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整本书阅读在课程改革中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其对小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文章讨论了在小学高段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并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推荐阅读的书籍,分析了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意在帮助广大教师通过高质量读书活动助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逐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宇(1991—),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镇中心小学。
书籍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载体,而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质量,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也能助力语文教学走向更高水平。为了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阅读效率。
一、在小学高段语文课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高段语文课程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重要意义。要阅读整本书,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本,了解人物、情节等内容。而在阅读各种类型书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更广阔的知识,这会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有助于他们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小学高段学生接触的书籍比中低段学生接触的书籍类型更加丰富。在面对题材各异的书籍时,学生需要先明确书籍的类型、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方能读懂书籍的内容、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1]。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引导学生分析书籍,让学生看到文字背后的深意,以及作者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明白阅读整本书的技巧,逐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在阅读整本书时,学生会深入思考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认知,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也有显著的作用。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去获取知识、思考文本中的道理,这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书籍的内容,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也会得到满足,他们会更有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对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并尝试去评价书籍的内容、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产生学习热情。
二、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生做好前期准备,产生阅读兴趣
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好前期准备,如明确阅读步骤、制订阅读计划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提供保障。
例如,在学生阅读《西游记》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使学生明确整本书阅读目标,同时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对阅读名著感兴趣,一步步走进艺术殿堂,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2]。
1.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西游记》这本书描绘了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是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西游记》的第一回,被适当删节后以略读课文的形式编进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在开展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西游记》影视剧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略读课文《猴王出世》,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任务,带领学生按周和月设计阅读目标,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开始阅读《西游记》。
周阅读目标范例:第一周,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阅读小说的简介和目录,确定每天阅读的时间和章节数;第二周至第六周,逐章阅读原著,做好笔记,关注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记录自己的疑问和思考;第七周,阅读相关的学术著作或评论文章,了解学者对《西游记》的解读和分析,思考小说的主题、象征和隐喻等内容;第八周,回顾阅读过程中的笔记和思考,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说出阅读《西游记》的感受。
月阅读目标范例:第一个月,读完《西游记》前五十回,用简短的语句概括唐僧师徒经历的劫难;第二个月,读完全书,并写一篇读后感。
在上述阅读目标中,周阅读目标相对详细,月阅读目标则相对简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阅读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目标。在学生开始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阅读目标不定期抽查學生的阅读进度,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阅读情况对原本的周阅读目标、月阅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兴趣完成整本书阅读。
2.提出建议,补充资料
要确保学生读完整本书,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出合理的阅读建议,展示相关的阅读资料,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3]。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制订阅读计划时,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比如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确定每天下午六点开始阅读《西游记》,阅读一个小时即可;又如鼓励学生与同学或者家长一起阅读,有读不懂的地方及时和同学或者家长交流。这样的阅读建议可以降低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难度,让学生从容地完成阅读任务。其次,在学生开始阅读后,教师可以统计全班学生的阅读进度,定期公布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平均进度”,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更加积极地投入整本书阅读。最后,教师还要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比如展示西游记的人物关系图谱,引导学生详细解读“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关键故事中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关系的变化,确保学生读懂故事情节;或者展示学者对《西游记》的不同看法,鼓励学生根据这些观点进行讨论,让学生逐步理解《西游记》的深刻内涵。
(二)提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分析文本
教师还可以利用驱动性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助推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提升[4]。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经典章节设计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内容,让学生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
《三国演义》描写了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与矛盾,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也被编入了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在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教师可以联系《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提出驱动性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提出“‘桃园结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你与刘关张三兄弟中的谁最相似”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性格以及他们三人为什么会在桃园中结为兄弟。此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刘关张三兄弟”结拜原因的初步理解,展示介绍刘备、关羽、张飞身世的资料,剖析当时历史条件下三人相遇及后来刘备建立蜀国的原因,使学生对“刘关张三兄弟”结拜的原因和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也可以提出“诸葛亮与周瑜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你如何看待鲁肃这一人物”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思考为什么他夜观天象之后会判断曹操不敢出击,并且能找到计策巧妙借箭。此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草船借箭》,和学生一起联系历史和实际生活分析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人物,让学生明白三人的性格,掌握聚焦人物特点进行阅读、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文本的技巧。
教师还可以提出“司马懿为何心生疑惑”“如果司马懿坚持攻城,会有怎样的结果”等问题,引导学生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分析为什么诸葛亮做出“大开城门”的决定。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分析如果诸葛亮不“大开城门”会发生什么,以及面对诸葛亮的计策司马懿是如何想的,让学生明白诸葛亮如何利用司马懿的多疑心理为自己赢得转机。
(三)介绍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关注学生对重要内容的记忆情况,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教授有效的阅读技巧,降低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难度,确保学生在面对整本书阅读任务时不会手足无措,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享阅读技巧,引导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故事情节进行思考,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快速导读,降低阅读难度
《小英雄雨来》讲述了雨来聪明、勇敢地应对日本侵略者,为保卫家园与敌人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书中的雨来其实是抗战年代冀东地区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
在学生阅读这本书前,教师可以组织一节导读课,让学生明确《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他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采用的阅读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书名、封面、封底、扉页等内容,并设计“我心中的雨来”谈话环节,让学生结合上述信息说明自己此时认为小英雄雨来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其次,教师可以选取书中较为精彩的片段带领学生快速閱读、分析,让学生体会这本书的语言特点,品味这本书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精彩之处,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分享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技巧,包括通过猜测、做批注等方式深入思考文本内容,降低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难度。
2.指导细读,养成良好习惯
为了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细读文本,确保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愿意继续进行整本书阅读,也有能力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
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朗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精彩段落,让学生感受到这本书中语言文字的优美、简洁,并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思考如何在习作中使用这些写作手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做批注、画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讨论故事走向,逐步掌握阅读较长文本的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高段语文课程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有深远影响。在开展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顺利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35):121-122.
[2]陈婷.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探究[J].教师,2020(33):27-28.
[3]姚彩凤.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22):49-50.
[4]王夏萍.浅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及评价体系构建[J].教师,2020(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