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在预防脑出血开颅术后深静脉血栓 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2024-03-27 01:13余娟胡颖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8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开颅

余娟 胡颖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在预防脑出血开颅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宜丰县人民医院行开颅手术的61例脑出血患者,简单随机分组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持续护理1个月。评估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情况,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不良心理,记录干预期间2组患者DVT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DVT、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 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可有效降低DVT、肺部感染及病死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关键词】 归因分析;预见性干预;脑出血;开颅;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8-0085-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4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也称为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0%~30%,其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脑出血患者一般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症状[1]。目前,临床常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预后,但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导致其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血液黏度增高,易发生深静脉血栓(DVT)[2]。既往研究显示[3],肺部感染亦为脑出血患者术后较为多发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形成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4],因此预防DVT及肺部感染在脑出血开颅术后的护理中显得十分重要。归因分析是指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做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解释,可改变自我认知和自身不良行为[5]。预见性干预是指相关人员从患者身上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意义[6]。本研究探讨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在预防脑出血开颅术后DVT、肺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宜丰县人民医院进行开颅手术的61例脑出血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3.12±4.51)岁;疾病类型,基底节区出血13例,丘脑出血11例,脑叶出血

7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3.38±4.71)歲;疾病类型,基底节区出血11例,丘脑出血9例,脑叶出血1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7];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有精神疾病者;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造血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DVT、肺部感染预防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式及临床表现等。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对患者予以心理辅导,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组患者予以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1)成立护理小组,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医生及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在开展护理工作前,护士长对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进行讲解,对患者病情及有关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关的护理方案。(2)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实施。心理活动归因方面,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从根源了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起因,及时安慰并疏导患者;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向患者进行健康宣讲,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并发症归因方面,护士告知患者DVT及肺部感染的病因、诱发因素和临床表现;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会造成DVT及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针对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具体情况等对患者进行评估;关注病情动态变化,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口腔护理,患者术后抵抗力较弱,易发生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干净,保持呼吸道畅通和口腔卫生,每隔2 h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鼓励患者自行进行排痰,对于痰多且咳出困难者,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体位管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床头抬高30°~45°。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如病情许可应多饮水,2 000 mL/d以上。运动功能训练及健康宣讲,患者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日间4~5次/d;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健康宣教,预防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无菌操作,病房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控制病房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对病房进行清洁消毒。DVT预防,避免在患者同一血管位置处进行反复穿刺,静脉输液等操作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定时检测远端下肢的皮温和色泽,定时评估患者的下肢神经和动脉搏动情况;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运动及直腿抬高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回流,10次/组,3~4次/d;使用抗血栓袜、分级弹力袜;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必要时给予患者抗凝药物,叮嘱患者照医嘱按时服药;责任护士填写预防DVT及肺部感染的措施图,根据危险因素写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并签名;每天由护理组长质控督导。

2组患者均持续护理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情况。(2)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前1 d及干预结束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AS包含20个评分项目,1~4级评分,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分表示有或时有,3分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分表示大部分时间或一直有,总分80分,分数越高则焦虑程度越严重。SDS包含20个评分项目,1~4级评分,1分表示没有,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重度,总分80分,分数越高则抑郁情况越严重。(3)并发症。记录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DVT、肺部感染及皮肤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且脑出血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史。该病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9],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手术对降低脑出血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但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既往研究显示[10],对脑出血开颅手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通过观察寻找常见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提高预防和防范意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从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有利于改善脑出血开颅术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究其原因,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对引起负性情绪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提前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心理问题,有利于改善其负性情绪[11]。在干预期间,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勇敢面对疾病,主动配合和治疗。利用听音乐、冥想等方式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卓木秀等[12]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归因分析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促进疾病恢复的意义重大,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进行动态监控,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DVT、肺部感染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可降低DVT、肺部感染及皮肤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提前对术后并发症有关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调整患者相关行为;护理期间采用个性化且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DVT及肺部感染的发生,重视DVT及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与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管理DVT及肺部感染的防治工作;注重口腔卫生和呼吸道畅通,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發生风险;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多饮水、早期功能锻炼,鼓励下床活动,指导患者穿戴不同等级的弹力袜及抗血栓袜,叮嘱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有效降低DVT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归因分析的预见性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DVT、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该方法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开颅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