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雪杨
摘 要:在新历史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要求尽快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武陵山区面积广大,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区域,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恩施州作为武陵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乡村劳动力和人才大量流失,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地理位置影响耕作以及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保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帮助武陵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关键词:武陵山区;乡村振兴道路;产业发展;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6.006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成2023年以来全力推动农村振兴发展重大任务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形成农村新型产业发展新业态,大力推动农业强乡、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村重点优势产业聚集区的打造。作为武陵山区的恩施州,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清新,以茶种植业为生,恩施以“硒都”闻名,有大量富硒产品。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条件下,该地区GDP位于湖北省末位,多年来一直处于西部大开发扶贫名单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工业振兴是乡村经济复兴的关键,也是地方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要提升武陵山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效,还必须从根本方面入手,扶持地方发展,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
1 恩施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构成更高级社会形态的基本原则,社会生活的本质也是一项为人类发展谋福利的实践活动”。恩施州地形复杂,地处偏远山区,人才引进,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恩施州特色产业要加强对农户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以促进农业管理集约化。特色产品以茶叶为主,产品不够多元化,要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土特产”的思想为指导,谋划和发展好扶持产业。还需要巩固一批优势产业项目,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链全面融合。
1.1 外出务工人数多,乡村劳动力和人才严重不足
恩施州统计局资料显示,2022年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城乡新增劳动力334万人,城乡下岗人员再就业138万人,就业困难人群再就业009万人,帮助再创业120万人,促进再就业296万人。全州在外务工人员9803万人,其中,全省乡外就业3590万人,省外就业6213万人。劳动力的大量流失造成农业效益偏低。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条件逐渐变好,青年一代追求更高质量的物欲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不希望干繁重的农活,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高娱乐活动更丰富,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2023年全州市年末的户籍总人口为40025万人,其中,男子20828万人,占总人口的52%;女子19197万人,占总人口的48%。全年出生人数为213万人,少子为504‰;死亡人口2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5‰。数据表明,由于企业青壮年人口数量不足,近年来加强了对企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但由于企业过度依赖当地政府的科技培训,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相对较少,因此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一直存在着科技层次较低、人员数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调的现象。
1.2 產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
茶业是恩施州6大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富民主导产业。随着饮茶市场形势的改变,当地原有的饮茶行业存在着一系列弊端。恩施地区的茶厂数量多,但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产品的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利润率也很低,所以,在中低端茶市场上,基本上是相互竞争的局面。在春季茶叶采收期,大部分茶农都是将新鲜的茶叶或经过简单的初级加工后制成半成品。但由于茶叶质量的差异,即使是再好的茶叶,价格也是“白菜价”。近年来,恩施硒茶的品牌建设虽有重大突破,但“小、散、乱”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与“茶业大州”的定位仍有较大差距。恩施玉露的名气比较大,但在华夏,也只是第39名。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塑造品牌形象,培养品牌忠诚度,建立品牌地位,武陵山区还需要坚持下去,长期努力。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在春季茶叶的产销旺季,新鲜茶叶的收购和销售渠道出现了问题,导致了茶叶的销售速度和价格出现了显著的下降。目前,我国的茶企业在销售、融资、运输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此外,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善,财务制度不健全,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能力欠缺,企业生产管理的领导能力欠缺,这些也给茶叶制造产业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3 地形复杂且地理位置偏远,影响耕作
恩施州地处鄂西南边陲,地势高且复杂,交通不便。多丘陵,制约机器耕作速度,使用土地很少,肥力又不高,地质条件较差,必须使用大量的农家肥。当地农户习惯于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新型机器接受度不高。马克思曾说:“每一个时代的最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它的历史终结的地方才会出现。”在人们生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经济或者社会结构开始走向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新发展阶段以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分配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中,生产力不再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每个人拥有更多社会财富来源、更高生活质量;每个人能够获得个人收入和财产,不会再受他人占有;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可以说,社会生产力是衡量人们是否富裕的最重要标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人工作效率,仅仅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产品的产量低,农民收入低,这成为恩施州乡村振兴的一大阻力。
1.4 统筹规划不到位,特色产业发展缺少保障
一些企业没有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茶叶基地的收购只是一种形式,与茶叶农户之间没有形成密切的利益联系。工业基地分布较散,投资种类较多,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大的隐患和风险。随着“一红一绿”(利川红茶、恩施绿茶)在恩施硒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上出现了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品牌声誉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茶农的议价能力较差,在淡季时,由于受到来自各地的茶商的打压,导致茶农的利益受损,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严重影响全州茶业的健康发展。
2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国家针对乡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采取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大部分偏远地区是因为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政府为乡村居民修建了安置区,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学生建档立卡,保证孩子们有学上有书读,为国家储存人才,留住乡村人才。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离不开国家决策的正确。
