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法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024-03-13 06:44福建省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涂培坤
家长 2024年2期
关键词:思达读思达食材

□福建省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 涂培坤

作为综合性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还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发展以及跨学科整合。“读思达”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将劳动教育过程融会贯通,为学生创造全新、多元的劳动学习体验。本文简要分析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讲述劳动故事、创设劳动情境、融合班级管理等方面出发,探究“读思达”教学法如何活用于小学劳动教育,以促进劳动课程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劳动教育在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立足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以往不少教师在劳动课程设计与组织、实践活动安排与实施方面存在不够切合实际、未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问题。“读思达”教学法将阅读、思考与表达融合在一起,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设计教育活动过程,对症下药,优化小学劳动课程教学整体方案,对打开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一、“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学习不仅要获取信息,还包括理解和应用信息。将其应用于小学劳动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劳动活动,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整合劳动学科知识、创意设计劳动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课的综合性质,并亲身投入劳动实践中,培养多方面的劳动技能。这一教学法使劳动教育更富有启发性和实用性。

(一)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劳动学习

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跨越传统界限,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面对新挑战时能更有信心。“读思达”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劳动学习,将不同层面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整合到劳动教育中。应用“读思达”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多个学科之间建立联系,理解劳动的多面性。例如,在学习机械制作时,学生可以应用数学计算、理解物理原理,以及考虑安全规范。通过“读思达”教学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全面掌握劳动所需的各种技能。劳动教育不仅是技术性的培训,还涉及科学、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读思达”教学法促进了跨学科整合,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劳动过程中,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二)深化学生对劳动知识的理解

劳动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两者缺一不可。不少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布置劳动任务时更侧重学生的劳动实践,忽视了最根本的劳动知识。如果没有劳动知识做基础,学生的实践过程再顺利也是“空中楼阁”,不够扎实。“读思达”教学法正是将阅读放在了首位,强调只有前期的知识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学以致用。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不仅需要获得实际操作技能,还要理解劳动背后的原理、社会和环境影响。通过“读思达”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际劳动中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以综合学习的方式掌握知识技能。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了解如何完成某个劳动过程,同时理解背后的原理。虽然劳动常常是一种重复性的活动,但是劳动教育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劳动技能,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理解劳动知识,知其所以然。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加对劳动知识的实际体验。

(三)提高学生劳动学习的自主性

“读思达”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尤为重要。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接受和记忆知识,还能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更感兴趣的领域,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自主性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感到更有掌控力,能够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运用

“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崭新的教学思路,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规划教学过程,创意设计课堂活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同时,这一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跨学科整合,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与多元发展。

(一)讲述劳动故事,培养正确的劳动意识

故事不仅包括曲折有致、生动有趣的情节,而且蕴含一定的劳动哲理。对于好奇心重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应避免采取讲大道理的教学策略,而是选择一些有意思、有教育意义的劳动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聆听、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一定的劳动哲理,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形成相应的劳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从语文学科中汲取一些有益的故事素材和教育经验,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再单一地获取知识,而是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更深刻地领悟到劳动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以及与劳动相关的道德和价值观念。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问题,学生可以学会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适应的劳动故事和材料,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劳动故事,如关于园艺、农场工作、手工艺制作等。教师可以选取一篇有关收获季节的短故事,描述孩子们如何帮助父母在农场上采摘水果,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劳动故事情节、角色、主题等要素,以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含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劳动故事的摘录,让学生一起讨论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动机以及与劳动相关的价值观。例如,选择一个关于勤奋的农夫如何努力工作并分享收成的故事,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其品质和态度。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劳动故事的看法,以促进其思考和交流。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劳动探究

