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取嚏法的形成与机理探微❋

2024-03-26 13:50钱苏海项莎特金艺波钱俊华丁兴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期
关键词:皂角肺气阳气

钱苏海,项莎特,金艺波,钱俊华,丁兴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 310053)

1 取嚏法的形成

1.1 嚏现象的认识

嚏,即打喷嚏,又作嚏喷或喷嚏。人的一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过喷嚏的感受。嚏是人体对外界因素如寒、热、刺激性物质刺激引发的一种呼吸道反应,可能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能是一种病理反应。在古代,人们大多将嚏与美好愿望联系在一起,譬如最早有嚏记载的《诗经》就这样说,“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2]。郑玄《毛诗笺》说“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人之遗语也”[3]。其义大概是:有人思念我,我才打喷嚏;或者说,一个人打喷嚏,说明有人在想念自己。这种推理在逻辑上显然是说不通的,因为嚏与思念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关于“嚏”的含义,《说文解字》说过,“嚏,悟解气”[4],虽然作了解释,其义仍然隐晦。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说道“悟解气者,欠字下云张口气悟也。悟,觉也。解,散也”[5]。这里把嚏字诠释为人醒来后从口中呼出之气息,显然忽略了鼻的作用,这样的解释是不够到位的。现代医学认为,打喷嚏是以急促深吸气开始的,随即悬雍垂下降,舌头压向软腭,封闭口咽腔,然后以急促呼气动作,使气流经鼻腔高速喷出,并发出声音。

那么,人为什么会打喷嚏?打喷嚏又预示着什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灵枢·口问》记载“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即人之喷嚏,是在阳气抑郁的情况下,通过自我调节,由抑郁转为通利时发生的,它预示着人体由疾病状态转为健康状态,是好的预兆。张璐说“嚏者,鼻中作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外风欲入而内火拒格,故发为嚏。有嚏则风邪随气而散,不能入伤于经,是以伤风有嚏为轻”[6]。

1.2 取嚏法的产生

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产生的喷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反应,即鼻腔受到某种刺激,譬如鼻黏膜接触到刺激性气体或其他粉尘等,引发喷嚏连连,喷嚏产生的气流可将刺激性气体与粉尘等排出体外,防止进入呼吸道而引发疾病;另一种是病理过程,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正平衡转化,正气逐渐占据上风,邪气慢慢衰退,气机通利,引发喷嚏。当然,当邪正处于相持状态时,则有可能产生欲嚏不能的现象,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说“夫中寒家善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7]。对于该条文,《张氏医通》解释说“若中寒而加火迫津气,或风激水液,皆清涕出,纵由土虚不能御邪之故。设兼邪发热,而色和善嚏者,此表气尚强,逼邪上走空窍也。亦有里虚不能拒邪而为下利者,知其人必有陈寒,无阳气以发越其邪,故欲嚏而不能也”[6]。

以上两种情况为中医取嚏法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它预示取嚏法必将成为中医外治法中的亮点,理由是:病邪由鼻而入者,其性质并非一定具有刺激性,鼻腔的防御作用对于非刺激性的病邪来说,有时可能形同虚设,病邪或可以长驱直入,由肺而转输百脉,导致各种疾病尤其是疫病的发生。因此,古代在人们进入传染病区后,人为取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防治疫病的方法。如《素问遗篇·刺法论篇》在谈到五疫之至时,黄帝问怎样才能不相移易,岐伯回答说“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天牝指鼻,邪自鼻来,复从鼻往,即明示可以采取取嚏之法以驱邪外出。其次,邪正相争,若两者处于相持状态,患者常欲嚏而不能,此时也可人为取嚏,激发阳气,疏通气机,及时祛邪外出,最终或许能取得“一嚏了之”的治疗效果。由此看来,中医人为取嚏,无论在疫病的预防,还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3 取嚏的方法

2 取嚏法的作用机理

喷嚏是接触鼻腔引起的,肺主气,开窍于鼻,肺朝百脉,故一般认为取嚏治疗全身疾病是通过调节肺之宣降功能来实现的,由于针对病证不同、病位各异,故衍生出来的具体功能也有差别,本文归纳将其为11个方面加以论述。

