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双师课堂”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区域实践

2024-03-27 06:54何新华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互联网

摘要:“互联网+双师课堂”是溧阳市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革新力量,能保障学生平等接受优质教育,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促进学校共享教育资源。溧阳市以形成制度、中心带动、强强联合等方式保障区域常态化、全面化实施“互联网+双师课堂”,通过做好统筹规划、优化实施机制,明确范式行为、杜绝课堂旁观,改进课堂策略、增强互动实效,灵活使用技术、避免干扰因素等策略提升实施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双师课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1-0104-05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学校的师资、生源呈现出明显的“软”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音乐、美术、科学等教师结构性缺编,整体教育质量梯度落差大。为解决这一难题,溧阳市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于2019年3月开展“互联网+双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拉开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序幕。202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到2022年全面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帮助解决乡村薄弱学校缺少师资以及开不齐、开不足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2]。在《意见》的指导下,溧阳市结合自身情况,出台《溧阳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双师课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于2021年正式进入多学科、全面化、常态化实施。目前,“互联网+双师课堂”已成为溧阳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抓手和溧阳市乡村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推手。

一、“互联网+双师课堂”的内涵特征:加快乡村教育发展步伐的革新力量

“互联网+双师课堂”是指由城市中小学作为主讲课堂并选择优秀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乡村薄弱学校作为听讲课堂,以远程同步直播上课的形式,为乡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使乡村学校的学生在“城市+乡村”双师模式下进行课堂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3]。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互联网+双师课堂”有诸多优势。

(一)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开拓思维视野

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都会出现失衡的状况,导致一些学生无法享受高质量的教师资源[4],而“互联网+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真正实现优质师资共享,保障每个乡村学校学生平等地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加快专业发展

“互联网+双师课堂”不仅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还建立了“共享、同进、均衡、发展”的教研新机制,带动乡村教师参与协作备课,共同合作授课,学习城市优秀教师钻研教材、课堂组织、师生互动等教学能力,实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带、帮、扶”乡村学校发展。同时,城市教师也能从“双师课堂”教学中接触到更先进的教育技术,体验数字化教学的便捷,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

(三)促进学校共享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

“互联网+双师课堂”可以促进城市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之间形成协同联动,起到了优势互补或以优补劣的作用。乡村薄弱学校借助城区学校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可以快速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城区优质学校以“互联网+双师课堂”的实施作为提高教师教研水平的抓手,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同时,媒體的宣传报道也扩大了城区优质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二、“互联网+双师课堂”的区域实践:推进乡村教育发展进程的溧阳经验

在推进“互联网+双师课堂”区域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溧阳的实际情况,在盘活现有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由学校自主申报,最后精选了10所小学参与试点,同时对《实施方案》进行多次修改。

(一)重组资源,制度保障,区域推进

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对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筛选、汇总,编制成体系完整的、覆盖全学科的在线资源库,同时进行梯度性设置,探索行之有效的共享途径,从根本上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最终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实施方案》将试点的10所中小学进行结对,在时间、课表安排、经费支出等方面作出相关的规定,保障“双师课堂”常态化、全面化实施。

(二)中心带动,协同引领,常态实施

溧阳的乡村学校师资薄弱,受结构性缺编难题困扰,部分学科一直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城市学校相对而言师资队伍完整,利用“双师课堂”与乡村学校结对,可以发挥中心带动作用,达到协同引领、均衡提升的目的。在固定时间、固定班级、固定地点开展小学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科技等学科“双师课堂”活动,结对学校每学期同一学科至少互动10次以上,使“双师课堂”进入常态化阶段。溧阳市“互联网+双师课堂”实施以来,城市学校共授课百余课时,参与学生达万人次之多。

(三)南北结对,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为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南北帮扶政策,2023年3月,溧阳部分学校以“散点接入”的方式与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平台成功对接,溧阳市与滨海县的南北教育帮扶之互动课堂也正式启动。溧阳市文化小学与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两所学校以全学科推进的方式开设了15节双师(互动)课,并组织了一次线上教研活动,在课堂教学改革与社团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与分享,实现共赢。

三、“互联网+双师课堂”的提升策略:提升乡村教育发展实效的实施路径

在“互联网+双师课堂”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缺乏规划,二是听讲教师被动参与,三是课堂互动缺失严重,四是设备技术影响效果。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及信息技术的特点,改进“互联网+双师课堂”的实施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一)做好统筹规划,优化实施机制

溧阳区域的“互联网+双师课堂”课程内容一般由“主讲学校”设定,没能很好地根据“听讲学校”的实际需求(弱势学科)进行课程安排。另外,参与“互联网+双师课堂”项目的各个学校之间缺乏深入有效的互动交流,大多停留在数量的层面,未能实现质量的升华,这与利用“双师课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相背离,不利于听讲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听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在统筹规划上进行了调整。

1.计划实施以“需”为先

每学期初,可由乡村听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需求,再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城市主讲学校进行“招标”和“分配”,制定好学期计划、双周计划,从而压实任务主体,保障过程实效。

2.师资选拔以“质”取胜

主讲教师的选拔注重“质”,应选择那些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出众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的老师,可通过自己报名、教研组推荐、学校择优等方式进行层层选拔。《实施方案》的出台,保障了参与“互联网+双师课堂”教师的权益,激发了教师对于新教学模式的兴趣,让教师能够灵活、创新地实践。