2.1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广大农民追随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恩施州政府从“强保护、重治理、控污染”3个方面出发帮助乡村居民改善乡村环境问题。恩施市政府要按照贯彻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继续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农业循环发展和生态环保,进一步补齐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短板,有效助力中国乡村振兴。党员干部频繁下乡,听取群众的意见,常年驻村,和乡村居民结对子、任劳任怨。为提高水源安全性,政府积极推动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整治。为补齐生态短板,整村推进“厕所革命”。为捍卫环境底线。要实行农艺、改良土壤、采用特定配方化肥等改革措施。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村民的基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使村民的幸福生活得到充分满足。引导他们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从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发挥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2 充分发挥人民主动性是实现乡村振兴之路的必然选择
专家学者和农民们关注科技的发展,并努力实现了农产品的高额利润。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不少农民抓住机遇,利用电商平台将产品远销各地。恩施镇白杨坪村民发展草编产品拓宽了致富渠道,利用直播带货的形式让更多的顾客看到并选购了草编手工艺品。经过计算,根据线上线下订单,发展草编产业可使农村留守妇女提高5000元以上的家庭年收入。为巩固壮大农业脱贫攻坚成果,白杨坪镇党委、政府结合“巾帼脱贫”行动,大力发展草编等特色产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妇女的发展融合起来,充分激发了全村广大女性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妇女为巩固全镇的脱贫摘帽撑起“半边天”。
2.3 牢牢把握粮食主动权是政府應担负的政治责任
要想建设农业强国就要牢牢把握粮食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粮食安全的基础打牢,把18亿亩的耕地保护起来,让中国人民的粮食吃得稳稳当当。确保人民口粮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石,当今世界面临前所未有之重大变局,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保粮问题并不是“米袋子”“菜篮子”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综合性难题,更需要在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层面上,在新阶段、新时期统筹处理好保供应、保供给与保人民、护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要严加监管我国土地的使用是否得当,即使国土面积再辽阔,和14亿人口相比,土地仍然是稀缺资源,要把生态用地的要求落实到规划、土地、环保等各方面。关于耕地,我们要坚持依法依规,保护好每一寸耕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标准化农田是一项关键抓手,必须坚定抓下去,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和效率,切实做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这一重要举措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监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发现失职渎职、有令不行的干部要追究责任,进行严惩。
3 推动武陵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围绕贯彻落实《杭州市帮扶恩施州茶产业提升发展的工作方案》,恩施的政府在栽培采集、生产制作、加工销售等方面,积极帮助当地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并采取建设农业专家人才库和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文化技术培训示范基地的形式,持续推动恩施硒茶产品的开发。精选投资项目,确保产业提升。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推动帮扶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对市场需求和本地农业农村资源禀赋进行综合考量,对帮扶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将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好、发展好,持续做大做强地区帮扶产业。
3.1 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
大力发展茶树栽培业,强化专业科技人才团队培养。同时杭州市也加大了对恩施州茶专业人才支持的力度,重点扶持了对茶农业科技人才、茶专业技术合作团队致富带头人、茶文化师、评茶师等的专业培训。此外,恩施州依托湖北民族高校科技研究中,以校企联合协作办学的方式,组建了恩施硒茶研究所,重点开展茶树专家科技、中华茶文化与传承等研究。依托杭州人才集中的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培养资金、吸纳了优秀师资,将该研究所打造成了恩施州茶叶人才的培训基地,为恩施州培养了大量茶专业人才,极大提高了专业化水平,从制作工艺上提高了茶叶品质与档次。与杭州协同推进茶旅结合开发,形成了恩施枫香峰、宣恩伍家台、咸丰十年麻柳溪、鹤峰木耳山等一批茶旅融合示范点。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在城镇设计上主动融入茶特色,成功打造了恩施龙马抹茶小镇、恩施硒茶小镇等茶叶主题小镇。推进了“互联网+”,形成了线上线下的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推动了茶工业与硒产业、资源型高新型产业、生态人文和观光旅游等的融合开发,使茶工业率先走向了三产融合开发的整个价值链通道。产业的不断壮大,给当地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留住人才。
3.2 精选投资项目,确保产业提升
在项目经费筹集上,采取国家财政投入与当地财政信用投贷的挂钩管理方式;在项目运营模式上,通过对设施农业、冷链物流等市场化发展程度高的农村特色建设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运营管理工作;在还款途径上,以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公司总体运营效益为主,并通过建成后项目打捆或打包投入公司运营,统筹建立起多元还款渠道。恩施州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探索“产业合作社+金融互助社+龙头企业”模式,鹤峰县鑫农公司投资领办8个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入股”的形式流转农民土地,带动茶农560户1840人增收。形成“东西协作—深度融合”产业互动发展模式。资金帮扶,如杭州市建立恩施州茶产业专项帮扶资金,聊城市为彭水县引入东西协作援助资金、打造鲁渝协作茶叶产业园。
3.3 坚持创新和协调相结合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就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行了部署。明确围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脆弱之处,突出搞好灌区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与装备改造升级、重大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以及建设现代设施农业和商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大型专项工程,积极推动在建的重点工程实施进展,并积极启动了一批重大重新项目建设,实现重点工作尽早形成实际工作量,工程成效尽早开花结果,为保供对抗通胀、保持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针对创新投融资机制,在基层工程建设主体上,积极引进合格的社会相关市场主体参与承建有关农业农村、水利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
4 结论
恩施州从少数民族居住的特殊性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其乡村振兴之路走得十分艰难,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推動乡村振兴,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恒霄,刘洋.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茶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3,(04):4347.
[2]杜瑞芳.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N].恩施日报,20230317(001).
[3]鄢小蓝.基于“互联网+”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径探究[J].新西部,2023,(02):7880.
[4]马凤余,孙云超,廖建洲,等.恩施州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3,(01):9193.
[5]李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N].21世纪经济报道,20221227(002).
[6]李实,陈基平,滕阳川,等.共同富裕路上的乡村振兴:问题、挑战与建议[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9(03):3746.
[7]谭志喜.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恩施州个案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21,(02):161168.
[8]习近平.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 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N].人民日报,20160721.
[9]马克思.资本论第四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