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24-03-21 20:15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轴动手探究

周 霞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33)

动手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运用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实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较低,参与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不足,导致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中.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价值

动手操作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准确认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等特点,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深度理解知识内容、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应具备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夯实学生数学理论基础具有一定价值.一方面,动手操作的过程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呈现,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数学概念和核心知识点;另一方面,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2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传统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真实、有趣的操作环境,引入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学生可以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操作中与教师和同学有深度互动,提升其学习体验感,进而对数学学习和问题探究产生兴趣.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受传统灌输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意识,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通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究和分析,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素养也有重要的价值.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也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开始重视教学中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培养.与传统教学相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改革成效.但是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情况来看,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教师对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不重视

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讲解与灌输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其知识学习及综合发展的重要价值,不仅自身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需求,在日常教学中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也不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导致学生也缺乏自主性的动手操作能力训练.

2.2 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低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强化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实践中、操作中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初中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仍然未受到教师的重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的空间[1].

2.3 课后缺少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只依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后进行学生能力培养的延伸与训练.通过合理设计课后作业、布置课后操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得到能力的强化与提升.但是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主要以书本习题的方式呈现,学生未能在课后得到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与训练,是影响初中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3.1 重视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动手操作意识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达到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理想效果,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冲破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切实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需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有效促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做好课堂角色的转变.数学教师应站好自身辅助者、引导者的位置,为学生的学习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提供指导.此外,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意识,为课堂上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动手操作任务打好基础,也为有效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保障.

例如,在进行有关“数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要求学生能够对数轴的概念有准确的了解,并且能够找准数对应的数轴上的位置以及数轴上不同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与数轴上位置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虽然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但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将这些概念灌输给学生,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理解程度较浅,另一方面可能会存在学生记忆混淆的问题,无法为后续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画出对应数轴,对数轴上的各点、位置所表示的数有准确的理解.当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到讲台前,通过画数轴的方式对自己所学习、理解到的内容进行分享.这种教学形式的转变,学生逐渐形成了动手操作意识,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能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

3.2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难度,也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学习缺少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也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数学源于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实现数学服务于生活,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给学生构建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生活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3.3 设置驱动任务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自发性不足,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驱动任务.借助任务的驱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合作中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进行“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探索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这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好对学生的科学分组,按照学习能力的不同平均分配小组成员,然后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设置如下驱动任务:一个正方体至少要剪几刀能够使其展开图形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图形?正方体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展开图?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小组中利用手中的剪刀、纸、笔等工具反复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剪完的正方体展开图不是一个完整的平面图形,而是分成了几个部分,这时小组内开始讨论交流,分析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总结正确的裁剪方式,并进行重新操作.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裁剪方式后,再进行第二个任务的实践和探究.可见,教师设计的驱动任务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两个任务属于递进关系,层层晋升引导学生操作和探究,深度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也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4 优化作业设计强化动手操作能力训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指导,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课下要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操作任务等方式达到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课外延伸,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作业设计是对学生课后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改变以往作业设计理念,不仅要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更要通过创新与丰富作业形式,帮助学生课后进行能力的强化训练,促进其综合发展.

4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必要性,切实将其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需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师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及设置驱动任务,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兴趣及操作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动手操作空间.此外,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要进行优化,多设置动手操作类作业,强化课后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数轴动手探究
我也来动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数轴的作用
动手画一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动手演示找错因
巧用数轴定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