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郑红
(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00)
一天,航航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枚纽扣,好奇地问:“这是谁的纽扣呀?”小朋友们纷纷低头看自己的衣服,七嘴八舌地说:“这不是我的纽扣,我的纽扣是黑色的。”“这纽扣也不是我的,我的纽扣是三角形的。”“这纽扣不是我的,虽然我的纽扣和它颜色、形状一样,但是那个纽扣有四个扣眼,我的只有两个。”……孩子们一直热烈地讨论着纽扣的话题。
纽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是幼儿园美工区常见的一种低结构材料,孩子们一般会用它们来进行各种美术和手工作品的装饰。看到孩子们对纽扣这么感兴趣,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想着如何利用这小小纽扣提升幼儿的自主游戏欲望,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利用这个材料进行游戏。我适时地向幼儿介绍了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纽扣,于是“小纽扣大世界”的游戏就此拉开了帷幕。
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创造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对材料的使用也有自己的想法。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引导幼儿跳脱纽扣这一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单一装饰功能,拓展幼儿的思维,启发幼儿创造性地将毛根、冰棒棍、黏土和火柴棒等低结构材料和纽扣相结合,将单一美术创作引向一种综合游戏;启发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平面拼花→拼搭组合→游戏场景创设”的过渡,并随着游戏深入推进,锻炼幼儿穿、绕、拧、打结等手部精细动作,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艺术创想能力;引导幼儿与同伴商量并一起制订游戏计划、执行游戏计划、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游戏中的合作、协商等环节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在其自身经验基础上选择游戏的玩法。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进行适时有效的引导,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和材料支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
案例一:纽扣可以做什么?
区域游戏时,航航、俊俊、桐桐等几位小朋友选择了美术区,他们在这里发现各式各样的纽扣。航航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说:“老师,这里有好多好多纽扣,我想用这些纽扣做东西,可以吗?”“当然可以。”航航:“你想用纽扣做什么?”俊俊边说“做‘小花’‘树’”边摆放。“老师你看,我和俊俊用纽扣摆成了小花、树、房子和长长的马路。”教师:“从你搭的马路可以去哪里?”航航:“从马路可以回到我家。”俊俊发现马路并没有通到航航的家,孩子们通过讨论,开始对马路进行维修和调整。
(一)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来航航对纽扣非常感兴趣,他能够用纽扣摆成马路、小树、房子等,但是从航航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的游戏意图比较简单,基本都是为了完成单一的物体造型,游戏水平处于初级向中级发展的阶段。
(二)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在自主游戏的初期,重视并鼓励幼儿的真实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开展自主游戏的基础。教师及时发现孩子关注的焦点,通过航航捡到一枚纽扣的事件,引发孩子对纽扣的兴趣。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意图,教师从材料入手,继续投放能配合纽扣进行创作的低结构辅助材料。游戏中教师通过不断追问启发幼儿的想象,鼓励航航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支持孩子实现自己的游戏意图。
案例二:我的小区。
第二天开展区域游戏时航航说:“老师,上次我们已经把马路修好了,走这条马路就可以到我的小区了。”
教师:“你的小区里有什么?”
航航:“小区里有很多房子、树、花、草、马路。”
桐桐:“那用什么搭这些呢?”
航航:“我们先用纽扣搭成小区里的房子,再搭一些花花草草,最后把小区围起来。”孩子们开始了制作,佳佳和桐桐合作用纽扣制作了游泳池,并用火柴棒和纽扣组合成了遮阳伞。
小朋友经过激烈的讨论,开始搭建小区。桐桐抱着很多纽扣来搭建,很快她把纽扣摆成一个圈。航航认为桐桐搭的小区太小。几个小朋友很快达成共识,在航航的带领下又重新开始搭建。
桐桐发现小区没有留门,航航说:“没关系,我们把围墙拆一点,制作两个门,一个前门,一个后门。”航航说完便向老师求助:“门用什么制作?”
