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丽 邵春荣
(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天柱路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学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努力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顺应时代的要求,有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小学党建工作融入思政教育目标在于立德树人,从理论和实践双层入手,促进党建工作主体和思政教育工作主体有效融合、互相配合,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育人资源的整合。
(1)形成育人合力,打造融合互通的教育方式。小学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立德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小学时期是引导青少年走正路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将小学党建工作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给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有助于给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有助于提升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党建工作融入思政教育,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形成了小学育人合力,优化了协同教育。
(2)丰富育人色彩,营造刚柔并济的教育氛围。小学思政教育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党建工作有机融入,给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契机。党课学习、主题党日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方式为小学思政教育内容的充实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烘托教育气氛,增加思政教育教学情境色彩,在“柔”的思政教学课堂骨架中融入“刚”的党建工作血肉,有助于调节思政教育节奏和进度。
(3)拓展育人平台,创造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党建工作的引领,提高了党员教师、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素质,有助于小学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小学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有利的育人平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党建工作元素可以更好地传情达意,潜移默化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小学思政教育课程学习的获得感。
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已有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范和系统的设计。在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过程中,很多学校欠缺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设计,未安排专职思政教师根据小学思政教育的特点,梳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开展的相关素材。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由于不同年段小学生认知和接受能力差距大,难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拓展和渗透教育,教学容易陷入碎片化、随意化的误区;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教师的思政教育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难以进行整合及协同规划,容易出现重复化、简单化等多种弊端。小学党建工作重点关注的是党员教师和入党积极分子,而小学思政课可能涉及全体教师,多数情况下没有考虑二者相融合的总体性规划。
(2)缺乏广泛的支持和宽阔的视野。当前,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效果甚微。很多小学专职思政教师力量薄弱,有好的想法,但难以实现。上好思政课不容易,把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更加不容易。小学思政教育内容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教师要及时了解时事动态,学习党的精神。部分兼职思政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没有宽阔的视野,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比较和讲解,让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其重于形式而轻于落实。思政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以传统的宣讲为主,缺乏对党的知识、政策的理解,从而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无法达成目标。
(3)缺乏主动的创新和有效的反馈。小学的思政教育可以在多方面体现,各门学科都蕴含着党建元素和爱国精神,包括家国情怀、革命岁月、理想与信念等。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做到学科融合。但在实际中,小学思政教育仅仅依托于书本文字内容,没有鲜活性、针对性、创新性,欠缺实效性。有的过于追求形式,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实际效果甚微,对学生实际受教育的程度评估不足或者不到位,没有有效的反馈。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方法和艺术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学校党支部应当将党建工作当成中心工作之一,利用党建工作提升思政教师的思想意识,并积极发挥其作用,围绕学校的课程内容,抓好抓实学校的思政教育,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1)打造红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课堂。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每周的思政课内容丰富多彩,课堂形式多样。思政教师深研专业知识,关注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灵活创新学习方式,如自主探究式、情境体验式、项目式等。学校还可邀请社区老党员、老红军进课堂宣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
(2)开发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材。学校可成立专门的思政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小组,由思政教研组牵头,带领其他学科教师,根据当地的党史文化资源、网络党史资源等,编写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校本教材,优化党建与思政融合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深化。考虑到各学段学生特点,教材形式多样,可以是校本文字教材,也可以是校本音像教材。搜集的故事、访谈实录、党员游记等都能成为素材。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教材的编写,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党史的兴趣,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水平。
(3)开展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活动。思政教师、党员教师积极挖掘当地党建文化教育资源和党的历史素材,补充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少先队以各种纪念日或重大节日为契机,积极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基地、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传唱爱国歌曲等。党建带队建,通过开展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育人活动,教师和学生一同感受历史变迁、党的风雨历程,汲取精神营养,感受信仰的力量。
党建工作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又必须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学校党组织领导要引导教师中的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发展教师中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1)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小学思政教师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坚定的信仰,要关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积极汲取新的知识,把学党史、悟原理、促思想、立大志融会贯通。思政教师要筑牢学生的信仰之基,把党建工作融入思政教育放在发展的中国、变化的世界中来看待。思政教师要积极提升党史素养,加强党史学习,用党史滋养初心使命,有高度、有深度,树立党史情怀、思维创新意识和历史视野。
(2)学校要把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联系起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及时找出教师思想和言行存在的不妥之处,强化教师的育人观念。学校要积极为思政教师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如组织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组内老师集体协商备课等。
(3)小学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更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加强对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党组织利用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学习大会等组织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并号召党员教师、思政教师参与学校及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思政教师从自身特点和时代要求出发,加强主动学习,解决思想困惑,提高政治修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带给学生不同形式的体验,深化对重大理论观点的科学认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积极消除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1)着眼校园,创设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宣传阵地。校园长廊、楼道、升旗仪式、广播站、黑板报等都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宣传主阵地,广泛传诵党的故事、党的歌曲、党的诗词,积极营造党建融入思政的浓厚育人氛围。对学校的场、馆、墙、角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打造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育人空间。学校的长廊、楼道是学生们熟悉的空间。利用长廊、楼道创设宣传阵地,让党的文化和精神萦绕在青少年的身边,于无形无声中育人。充分利用新生入学仪式、每周升旗仪式、各种校园活动仪式、毕业仪式及节日仪式等,以主题演讲、话剧表演、才艺展示等形式深化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其显性育人的功能。鼓励学生在图书馆、宣传栏等重要宣传阵地展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手抄报、书法、绘画等作品,引导学生接受自主体验式的思政教育。
(2)聚焦乡土,创设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活动阵地。可以依托家乡资源优势,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三方协同教育,形成铸魂育人的合力。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走出教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爱国基地,让其感受鲜活的革命历史和体悟深刻的革命精神。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建筑遗迹、纪念碑、军事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教育基地清晰地呈现了革命前辈留下的历史烙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征程。思政课教师根据不同场馆的不同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活教材”,从本地党史出发,组织爱党爱国等主题的研学游活动,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革命生活,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3)围绕网络,创设活动宣传阵地。借助新媒体技术,用好微信公众号、抖音、QQ等大众化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办好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学习专栏,以青少年群体喜爱的方式开展宣传。如举办红领巾学党史、党员上思政课、党史故事大讲堂、思政微课堂、红领巾向家长讲党史等活动,及时将学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积极做法和成果在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让网络平台成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力支撑和新阵地。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对学生、家长乃至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起到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总之,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在内容与目标方式上存在相通之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融合困境。真正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需要在实践中发现不足,找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究实践,积极传播党的文化、传递党的正能量、传承党的精神,努力开创小学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