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阳
(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都是以教师的判断作为设计依据.不论是新授课或是课堂练习,都往往是依靠教师的认识或学生以往经验进行,并不能切实掌握学生现有的认识基础与知识水平.通过学情前测,就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了解得更为全面,进而设计出值得探究、思索的新问题,也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使课堂内容更有深度[1].
教师必须熟读教材,理清教材知识体系.以学生的认识层次和现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是现代数学教育实践理论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起到主导作用,也就是教师要具有相当强的指导能力,真正地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而实现课堂的逻辑化和高效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清晰地意识到课程为什么如此编排,教学内容为什么采取如此的方法体现与表述.只有立足于学情前测方法,才是最合理有效的.
例如,在学习“认识线段”前,教师需进行课前反思: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过线段吗?对线段的把握到了怎样的程度?学生有无兴趣了解线段?为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教学前测问题:
(1)你知道线段吗?
(2)在现实生活中,你曾经看见过线段吗?在哪里看见过?
(3)你觉得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呢?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学情前测,教师才能依据前测结果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才能够在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提供学习素材,从而创设出一种真正的更有效的教学情境.
通过学情前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以前所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设计每节课应该学习的内容及达到的目标,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有所接触.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了解了立体图形的面、棱、顶点等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为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设计了如下前测: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量各有多少?
(3)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关系,有哪些相似点?
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后,才能真正地做好教学工作,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探究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状况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往往是相对比较宽泛,或者带有某些盲目性,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突出重点不突出,无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在学情前测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有更清晰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作出适当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金支付已经逐渐变成了支付宝、微信支付,学生见到人民币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学习“认知人民币”时,教师可针对学生进行学情前测,然后设计一项关于认知钱币的作业,据此判断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程度.如果学情前测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人民币已经非常熟悉,那么在课堂上讲授关于人民币的面额问题时,教师可据此适当调整讲授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将节省的这部分时间调整到讲解其他重点或难点问题上,使40分钟教学时间能够充分合理利用,从而使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程度较低,那么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计划进行授课,从而让学生充分地认知人民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了对学生的学情前测后,教师就更能意识到灌输式教学是低效的教学,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3].
例如,在学习“周期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案设计一组有顺序、有规律的图案,据此可了解学生的学情.通过这个简单的学情前测,教师就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卡通人物的形象,可以设计常见的熊大、熊二等,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无趣的理论变成了有趣生动的数学活动.具有趣味性的知识会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课堂学习内容,然后再将知识点与其相融合,使教学内容从具体形象走向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让课堂不再那么枯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让学生参与互动及讨论,教学效果会更佳.如此,就可以使课堂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有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以便于把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到最大,教学目标也更容易达成.
因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积累与情感感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不按教学设计的预设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扰乱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前对班级学生的预设就变得特别关键.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前测题目:你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给定边长和高均为整数厘米的平行四边形,量取你所需要的数据,尝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经过前测分析发现,有很多学生知道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再求面积,但是小部分学生运用邻边相乘的方法算面积.究其原因,他们的想法都是把平行四边形直接转化为长方形后再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认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就会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作出合理预设,当发现学生理解发生重大失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面积和周长的不同,发现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小学生可以直观清楚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度并不都等于该长方形边框的长和宽,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邻边相乘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学情前测是创新式课堂教学的有效切入点.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个人发展各有不同,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创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使课堂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2.1采用生活教学渗透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无论是科学研究中的缜密计算还是菜市场购买食材,与数学都密不可分,都要用到数学.如果没有数学,那么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困难.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形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将生活中可见的物体拿来对比分析,让学生们了解到常见的课本封面形状是长方形、红领巾是三角形、魔方是正方体等.立足于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不但能让数学教学更生动,而且能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理论知识.
3.2.2故事与数学融合教学
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猴子和小白兔买书”的故事为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学情前测题目:同学们,小猴子和小白兔一起去买书,小猴子花了68元,小白兔花了17元,老板说,他的书只会卖给聪明的小动物,答不出来一共花了多少钱,书就不卖他们了,小白兔不会算,急得直哭,同学们,你们来帮帮他们吧.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上“计算68+17”,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有的学生说:“我的算法是60+10=70,8+7=15,70+15=85”;有的学生会想到更新奇的算法:“68+2=70,17-2=15,70+15=85”;还有的学生这样计算:“17+3=20,68-3=65,20+65=85”.经过计算,发现这三种方法都是正确的,而且将一个数变成整十数,计算起来要更快.这样,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同学亲身感受到“巧”的妙处,才能更好地“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情前测的目的在于探索与实践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4].前测教学分析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从而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摄取.学情前测还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