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集团赋能新建校的思考与实践

2024-03-19 04:22张绪昌
教育家 2024年6期
关键词:生态化校区教研

张绪昌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汇诚小学建校于2017年,隶属于舜耕教育集团。6年来,在集团“生态化教育”理念的引领和辐射下,学校以“汇英聚才,精诚办学”为办学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济南市市中区西部教育的中坚力量。得益于集团对品质教育的不懈追求,学校注重从各维度赋能,积极探索学校发展的先进经验。

价值赋能:推行会商机制,实现教育价值取向的辐射与融通

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团以融合为发展理念,将生态化教育作为各校区共同的价值追求,不断探索应用会商机制,以实现教育价值取向的辐射与融通。

一是与开发商会商,以实现校园的生态化建設。集团理事长、汇诚小学校长胡爱红率领学校干部向开发商介绍集团领衔学校生态化教育的理念以及所获成果,探讨优化可能:学校绿化面积达7000平方米,约占学校总面积的25.9%,校园内种植银杏树、樱花树、杏树等大株植物共计1200棵。丰富的植被使校园处处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多种类的植物也成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探究的课程资源。此外,学校还配备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25个高标准功能室,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打造较为完备的育人空间。

二是开展集团干部教师之间的会商,以实现“智慧众筹”。理事长定期召集集团内的干部教师会商,基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努力寻找问题与突破点,为生态化理念的辐射提供适宜土壤。例如,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集团干部教师开展多轮会商研究,配备了两间“融·汇·创木工坊”,便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创新思维。

三是与教育专家会商,凝练学校文化。经过与本地教育专家多次对话和交流,学校加深并拓宽对集团融合理念的认识,“融”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经历完整的学习生活,能够结合学习与思考、认知与实践,彰显“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校风;我们希望教师的教学过程把真、善、美汇集融通起来,彰显“汇真、汇善、汇美、汇智”的教风。

管理赋能:成立“四个中心”,提高学校组织管理效能

结合学校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管理经验不足的实际,集团创新组织结构调整,在全区率先实施校长领导下的中心管理制,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学生服务中心、课程研发与实施中心、教师发展中心4个部门,全校教师均可公开参与竞聘。竞聘上岗的中心主任需兼任年级组长,使学校的组织管理结构缩减至“校长—中心主任(年级主任)—全体教师”3个层级,极大地提升了新建校的管理效能。每一位中心主任既是某个领域的分管领导,又是本年级工作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加快了学校决策的执行速度,也有效避免了执行工作过程中“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创设了“人人都是主人翁”的团队文化,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校重大事项的参与者、决策者、实施者、评价者,搭建起从骨干教师成长为中心主任的桥梁,当某位中心主任出差或临时缺岗,骨干教师有能力、有条件第一时间补位跟岗。

科研赋能:研教相长,培育年轻骨干教师

学校始终聚焦生态化教育,先后四轮进行省级科研课题研讨,取得了重大课题成果,也在集团内形成了浓郁的科研氛围。学校秉持“科研强校、科研兴师”的理念,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教师的科研思维,例如,邀请校内全体教师参与并学习领衔校开展的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定期邀请各级教科研专家到校指导,为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提供学习机会;先后申请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立项的国家级课题1项,市、区规划办通过的课题各1项,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目前,学校全体教师的课题深度参与率达到100%,不少教师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需求意识、成果意识、应用意识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此外,学校还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跨学科、跨年级的教学改革,在集团“山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成立自治教育研究中心、对话式课堂教学改革联盟等3个工作室,聚焦当前课堂存在的“非生态”因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年轻教师形成“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结果”的科研理念,获得快速成长。

改革赋能:落实“三个维度”,打造课堂新样态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可谓学校诸多改革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集团开展“自主·互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确立了学习的三个维度:一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先学后教;二是打造自由的学习空间,以学定教;三是倡导学生自主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自主·互学”式学习,互学互教。

为推进该项改革成果在各校区得到辐射和落实,集团推行“项目带动”机制,依据各校区校长、分管校长、主任的学科背景及擅长领域,将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分为多个项目组,由校长或分管校长挂帅,将校区学科组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攻坚团队,就学习工具研发、教师课堂引导技术、自主学习策略、师生对话策略等问题开展跨校区研究与交流。

学校从数学学科入手,带领项目组开展学情分析、内容开发评价反馈等,从“教”的层面设计课堂教学范式,包括目标导学、自主初学、合作研学、互动深学和检测评学;从“学”的视角重构课堂教学流程,包括学生自学、初学初教、再学再教、以学评教;梳理出对话式课堂的操作模型,即任务驱动(基本任务,先学后教)—反馈交流(以学定教,初学初教)—真实探究(核心任务,再学再教,指向深度学习)—迁移提升(以学评教,思维发展),促进形成“互相听、互相问、互相辨”的课堂新样态。

教研赋能:实现“三个跨越”,让教研发生在现场

教师的个体成长离不开教研团队的有力支持,学校促进教师实现教研的“三个跨越”。一是跨校区实现同时空教研。借助云课堂、云教研等方式,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组织两个校区、两个班级、多位教师同步上课,最大限度降低教研成本,保证集团内各校区最新教研成果的及时共享,让技术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新引擎,开辟集团教学质量整体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是跨流程实现教研一体化。针对教师教研中存在的重听轻评、教研时间不足等问题,学校创新教研流程,实施“双师课堂”,实现“研教同步”。“双师课堂”即请业务主任(或骨干教师)与任教教师同步备课,当任教教师在课堂中出现各类问题时,与之进行角色互换,将原先教研模式中的“说给你听”变为“做给你看”,让任教教师在当局者和旁观者两种角色的切换中,快速消化与吸收优秀教学经验。“研教同步”指在不影响课堂正常秩序的前提下,请听课者围绕主题展开现场即时性教研,针对一堂课开展一课多磨、多人共磨,让教研从“我”转向“我们”,以提高教研效率。

三是跨学科实现无边界教研。集团内各校区倡导定期开展聚焦主题的跨学科研究,引导教师“跳出学科”教学科,“跳出课堂”看学习。由于部分学科骨干师资基础薄弱,学校采用同年级跨学科与跨学段跨学科两种方式开展听评课,促进年轻教师的课堂从单一学科性走向综合性,从强调知识性进阶为注重思维性。

当前,学校在集团文化的引领和辐射下,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呈现出蓬勃生机,未来将在学校治理、全环境育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梳理、自治德育课程建构等方面持续发力,守正创新,为集团共生、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生态化校区教研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