2.1 未病先防

2.2 开窍醒神

本法是针对中风闭证、痰火闭证、中恶、厥证、鬼魇等神志不清的危候的,此类病证若用汤药救治,一是进药困难,二是缓不济急,此时先宜取嚏以开窍醒神、起死回生,然后才能考虑口服药剂,如《成方便读》即以通关散救治中风急症,“通关散:细辛、牙皂各等分为末,吹鼻取嚏。此亦治中风闭证之一法也。凡邪气骤加,正气被遏,经隧不通,肢厥脉绝,此时不特药力所不能达,且亦不能进,惟有取嚏一法,先开其关,使肺气一通,则诸脏之气皆通,然后方可用药施治。二味皆辛散之品,俱能开窍,均可上行。合之为散,以搐鼻中,一取嚏而关即通也”[11]96。

2.3 升阳举陷

吴师机在用取嚏法治外感病发表祛邪时发现,取嚏法在使肺气宣通的同时,还能升提阳气,起到升阳举陷的作用,因此本法也可用于阳气下陷的病证如脱肛、子宫脱垂等。“曾有发热头疼恶寒无汗并肚泻者,用此(指辟瘟散)取嚏而汗自出泻亦止,是发散之中即兼升提,一法两用,较服升药(升麻之类)尤速。外症肠出不收及产妇子宫不收,取嚏即收亦是此意。凡欲升者均可以嚏法升之也”[12]19。如《寿世保元》治产后子宫脱垂,即以皂角末吹鼻取嚏,“产后生肠不收,用香油炼熟,以盆盛候温,却令产妇坐油盆中,约一顿饭久,用皂角末少许,吹鼻中,即作嚏,立上,神效”[13]。

2.4 降气止逆

呃逆、呕吐多为胃气上逆,病位虽在中焦,但与肺气郁闭有关,中医通过探鼻、吹鼻等取嚏法,能使郁气得泄,从而达到降气止逆的效果,《医级》对《内经》探鼻止呃的解释恰如其分,“呃忒之候,经文谓之哕,其治以草刺鼻,得嚏则已,大惊之亦已。可见是症,由上气郁闭不通,下气欲上而扞格,则发声为呃。由气之抑激而成声,故一法以泄气而通之,一法以夺气而降之也”[14]。《麻疹专论·呃逆》说得更为明确,“呃逆一连二三十声不歇者,肺气阻塞也,以纸条通鼻孔中,得嚏即已”[15]。 呕吐证治以吹鼻取嚏,其机理与呃逆通,“治小儿吐奶不止,妙功散方:藜芦洗焙。右一味,捣为细散,以少许吹入鼻中,嚏三两次,立止”[16]。

2.5 开上启下

小便不利是膀胱为病,膀胱居下,肺居上焦,小便不利若是由于上窍不通、肺气不利者,可以采用提壶揭盖之法,达到开上启下的作用。“以皂角研末,吹些微入鼻中,令其喷嚏,亦是上升之意。如水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稍升提之,即时通矣”[17]。尿闭治法颇多,若遍用无效者,本法不妨一试,“小便数日不通遍身肿满……皂角末,吹些须入鼻,令其喷嚏。百药不效者,用此即通”[18]。藏香治便秘,机理与此相通,“藏香,出西藏,作团成饼者良,如香炷者次之。色紫黄,气甚猛烈,焚之香闻百步外者佳……藏香中有一种白色小丸子,焚之气颇幽爽,亦系番僧所贡,不知何名,其香气嗅之,可治老人肠燥气虚便秘”[19]31-32。

2.6 开发腠理

2.7 疏利气机

取嚏法能调节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使全身气机通畅,从而可以调治气行障碍所导致的各种疼痛或目翳等病证。如《验方新编》用皂角末吹鼻取嚏治腹痛重证即是。“或房事后感受风寒,腹中疼痛欲绝……或用皂角研细末吹入鼻中,得喷嚏则气随通畅”[21]。又如《成方便读》用肺气肃降有利于肝气升提来阐述取嚏治目病的机理,碧云散“治外障攀睛,眵泪稠黏等证。夫治病之道,有正取,有旁取。盖目为肝窍,治目者求之于肝,此正治之法也。若夫吹耳、吹鼻,求之肺肾,此旁取者也。以肝肾为子母之脏,乙癸同源,肝肺司升降之权,左右相感。青黛、川芎清肝火而疏肝郁,鹅不食草能开肺而取嚏,用治肺之药,吹入肺之窍,使金令下行,肝邪自愈,翳障自除耳”[11]221。