教师:“你觉得用什么材料来制作门比较合适?去看一看、转一转、找一找。”航航转了一圈从建构区取了一筐数字积木,说:“我们可以这个积木来做门,还可以用积木和纽扣一起盖房子。”
就这样游戏又开始了,他们把两个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两边,顶上放三角形的积木,里面的房子用两个积木叠在一起,堆两个绿色的纽扣做小树,将扣子围成一个圈制作游泳池,游泳池边上搭建了休息区,还有遮阳伞。
(一)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
从上述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自主游戏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幼儿从单一的物体创造发展到拼搭组合场景。在搭建过程中,航航遇到困难,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制作门,他便寻求帮助。在教师的引导下,航航联想到其他区域材料,用积木搭成小区的门。幼儿能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以物代物”的创意想象,解决游戏中的难题。游戏中这种对材料的转换替代,体现了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此外,航航小朋友在游戏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展现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面。
(二)教师的支持与回应
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关系,即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材料也会影响幼儿的行为方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到航航的纽扣游戏虽然情节越来越丰富,但使用的材料仍然有限。游戏中当航航等小朋友遇到问题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帮助他们解决,而是鼓励他们“转一转、看一看、找一找”,通过“材料激发意图”的支持策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推动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成长。为了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帮助幼儿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和新鲜感,教师可以为幼儿添置多种低结构游戏材料(例如黏土,冰棒棍,棉签、吸管、卡纸等),并在区域里投放一些能激发幼儿游戏意图的图片。通过谈话、看图片、家长带领幼儿实地参观等方式,丰富幼儿的经验积累,推动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自主游戏的广度与深度。
案例三:蓝山湾公园。
从蓝山湾公园秋游回来后,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航航:“我想搭秋游的蓝山湾公园。”
俊俊:“我也想搭,蓝山湾公园里有非常有趣的滑草项目,还有熊孩子乐园。”
这时其他区域的小朋友听到了他们的想法,很多都被吸引过来,争先恐后地说“一进门还有一块大草坪呢”“还有风车”“我觉得先要做一个滑草跑道,还要制作一个滑草车”。
小朋友边说边和同伴一起选择材料开始制作。俊俊拿了一些冰棒棍,将其放平来作滑草跑道。这时航航发现跑道是有斜坡的。孩子们开始讨论:怎么样才能制作从高到低的跑道?默默说:“把冰棒棍斜着放,用手扶着。”孩子们又一次开始了尝试,俊俊用手一直扶着斜坡不能移动,手一松就全部倒了。
航航:“我们想个办法把跑道撑起来。”
这时俊俊到建构区取了数字积木和大纽扣,将数字积木和纽扣垒高来制作楼梯,将冰棒棍倾斜后用黏土固定在大纽扣和数字积木上。
孩子们之后用纽扣和积木搭建围合滑梯,在稳固的基础上,利用纽扣和积木与交错的空间设置了爬上去的走道。孩子们还选择用瓶盖制作滑草车,瓶盖里装满了黏土并放了大纽扣和小纽扣,大纽扣是“爸爸妈妈”,小纽扣是“孩子”。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滑草比赛。
班级的纽扣游戏越来越丰富,在制作斜坡时,幼儿发现的问题是不能一直用手扶着。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孩子们展开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讨论用什么东西可以达到目的,怎样搭更结实、更稳固。
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尝试,幼儿最终选择大纽扣和积木进行垒高。幼儿用黏土将纽扣粘在一起,观察到纽扣平放垒高比立式垒高更不易倒,感受支撑面大小与稳定性的关系,从中获得纽扣、积木对齐垒高可使物体更加稳固的经验。在制作初期,航航说出自己的游戏计划,吸引了很多其他区域的小朋友共同参与游戏。小朋友在游戏中沟通交流,培养初步的社交能力。在滑草场景中用纽扣充当孩子和爸爸妈妈,体现了孩子们角色意识。小朋友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向老师求助和自己调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乐意尝试,在游戏中表现出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游戏中幼儿采用纽扣和其他区域里的材料来制作滑梯,几个小朋友在游戏中通过沟通、交流解决问题,体现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滑草场景中,幼儿用纽扣充当孩子和爸爸妈妈,体现了孩子们的角色代入能力。
在深入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寻找契机引发幼儿之间的合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游戏的自主性、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作为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游戏过程中努力做到尊重、跟随幼儿,给予幼儿更多的认可,引导幼儿不断获得新的经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中再现已有经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与同伴的有效合作实现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游戏中获得新的经验。在多次游戏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游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单一的小花、小树、房子的创作,到小区、逍遥津公园、超级游乐场、农家乐、蓝山湾公园、纽扣城堡这些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品的诞生,充分体现了孩子在游戏中的成长。
围绕纽扣自主游戏,还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各种各样的纽扣”“纽扣的用途”“我的设计(未来的纽扣)”等,活动延伸到了集体教学和各个区域游戏中。
在自主游戏中,孩子得到了社会、语言、认知、动作等多领域的综合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沟通、协商、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能自发遵守游戏中的规则,有执行任务的意识,懂得通过寻找替代物实现自己的游戏设想,尝试独立思考,创编游戏情境,享受自由,获得快乐。而教师则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克服了浮躁,学会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观察幼儿的行为。当然,在游戏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不够透彻,缺乏针对幼儿主动性的引导;教师引导的适时性和恰当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幼儿创作过度关注其观赏性,在发挥部分幼儿对其他幼儿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学习研讨并在实践中尝试解决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游戏观,给孩子们自由的游戏空间,为孩子们提供恰当的引导,就一定会给孩子游戏带来无限可能,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