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干预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2024-03-22 05:35殷小芬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八段锦步行阻塞性

殷小芬

(丽水市莲都区联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丽水 32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临床上也称为慢阻肺,属于呼吸系统以持续气流受限为典型症状的疾病类型[1]。统计证实[2],我国6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7.4%,平均每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是慢阻肺患者,是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并诱发严重的恶性后果[3-4],已成为我国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市地处浙江南部山区,冬天寒冷,春秋季节早晚温差较大,故成为COPD 高发地区,仅在丽水城区,每年因急性加重期而住院治疗的患者达3000 人次,给患者家庭﹑本地社会经济均带来较大影响。相关疾病研究机构指出一直以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标为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等。八段锦是一种以人体生理学﹑运动学理论为基础的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方案,其有助于锻炼呼吸肌群,改善肺通气功能,其在COPD 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往国内在医院呼吸科及康复科有临床推广,但患者离院后难以坚持,锻炼质量下降,达不到长期防治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在基层社区中推广八段锦,由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随访和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着眼于2022 年1 月—2022 年12 月这一研究时间段,期间收治的COPD 稳定期100 例患者为数据分析基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组﹑观察组的划分,分别设定50 个病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平均(70.79±6.06)岁;病程平均(14.39±7.84)年;疾病严重程度:Ⅱ级29 例﹑Ⅲ级21 例。观察组男29 例,女21 例;平均(70.87±6.07)岁;病程平均(13.67±9.65)年;疾病严重程度:Ⅱ级28 例﹑Ⅲ级22 例。一般资料组间差别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通过伦理审查(CSU-2021-0038)。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研究对象均出现咳嗽﹑咳痰等典型的疾病体征与临床表现,合并COPD 发病因素密切接触史的受访者,接受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肺功能检验结果证实FEV1/FVC 低于70%,并出现气流不可逆性受限症状。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诊断标准;(2)意识清醒,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并发精神系统﹑认知能力异常的受访者;(2)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受访者;(3)并发其他急慢性并发症的受访者;(4)身体状态无法确保完成八段锦训练的受访者。

2 方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基础健康管理。实施流程:(1)疾病知识宣教:针对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识别方法﹑预防对策等开展针对性宣教,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和管理能力。(2)饮食指导:为其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方案,严格限制患者甜食﹑难消化食物的摄入量。(3)家庭氧疗: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家庭氧疗相关知识,使其掌握操作方法与治疗作用,保证患者坚持低流量(l ~2 L/min)﹑低浓度吸氧治疗,氧疗时间为15 h/d 以上。(4)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告知其通过日常参与集体活动的方式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行八段锦锻炼,具体实施流程:目视前方,自然呼吸,双脚张开与肩同宽;手指并拢﹑掌心向上置于腹部,指尖相对,左手掌心向上缓慢上举,期间保持左臂用力挺直状态。右手掌心向下缓慢下按,指尖向前,随后,右手翻掌向上举,期间保持右臂用力挺直状态。上述动作反复6 次,每个循环训练完成后双手回收至腹部。注意事项:训练频率为每日晨起练习30 min,持续监测1 年,患者根据自身的体力情况自行调整训练量。以呼吸增加5 次/min,心率较安静时增加<20 次/min 为宜。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干预前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监测6 min 步行距离[5]﹑肺功能[6]及评价患者生存质量[7],见表1;并于第6 个月﹑第12 个月﹑第24 个月收集干预后的6 min 步行距离﹑肺功能及评价患者生存质量。(1)6 min步行距离(6MWD)测试,选择30 m 左右的走廊,告知患者在6 min 内尽量快速地来回走动,对合计步行距离开展测量研究。(2)借助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受访者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等维度生活质量开展评估分析,分值与生活质量为线性关系。(3)利用肺功能仪评估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流速(PEFR),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指标。(4)急性加重期发作次数,统计两年内每个患者急性加重期发作的次数。

表1 干预前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干预前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各项指标比较(±s)

生命质量评分(分) 肺功能生理 心理 社会关系 环境 FEV1(L)FEV1/FVC(%)FEV1%pred(%)对照组 347.05±20.34 12.89±2.44 12.97±1.41 12.55±2.46 12.58±0.91 1.35±0.35 63.00±7.17 55.60±8.32观察组 347.80±22.85 12.82±2.56 12.98±1.58 12.53±2.51 12.49±1.22 1.35±0.34 64.26±7.07 54.93±10.56 t 值 0.182 -0.142 0.019 -0.029 -0.438 -0.033 0.936 -0.372 P 值 0.856 0.887 0.985 0.977 0.662 0.974 0.351 0.711组别 6 min 步行距离(m)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 23.0 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表示为(%),定量资料〔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以及 6 min 步行试验﹑肺功能(FEV1﹑FEV1/FVC﹑FEV1%pred)的统计结果〕行t检验,并表达为(±s)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4 结果