随着劳动课程学习由浅入深,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听故事、讲故事,而是产生了探疑解问、投身实践的主动性。教师也要因时而变,调整教学策略,营造相应的劳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劳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相关问题,有助于加深他们的理解,让他们全面理解劳动的意义,学生将学会评估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假设、寻找解决方案等关键思维技能。通过探究实际的劳动问题,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教师可以引入真实的劳动案例,如社会中的问题或挑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问欲望。案例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相关,教师可以分享一则关于社区垃圾回收问题的新闻报道,描述垃圾回收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回收工作有哪些挑战以及改进方法。教师也可以带学生实地考察劳动过程,让他们亲自观察和体验,这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个附近的工厂、农场或手工艺坊,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观察不同的劳动过程,如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作或农民的作业,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这个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以“烹饪劳动乐趣多”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完整的劳动项目,带领学生深入烹饪劳动情境,启发学生探究烹饪的劳动过程。首先,教师介绍烹饪项目的概念,强调食品的重要性、食材来源以及烹饪技能的实际应用。学生将合作制作食物,从挑选食材到烹饪再到分享食物。项目开始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从哪里获得新鲜的食材?食物是如何制作的?”引导学生思考烹饪过程和与之相关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前往当地的菜市场,探寻食物的种类、来源及价格。学生还可以观察不同食材,询问关于生产和销售的问题,如生长季节、食材保存方法等,并选择将要用于烹饪的食材。

在选择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如“哪些食材可以组合在一起制作一道美味的菜肴?”“怎样选择最新鲜的食材?”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制作不同的食物,从沙拉到热菜和甜点。在烹饪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如“我们需要哪些厨具和烹饪技巧?”“如何确保烹饪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食物,分享食材选择、烹饪方法和品尝体验。教师要积极组织烹饪后的讨论活动,让学生聚在一处,分享自己的烹饪经验,梳理劳动过程,教师可以提出如“哪道菜最合你的胃口?”或“在烹饪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等问题,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烹饪体会。这一做法能够帮助学生将劳动过程内化于心,促使学生在劳动中思考、在分享中成长。通过营造劳动教育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提出能力,同时凸显了劳动的乐趣与价值。这些策略帮助教师创造了一个鼓励提问和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劳动过程和劳动价值,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助于实现小学劳动教育的多元发展目标。

(三)融合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劳动学科通常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如手工艺制作、园艺和维护等,将这些技能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这些技能来改善班级环境和资源管理。班集体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环境,班集体的建设不仅需要班主任的引领和指导,更有赖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将劳动所学融入班级管理建设中,有助于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在劳动学习中的主动性。

此外,融合劳动学科和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在管理班级资源和环境时要展现自我管理、自律和责任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技巧,使他们更好地规划和组织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将劳动学科与班级管理相融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资源管理计划,包括课堂物品的使用和维护、环境卫生等方面,让学生参与管理班级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召集学生一起分类、汇总班级内部的公共资源,如桌椅门窗设施、多媒体设备、各类教具、图书角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公共物品做好分类,并合理保护。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提出“美化班级环境”的主题,让学生展开思考,行动起来,装饰班级环境,营造和谐美好的班级生活氛围。

除此之外,师生还可以共同商定班级卫生日,让学生合作打扫教室,清理垃圾,维护学习环境。卫生日可以每月一次,学生分成小组,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如扫地、擦黑板、清理桌面等。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班级环境,培养了卫生习惯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主题特色的劳动项目,将特定主题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参与项目,如植树、园艺、手工制作等。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绿色班级”项目,学生一起种树,建立小型花园,或者制作可回收材料的手工艺品,促使学生深入实际的劳动情境中,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园艺劳动实践技能,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环保意识。

教师也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安排一些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如简单的木工、绘画或食品制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个小型的手工制作坊,让学生可以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不仅提供了实际技能培训,而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自主性。在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反思劳动经验,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来分享他们的感想。例如,在完成一个劳动项目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记录经验、开展自我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遇到的困难和获得的经验,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将劳动学科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有助于学生学会管理资源和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的复杂性和意义。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引入真实案例、实地考察、提问技巧、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劳动项目和任务,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应用技能与合作能力,让劳动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达读思达食材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巧用食材铺“地锦”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
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
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
有ID的放心食材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