另30例联合应用规则性呼吸训练措施与排痰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联合组。统计2组护理配合度、总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后排痰量、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干预前后2组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联合组护理配合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P<0.05);联合组术后排痰量多于参照组,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术后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6 min内正常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均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肺炎、脓胸、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参照组的30.00%(P<0.05);干预后联合组(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lungcancer,FACT-L)肺癌生活质量评分、总满意度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中落实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可促使患者良好配合,防治并发症,加速肺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晚期肺癌;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肺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88-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3
肺癌是临床中一种致死风险极高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长年吸烟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可导致患者胸部疼痛不适、咯血、咳嗽、喘鸣、咳出的痰液中带有血丝。肺癌有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之分,非小细胞肺癌占85%左右[2]。肺癌与环境污染、肺部病史(肺结节、肺结核、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电离辐射、职业暴露、饮食不当、病毒感染、基因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3]。早期手术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手术创伤、疼痛刺激、麻醉作用的影响,加之患者长年受疾病困扰,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影响患者有效咳嗽,增加术后感染、肺炎、心律失常、脓胸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4]。因此,充分发挥护理干预作用促进患者康复意义重大。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以时间为导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科学帮助患者增强肺功能,防治并发症,可实现康复促进[5]。本研究纳入6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对照观察规则性呼吸训练与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余干县人民医院进行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组,30例常规护理者纳入参照组,另30例联合应用规则性呼吸训练措施与排痰护理措施的患者纳入联合组。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11±10.93)岁;Ⅱ期16例,Ⅲ期14例;鳞癌14例,腺癌11例,腺鳞癌5例。联合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9~73岁,平均(60.15±10.96)岁;Ⅱ期17例,Ⅲ期13例;鳞癌14例,腺癌13例,腺鳞癌3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通过病理活检、肺部CT或(和)核磁共振检查证实;TNM分期Ⅱ期、Ⅲ期;精神状态良好,可自主呼吸,能够有效沟通交流,主动配合;随访观察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继发性肺癌;胸膜广泛粘连;聋哑或认知异常、意识不清而无法正常配合;精神系统疾病;伴有肺部感染、其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胸骨骨折;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疾病;术前放化疗。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患者入科之后履行告知义务,介绍科室管理制度,说明各类检查作用、围术期注意禁忌、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应对举措、饮食及活动指导。术后24 h协助患者在病床上翻身,指导其活动,向患者示范深呼吸、有效咳嗽方式。按照医嘱应用化痰药物,给予温柔按揉、播放轻音乐,减轻患者自主咳痰咳嗽时带来的疼痛感。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确保引流顺畅,遵医嘱控制吸氧流量、氧疗时间。主动了解患者心里想法,引导家属安抚患者,为患者提供情感鼓励、心理支持,消除患者思想负担。术后仰卧,在血压稳定情况下引导患者一边扩胸运动、一边深呼吸,双手抬高并向左右、前后旋转,10 min/次,3次/d。术后要求患者尽快离床步行、爬梯,20 min/次,3次/d。出院后居家修养期间,要求患者继续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
联合组辅以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具体如下。(1)规则性呼吸训练。说明呼吸训练对肺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以及防治并发症的意义,在患者病床旁边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示范教学,播放操作视频,加深患者了解,使其掌握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不同训练方式。手术前,护理人员每日耐心督促患者腹式呼吸、缩唇呼吸,20~30 min/次,4~5次/d,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保证呼吸训练到位。术后,待患者意识苏醒,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缩唇式呼吸,20~30 min/次,2次/d,一直到胸腔引流到管拔出为止。术后24 h腹式呼吸,20~30 min/次,3次/d,一直到胸腔引流到管拔出为止。注意把握呼吸深度、动作幅度,保证呼吸训练符合标准规范。护理人员通过亲身示范、视频教学等形式,引导患者练习呼吸操,耐心说明呼吸操对康复促进的重要性。在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再次强调呼吸训练必要性,引起患者重视,要求患者居家休养期间继续坚持训练。每周电话或视频随访患者训练情况,鼓励、安慰患者,增强其康复信心。对于患者提出的治疗问题或护理问题,立即给予解答,減轻其思想压力和身心负担,使其能够继续配合训练。(2)促排痰护理。认真说明机械振动排痰、有效咳嗽模式,强调机械振动排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的作用,赢得患者配合。手术实施之前督促患者咳痰训练,规范其咳痰动作。每日早晨护理查房时,考核患者掌握情况。若患者考核结果不达标,继续培训,直至掌握为止。引导同病房患者互相交流、分享经验,通过同伴支持以及病友之间相互监督,落实咳痰训练。术后麻醉作用消退、患者意识苏醒后,引导患者缩唇运动。术后6 h患者保持半卧位,经鼻深吸一口气之后屏住呼吸5~10 s,然后咳痰2次。手术结束后,雾化吸入3次/d,8:00、12:00、18:00各1次。之后机械振动排痰,保持侧卧,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合理把握振动排痰强度、次数频率等,从下到上振动,其间要求患者主动咳嗽、咳痰。