4.1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比较

见表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组别之间数据差别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6 个月 干预12 个月 干预24 个月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生理领域 12.89±2.44 12.82±2.56 13.12±2.37 14.34±2.40 13.73±2.36 15.57±2.44 14.08±2.51 16.34±2.71心理领域 12.97±1.41 12.98±1.58 14.08±1.43 15.12±1.99 15.14±1.42 16.02±2.11 15.79±1.41 16.78±2.40社会关系 12.55±2.46 12.53±2.51 12.79±1.72 13.36±2.09 13.07±1.38 14.16±2.09 13.24±1.52 15.15±2.36环境领域 12.58±0.91 12.49±1.22 12.79±0.96 13.19±1.44 13.06±0.89 13.83±1.51 13.21±1.04 14.68±2.26 t 值 0.451 3.822 4.543 4.776 P 值 >0.05 <0.05 <0.05 <0.05

4.2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肺功能比较

见表3。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组别之间数据差别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肺功能比较(±s)

组别干预前 干预6 个月 干预12 个月 干预24 个月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 对照组 观察组FEV1(L) 1.35±0.35 1.35±0.34 1.29±0.31 1.40±0.35 1.25±0.30 1.42±0.41 1.23±0.31 1.49±0.31 FEV1/FVC(%) 63.00±7.17 64.26±7.07 62.18±7.21 64.40±7.43 61.39±7.31 64.27±7.46 60.77±7.22 64.93±7.21 FEV1%pred(%) 55.60±8.32 54.93±10.56 54.12±8.80 56.68±9.04 52.75±8.12 57.10±9.53 51.89±9.49 59.03±11.97 t 值 0.279 2.170 3.773 3.539 P 值 >0.05 <0.05 <0.05 <0.05

4.3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6 min 步行距离结果比较

见表4。从6 min 步行距离结果来看,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指标表现更加理想,组别之间数据差别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

表4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6 min 步行距离结果比较(m,±s)

表4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时间6 min 步行距离结果比较(m,±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6 个月 干预12 个月 干预24 个月对照组 50 347.05±20.34 360.46±20.71 367.61±21.10 375.60±25.14观察组 50 347.80±22.85 376.39±24.68 401.29±23.71 417.47±21.92 t 值 0.096 3.247 3.516 3.786 P 值 >0.05 <0.05 <0.05 <0.05

4.4 两组患者两年内急性加重期发作次数比较

见表5。观察组急性加重期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两年内急性加重期发作次数比较(人)

5 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呼吸系统常见病,且无针对性的根除治疗方法,更多倾向于调节肺功能与改善临床症状。运动锻炼是一种提升人体肺功能与机体免疫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疾病治疗效能的巩固与提升[8]。八段锦属于中医学领域由来已久的一种传统健身模式,其中的训练动作比较简单,适合于在任何人群普及应用,其双手上捧﹑托举﹑下按疏通手少阳三焦经,有利于肺功能的整体改善,进而达到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利用双手的按摩以及背部﹑躯干等肢体部位的俯仰动作,对背部各个经络组织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不同脏器组织功能的调节与改善,强化腰肾功能,强健身体[9]。八段锦训练的限制因素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患者可以正常耐受,因而锻炼的依从性更加理想[10],同时,该方法也更加符合现代肺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采用深而慢的呼吸特点,将这一康复运动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康复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十分显著的提升作用,对于肺功能的强化作用显著。

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及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6 min 步行距离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内,在症状急性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的指标表现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干预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八段锦相对运动强度比较小,锻炼期间患者持续深而慢的呼吸有助于气体交换功能的改善,且运动期间能够直接调动全身心的作用,进而强化经络和气血运行,整体应用效果较好[11]。

综上所述,社区COPD 稳定期患者开展八段锦锻炼,对于人体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突出,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有效控制各项临床症状,因此,在社区人民群众中推广这一健康管理模式,也能够帮助其更好地了解中医疗法,在社区建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在基层社区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八段锦步行阻塞性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从步行到奔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