2.8 通络止痛

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是人体各处疼痛发生的重要原因。气为血之帅,取嚏能通过宣通气机而通利血脉,达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在取嚏法中,通络以止痛是本法的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特别是头部的疼痛,“邪在头上,搐而嚏之”[22]48。此类文献资料在古代极为丰富,这是因为鼻与脑为邻、其气相通的缘故,故其施治常有桴鼓之效。“通天散,治偏正头痛,并夹脑风热壅滞。赤芍药、川芎、黄连、黄芩、玄胡索、皂乌、当归、乳香各等分。右为末,用纸捻蘸药入鼻中,得嚏,神效”[22]46。

2.9 托毒排脓

取嚏法引发喷嚏时,能使气道形成强大的气流或使身体产生强烈振动,从而使气道上或身体其他部位脓熟的疮痈发生溃破,有如锋利针刀的作用,促使脓液排出,起到托毒排脓的效果,如《外科大成》用皂角末吹鼻取嚏治喉痹脓肿,在不知不觉之中破疮排脓,患者可免针刀之苦,“喉痹肿达于外者有脓,肿胀不肯针刺者,用皂角末取嚏即破”[23]。

2.10 整骨复位

取嚏法的整骨复位作用,主要针对闪腰和颞颌关节脱位。闪腰主要表现为急性腰痛,转侧不利,翻身困难,局部有明显压痛者,多伴有椎间小关节错位或嵌顿,可以用取嚏法来改变胸腹腔内压力,继而达到整骨复位之疗效。“夫一切男子妇人,或因咳嗽一声,或因悲哭啼泣,抬舁重物,以致腰痛气刺不能转侧,及不能出气者,可用不卧散嚏之,汗出痛止”[24]52。颞颌关节脱位,古时称为颊车蹉,其复位较难得到患者配合,可令饮酒,酒醉再行取嚏,“凡伸欠颊车蹉,但开不能合。以酒饮之,令大醉,睡中吹皂角末搐其鼻,嚏透即自正”[25]。

2.11 排除异物

异物吹入目中,或误入鼻窍,或鱼骨鲠于喉咙,都可以借助取嚏产生的振动、气流,将异物从目中、鼻腔、喉咙中排出体外。临床上这样的使用机会虽然不多,但行之有效,如《卫生宝鉴》“治食诸鱼骨鲠久而不出,以皂角末少许,吹入鼻中,得嚏鲠出,多效”[26]。又如《证类本草》以吹鼻取嚏治鼻目异物,“治误食物落鼻中及入眼不出,吹皂角取嚏”[27]。

3 取嚏法的注意事项及应用拓展

取嚏法的形成与作用机理已如上述,与内治法比较,其独特优势众所周知。但是,本法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方面值得注意与提醒,只有引起重视了,才能提升其临床疗效、拓展其应用范围、避免其不良反应的产生。

3.1 辨证施治

3.2 控制频度

取嚏法使用要遵守到药到病除、中病即止,除了急症救治以外,取嚏要有间歇,不可过于频繁,若操之过急,则有伤气之虞,像鼻烟治普通感冒那样,可能也会变生他证,“鼻烟,或冒风寒,或受秽气,以少许引之使嚏,则邪秽疏散,积懑亦解。若刻不少间,反有致疾者”[19]30。因此,鼻腔取嚏,也要中病即止。

3.3 兼容他法

3.4 应用拓展

取嚏法在古代广泛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当今在继承的同时,又多发扬,譬如制剂上升到纳米,病证扩展到心脑血管等。遗憾的是取嚏的保健作用鲜为人知,譬如餐后用之,取嚏能降气消食、行气化痰,“食后,以小纸捻,打喷嚏数次,气通则目自明,痰自化”[31]。这在生活日益富庶,人群血脂趋高的今天,用之养生,意义非凡。

猜你喜欢
皂角肺气阳气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皂角树下
皂角树下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乌鸦与皂角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