3.过程监控有“章”可依

依托《实施方案》组建质量监控评价专家组,加强项目过程性监控,形成定期报告制度,从而达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教育的精准“扶贫”,为乡村学生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可行性方案。

(二)明确范式行为,杜绝课堂旁观

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调查发现,主讲教师几乎承担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全部任务,而部分听讲、助教教师则将自身定位为“课堂的旁观者”而不是真正的参与者,造成听讲教师成为双师课堂设备的开关者、听讲教室纪律的维持者。为了让听讲教师更多地参与、快速地提升,我们设计了“互联网+双师课堂”范式结构,明确了双师协作行为。

1.规定范式结构

“互联网+双师课堂”范式结构(如图1)由主讲教师、听讲教师、主讲教室学生、听讲教室学生以及两个模块(协同备课模块、直播模块)组成。协同备课模块可以利用即时通信工具,主要实现两位教师学情分析、备课、课后反思等,控制学生的学习进度。直播模块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两地师师、师生、生生课堂互动,相互启发、思维引领、建构知识。教师与本地学生面对面交互,主讲教师与听讲教师协同收集两地学生动态学习数据,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2.明确协作行为

双师协作行为(如图2)主要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我们采取“三次备课”的形式,主讲和听讲教师结合双方学情和教学内容作具体研讨,在此基础上由主讲教师完成第一次备课,然后由听讲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修改,完成第二次备课,最后双方讨论并确定教案,完成第三次备课。在此过程中,主讲和听讲教师熟知各个教学节点,为实施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课中,双方教师紧密合作,共同管理课堂,在主讲教师的引导下推进教学流程,主讲教师根据听讲教师的观察和建议,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或方法。双方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活跃和多元的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后,听讲教师可以从主讲教师处获得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的反馈,切实做好辅导答疑。双方借助“同步教研”活动,建立评价机制,通过主讲教师、听讲教师、学生甚至听课教师对课堂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推动“双师课堂”不断完善。

(三)改进课堂策略,增强互动实效

“互联网+双师课堂”主要通过两块大屏实现授课,主讲教师难以观察听讲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生也不能清晰地看见主讲教师的肢体及表情语言,时空的距离导致了听讲学生主动性降低。在常态化实施中,部分主讲教师担心课堂互动的不可控性和网络延迟等问题,仍以主讲教室学生为主,两地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较少。但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技术手段和教学策略,增加“双师课堂”的互动实效。

首先,充分挖掘现有平台的交流功能,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学科App、网络学习空间、智慧教育平台、智能学科工具、数据收集工具等解决人机交互和人际交流的短板。其次,从改进课堂入手,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方式,通过异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地师生的情感交流。教学中采用抢答、讨论、辩论、作品展示、互相点评等方式,根据两地特别是听讲教室生成性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可以使课堂互动更加有效。在導入环节开展恰当的游戏活动,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听讲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互动意愿。比如,利用希沃同屏技术使两地学生同玩交互游戏,在竞争中互动,在互动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点评,强化学生互动意识。比如,在信息双师课堂中,通过腾讯会议和广播教学软件将双方学生计算机上的画面实时传送到对方机房,重点由听讲学生对操作方法和作品进行演示,两地学生开展互动点评。学生的智慧在网络中穿梭,情感在交流中升温,能力在互动中提高。在结果评价中可以设计作品比拼环节,点燃学生的互动热情。比如,美术双师课的作品比拼环节,两地学生的多幅作品同时在互动一体机上呈现并随时放大展现细节,缩小完美对比。主讲教师组织两地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陌生朋友”的点评牢牢地吸引两地学生的注意力,使全体学生进入思维活跃、情绪高涨的积极学习状态。

(四)灵活使用技术,避免干扰因素

信息技术的局限成为影响“互联网+双师课堂”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溧阳各中小学均已接入教育城域网,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声音中断、画面延迟卡顿等情况,特别是对音质、网络传输的即时性要求很高的课程,如语文、英语、音乐等,双师课堂效果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定期开展设备检测、升级和完善,尽量减少教学中的外在干扰因素,以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受网络延迟影响最大的音乐课,通过两地学生分开演唱、接力演唱、竞赛演唱,既避免了网络延迟带来的声音嘈杂,也能让两地学生互相欣赏,拉近距离。同时,我们还结合相关技术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利用直播模块进行课堂交互,利用腾讯会议同步课件画面,利用微信传输学生作品或作业照片。

“互联网+双师课堂”的有效实施,为乡村学校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的学习机会,双师的紧密合作促进了彼此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2020-03-05)[2023-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003/t20200316_431659.html.

[2]潘俊.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的“术”与“道”[J].江苏教育,2022(28):6.

[3]张巧文.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模式在乡村教师培训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20.

[4]俞越泽.一主一辅:“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2023(4):25.

责任编辑:殷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自筹课题“指向城乡优质均衡的‘互联网+双师课堂实践研究”(B/2021/02/244)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11-08

作者简介:何新华,溧阳市文化小学,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兼职研训员,高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和信息化教学。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互联网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重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