1.3 观察指标
(1)护理配合度。主观能动性优良,积极性较强,完全遵从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或建议,判定为完全配合;需在护理人员、家属督促下才能配合完成各项操作,判定为不完全配合;不遵从、不服从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或建议,态度欠佳,判定为不配合。(2)术后恢复效果。以术后排痰量、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指标描述。(3)肺功能。干预前后运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者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进行检测,测量患者
6 min步行距离(6MWT)。(4)术后并发症。包括肺炎、脓胸、心律失常、感染等。(5)生活质量。干预前后运用FACT-L肺癌生活质量量表[6]评估肺癌患者情感、生理、功能、家庭社会与附加关注5个方面的生活质量,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6)总满意度。干预后,患者根结合自身体验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匿名打分,分值范围1~10分,1~3分为不满意、4~6分为较满意、7~10分为很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配合度对比
联合组护理配合度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6.67%(P<0.05),见表1。
2.2 2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联合组术后排痰量多于参照组,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2组肺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MVV、6MWT、FVC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参照组的30.00%(P<0.05),见表4。
2.5 2组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2组FACT-L肺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5。
2.6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联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6。
3 讨论
肺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巨大[7]。随着吸烟人群增加、人们工作压力剧增、生活环境改变,肺癌发病逐渐低龄化。手术是临床根治肺癌的首选,但术中切除肺组织会影响到患者呼吸功能,加之术后肺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康复[8]。为改善肺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有必要实施护理干预。
规则性护理训练模式相对新颖,要求护理人员在特定时间内指导患者完成腹式呼吸、有效深呼吸、缩唇式呼吸等训练,针对性解决呼吸功能障碍、呼吸肌力不足等问题,与机械振动排痰相结合,可显著升高肺部通气量,增强呼吸肌力,减轻缺氧症状,改善患者身心体验,提高患者配合度[9]。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护理配合度高于参照组(P<0.05)。促排痰护理、规则性呼吸训练联合应用优化了患者治疗体验,使患者切身感受到了呼吸训练、促排痰的治疗作用,改善了患者治疗态度,提高了患者配合度。联合组术后排痰量多于参照组,术后离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参照组(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有利于肺癌患者加速恢复。促排痰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群体中比较常用。对于手术治疗之后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而言,长时间留置各类导管,卧床静养时间较长,大量浓痰阻塞气道,导致肺部气体交换能力减弱,极易增加肺炎、感染风险。因此,夯实促排痰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机械振动排痰方式、雾化吸入方式帮助患者排痰,显著增加了排痰量,与呼吸训練模式结合,进一步缩短了患者术后离床时间,加速恢复进程,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干预后联合组MVV、6MWT、FVC等肺功能指标较参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对患者肺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的联合应用增加了排痰量,减轻了对患者肺部通气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患者肺部气体良好交换,实现了肺康复促进[10]。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可以防治并发症。究其原因,普通护理以深呼吸为主,并未将排痰、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及时告知患者,患者配合态度欠佳,部分护理操作流于形式,并发症防治效果较差[11]。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全程根据时间节点帮助患者促排痰,引导患者呼吸训练,加深了患者了解程度,提高了患者重视程度,保证了护理操作完成质量,对防治并发症发挥出重要作用[12]。联合组FACT-L肺癌生活质量各项评估得分较参照组更高(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可实现生活质量提升。联合组术后恢复进程加快、肺功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减少,在最大限度上减轻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不利影响,提高了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联合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高(P<0.05),说明规则性呼吸训练、促排痰护理联合应用在肺癌患者群体中备受认可。
综上所述,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护理中落实规则性呼吸训练、排痰护理,可促使患者良好配合,防治并发症,加速肺康复,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