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4-03-22 05:35陈宇辰宁仁德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1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颈股骨

陈宇辰,陈 光,殷 浩,江 华,宁仁德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骨科,安徽 合肥 230000)

研究预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到 2050 年,髋部骨折人数将从目前的450 万增加到2130 万,其中亚洲约占 45%[1]。目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首选的治疗方式。常用的人工假体有两种,一种是生物型假体,另一种是骨水泥型假体。在这两种类型假体的选择上,多是参考术前及术中患者股骨近端的骨量,一般骨质疏松者多使用骨水泥型假体[2],骨量接近正常范围者多使用生物型假体。目前这两种假体在选择上还没有形成定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骨量较少,因此应避免和减少在半髋置换术中出现股骨近端医源性骨折和假体选择过小的情况,以及术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等并发症。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使患者尽早下床负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就生物型半髋置换术和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7 月—2023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2 例行半髋置换术的高龄颈骨折患者。根据假体类型,将术中使用生物型假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2)符合《骨折(第三版)》中股骨颈骨折相关诊断标准[3];(3)患者受伤前髋关节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有髋关节置换术史;(2)患者重度肥胖;(3)患者由代谢性疾病或肿瘤引起骨折。

1.3 方法

(1)术前检查: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皮肤牵引﹑抗旋转鞋子固定等处理,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没有特殊的手术禁忌证;平均住院第4 日进行假体置换(统一使用强生Corail 人工股骨头组件)。

(2)随机分组进行半髋关节置换。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取健侧卧位,采用改良Gibsons 入路。术中出血平均约100 mL,均未放置引流管,麻醉苏醒后返回病房。

(3)术后处理:手术前半小时内及术后12 小时内分别给予1 次抗菌药物,防止伤口感染,同时给予液体补充治疗,第2 天起予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及踝泵运动,对所有患者都要进行常规的预防压疮处理。出院后,服用华法林抗凝,预防血栓形成。对照组典型病例见图1,观察组典型病例见图2。

图1 典型病例

图2 典型病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手术失败,假体选择不当以及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 cement implantation syndrome,BCIS)][4]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近的手术并发症报告报道的半髋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长期的并发症以假体脱位和假体周围塌陷为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例患者术中发生了股骨近端医源性骨折,3 例患者在术后1 个月的随访中发生了髋部压疮;1 例患者出现了下肢深部和肌间的血栓。在术后6 个月的随访中,2 例患者发生了人工关节下陷,1 例患者发生了人工关节周边的骨皮质断裂。所有病例无切口感染﹑无泌尿系统感染﹑无人工关节脱位。术后并发症典型病例见图3。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方面要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 个月随访显示,两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表3。

图3 典型病例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比较[分,(分,x-±s )]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居高不下,且多数合并慢性内科疾病或运动系统损伤,长期卧床易出现多种骨折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尽快手术,尽早下地恢复日常生活是治疗的关键。髋关节置换相比内固定能显著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减少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半髋置换术操作相对简单,耗时短,是多种髋关节疾病且手术耐受性较差的患者的第一选择。关于人工股骨头固定方法(生物学固定或骨水泥固定)的选择,国内外仍然存在着争论,提倡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柄的学者[6]认为,老年患者股骨假体的髓腔较大,骨质疏松症较多,骨愈合能力较差,传统的生物固定方法易导致假体松动;而主张非骨水泥固定的学者[7]则认为,采用骨水泥固定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且在进行人工骨水泥固定时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停止﹑深静脉血栓等BCIS。

3.1 围手术期指标分析

本研究中,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方面优于观察组(P<0.05),这与骨水泥假体需要等待骨水泥固化后才能进行其他手术操作有关——骨水泥凝固时间一般为6.5 ~15 min[8],故导致了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延长。而观察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个月随访显示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骨水泥凝固后可以迅速使股骨假体与股骨近端达到机械性稳定[9],并充分填充了假体与股骨之间的空隙,骨与骨水泥之间形成了机械填充界面,使二者一体化,快速有效地增加了初始稳定性,并在假体大小选择的精确性上要求相对较低,不仅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缩短卧床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医源性骨折及假体选择过小的发生率。

3.2 临床意义分析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两组患者术中不能一致地采用同一厂商生产的人工股骨头假体,虽然存在随机及不稳定因素,但无一例发生骨折。尽管有很多报道显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有可能发生 BCIS,导致患者术中死亡,但整体的病死率比较低,仅为0.6%~1.0%。

推荐大多数医师在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将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作为高龄患者(尤其是预期寿命小于15 年者[10])的首选术式。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等客观原因及术中难以避免的医源性因素,使得骨水泥型假体比生物型假体更加安全有效,可以明显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颈股骨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