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亚,武亚洲(通信作者)
(1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2 灌南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连云港 222500)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PHF)属于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群,其发病率在老年人骨折疾病中位居前列,可能引起肩部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等,进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解剖锁定钢板(anatomical locking plate,ALP)是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PHF 的有效手段之一,可通过重建肱骨骨膜以及骨血运,从而为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1]。然而,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PHF 患者接受ALP 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欠佳,可能出现旋转功能异常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2]。故而,如何有效防治以及早期评估PHF 术后功能恢复不良显得尤为重要。既往,临床上主要借助影像学指标评估该类患者解剖复位与骨折愈合状况,然而关于术后功能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研究鲜有报道。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于灌南县人民医院接受ALP 治疗的60 例PHF 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 例,女性25 例;年龄51~84 岁,平均(71.20±3.55)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31 kg/m2,平 均(24.01±1.78)kg/m2;病 程1~7 d,平 均(2.62±0.56)d;骨 折Neer 分型:Ⅱ型27 例,Ⅲ~Ⅳ型33 例;手术时长2~6 h,平 均(3.84±0.55)h;切口长度5~14 cm,平 均(8.62±1.09)cm;合并症:肩袖损伤34 例,骨质疏松26 例。本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均与《外科学》[3]制定的PHF 诊断标准相吻合;(2)经X 线及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3)病程≤7 d;(4)均行ALP 治疗;(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神志异常;(2)伴有其他部位骨折或(和)创伤;(3)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和)血液系统疾病;(4)肝、肾、肺等脏器发生严重病变;(5)因故无法完成随访/研究。
1.2.1 基线资料获取 借助医院病历系统及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对受试者各项基线资料的统计、记录。内容涵盖下述几项:性别、年龄、BMI、病程、骨折Neer 分型、手术时长、切口长度、合并症(包括肩袖损伤及骨质疏松)、术后切口感染、复位质量(通过常规X 线检查评估)。
1.2.2 分组方式 对受试者术后均开展为期6 个月的随访。随访方式选用门诊复查、电话及上门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频率为1 个月/次。选用肩关节Neer 评分法对肩关节功能实施评估[4],内容涵盖疼痛、功能、运动范围以及解剖44 个维度,总分100 分,≥90 分记作优,80~<90 分记作良,70~<80 分记作可,<70 分记作差。将评分结果优与良归类于良好组,将可与差归类于不良组。
1.2.3 术后影像学检查 术后每个月复查X 线片,选择肩胛骨正位片完成肱骨近端颈干角以及肱骨头与钢板肩高度,计算颈干角丢失角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
(1)对比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与影像学指标,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2)对比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分析PHF 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明确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PHF 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与影像学指标的关系通过Pearson 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eer 评分结果显示,不良组患者15 例,良好组45 例。不良组骨折Neer 分型Ⅲ~Ⅳ型、合并骨质疏松及复位质量不满意人数占比均高于良好组(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基线资料对比[n(%)]
不良组颈干角丢失角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显著大于良好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指标水平对比(± s)
表2 两组影像学指标水平对比(± s)
以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为因变量,赋值良好=0,不良=1。以骨折Neer 分型、合并骨质疏松、复位质量及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为自变量,赋值如下:骨折Neer 分型Ⅱ型=0,Ⅲ~Ⅳ型=1;合并骨质疏松=1,未合并=0;复位质量满意=0,不满意=1;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为原值输入。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涵盖下述几项:骨折Neer 分型Ⅲ~Ⅳ型;合并骨质疏松;复位质量不满意;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P<0.05)。见表3。
表3 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不良组肩关节前屈、外旋及内旋活动度均低于良好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s,°)
表4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对比(± s,°)
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证实,PHF 术后肩关节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与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5。
表5 PHF 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与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PHF 会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ALP 主要是按照骨骼解剖特点进行制作,可贴合骨面实施固定,从而实现对局部骨膜组织血供的有效保护,减轻对周围软组织造成的不良刺激,应用于PHF 治疗中的效果已得到研究报道证实[5]。然而,由于PHF 患者普遍年龄较大,骨质脆性增加,从而可能导致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进而影响生活质量[6]。由此可见,明确PHF 患者ALP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寻找一种可有效评估肩关节功能的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果展示:不良组骨折Neer 分型Ⅲ~Ⅳ型、合并骨质疏松及复位质量不满意人数占比均高于良好组。且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涵盖骨折Neer 分型Ⅲ~Ⅳ型、合并骨质疏松及复位质量不满意。这与马捷等[7]研究报道相吻合,提示了随着Neer 分型的增加、合并骨质疏松以及复位质量不满意的发生,PHF 术后功能不良风险增加。考虑原因,随着Neer 分型的增加,ALP 术中需要剥离的软组织增多,从而对肱骨头和骨折断端之间的血运造成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8]。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普遍骨密度较低,骨折端骨量偏少,从而可能使得内固定物对骨折的把持与轴向抗压作用降低,进而不利于骨折端血供,促使骨折愈合不良,最终增加了肩关节功能恢复难度[9]。复位质量不满意,肱骨近端内侧的支撑作用欠佳,从而不利于骨折愈合,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10]。此外,不良组颈干角丢失角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大于良好组(P<0.05)。且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证实,颈干角丢失角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是ALP 治疗PHF 术后功能不良的危险因素。肱骨颈干角是临床上用以评估肱骨头干关系的可靠参数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三角肌力臂长短和术后肩关节外展功能的恢复程度,随着肱骨颈干角丢失角度的增大,会导致内翻应力增加,从而不利于骨折愈合,对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肱骨头高度丢失量主要是指术后首次与随访结束时肩正位X 线片肱骨头相对钢板顶点的高度差值,随着该值的增加往往说明了骨折恢复欠佳。另外,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证实,PHF 术后肩关节前屈、外旋、内旋活动度与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均呈负相关关系。这在龚文斌等[11]研究报道中得以佐证,反映了PHF 术后肩关节功能与上述影像学指标变化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随访测量上述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从而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提供评估作用,进而有利于肩关节功能锻炼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PHF 患者ALP 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测量颈干角丢失角度、肱骨头高度丢失量等影像学指标,进而实现对肩关节功能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