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旨在传播思想

2024-03-10 01:56袁静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4期
关键词:交际语境演讲单元教学

袁静

[摘要] 演讲有明确的对象和目标,不同于静态文字的阅读与写作;通过观摩动态现场,了解演讲的语言风格和影响力。学习演讲需充分考虑演讲的现场语境,探究具体的传播效果;撰写演讲稿需重视其“针对性”,将有价值的观点清晰地表述出来。在此基础上,举办演讲比赛,让演讲者反复排练,让听者即兴点评,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在活动中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演讲;活动·探究;交际语境;单元教学

演讲是现实生活中用口语表达的,较为接近书面语的言语形式。因其对象、语境、目标明确,非常适宜作为交际语境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的工具。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活动·探究”的演讲单元任务明确,技巧指导充分,可操作性强。但在日常教学中,不少老师为图省事,沿袭旧制,仍将四篇演讲词当作普通散文或议论文进行教学,忽视了其语境特点,更无法实现育人功效。殊不知,演讲的文体知识远没有演讲实践本身重要,即便是为了理解教材中所强调演讲的“针对性”特点,也应当将其置于具体语境中来把握。脱离交际语境和真实生活的演讲,就是纸上谈兵,无法触动心灵、唤醒灵魂。当前,不少学生对演讲的认识仅止步于刻板的“国旗下讲话”,难以感受到演说的精髓。

演讲的本质目的是传播思想,因而“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需要教师以任务群为导向,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设计系列的学习活动,整合阅读、搜集资料、策划、写作等多种语文学习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知识铺垫:了解演讲者的语言风格

1.生活导入:点评任课老师的口才,感受演讲特点

教师走上讲台公开授课,与演讲不乏共通之处,可作为学生感受演讲的切入口。笔者让学生回忆每一位教师的语言风格,大胆地选用合适的词语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错用了表达个性风格的词语,如“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关注教师具体的讲话风格,如“抑扬顿挫”“幽默诙谐”“条分缕析”,使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对“演讲”的语言风格有了初步了解。

2.对比阅读:浏览四篇演讲词,体会语言风格差异

在此基础上,浏览四篇演讲词便有了大致方向:通过文字把握演讲者的语言风格,完成对比阅读表格(如表1)。例如,在莊重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接受《瞭望》周刊“情系中华”征文颁奖典礼时,面对的主要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优秀青年大学生,丁肇中先生以华裔物理学家的身份阐释“现代科学中的格物致知是要去实验,去实践探索方能求得新知”。故而,他选择的语言风格是条分缕析、严谨缜密的,他现身说法却把自己的经历作为反例,真诚谦虚,贴近听众,令人受益。

3.感受现场:观看演讲视频,总结风格类型

尽管课文中已呈现了多次“笑声”“掌声”以补充现场听众的反应,但只看这四篇静止的演讲词并不能够完全领略演讲者的语言风格。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不同演讲者的风格,所选视频是董丽娜《别把梦想逼上绝路》、刘媛媛《年轻人能为世界做什么》和李开复《人工智能如何拯救我们的人性》。第一位演讲者是一个盲人播音员,讲述自身经历励志感人,多数学生评价为声音动听、内容煽情;第二位演讲者是“超级演说家”节目冠军,肢体语言丰富,情感激昂、真诚质朴,面向90后年轻人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不要变“坏”;第三位则是当代企业家李开复在TED演讲平台上所做的关于人工智能现实意义的英文演讲,时长15分钟,深入浅出,理性阐述中不乏幽默。

进而,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每个演讲者期望演讲对象有什么样的感受,预设达到什么样的演讲效果?由此可见,其具有以下特点:“有感情”——旨在感染煽动,让人动情;“有意思”——旨在创新幽默,让人惊喜;“有意义”——旨在教育传播,让人受益。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发现:一个好的演讲往往兼具以上三个特点,借新意抓人,用情感动人,达成传播思想的目的。

二、重点研读:《最后一次讲演》的演讲对象和传播目的

统编教材选文中,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是“最演讲”的演讲词:即兴发挥,演讲本身先于演讲词独立存在。将其作为学习演讲词的抓手,最能突出演讲这一文体的针对性。为了强化其“讲”与“演”的特点,笔者将研究文字记录背后的演讲对象和隐性目的作为教学目标,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现场氛围,从传播效果角度把握演讲者的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1.渲染气氛:进入演讲现场语境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纪录片《西南联大》第二集《刚毅坚卓》的最后两分钟视频。视频从演讲记录者的角度讲述了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前因后果,直观呈现了白色恐怖笼罩的昆明和闻一多最终在街头被暗杀的悲惨结局,奠定了凝重肃穆的主基调。考虑到学生对这一演讲事件比较陌生,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他们进入情境。

这篇演讲词有着极强的现实性,个人色彩浓厚,情绪高亢,若未加铺垫盲目模仿朗读,很容易落入“为表演而表演”的模式,特别是抽离语境去表演指着特务大骂的场景,难免有浮夸虚假之嫌。几经考量,笔者认为本篇不适宜用于模拟演讲,倒不如用理性之光审视其作为演讲的“针对性”。在凸显演讲语境的重要性后,抛出问题:现场听众的组成人员有哪些?浏览演讲词后,可以发现听众中多数是昆明青年,有少数特务,可能还有少数学生(西南联大学生当时已放暑假)和市民。

2.理性研讨:体会传达的观点和态度

课堂主问题是:面对这样的听众组成,闻一多先生的演讲具体表达了什么观点或者态度?在演讲中,一次鼓掌就意味着一次停顿,或有意为之,或现场生成,可视为重心转移的标志。尽管这是一个即兴演讲,但演讲者的观点和态度非常明晰,逐层递进。

第一层是对李先生被暗杀表示愤怒,这从大量的感叹号、反问句、“无耻啊无耻啊!”等语句中可以看出。现场热烈的鼓掌声更能显示出闻一多先生成功激起了听众对李光朴先生被害的痛惜,对特务卑劣行径的仇恨,以及对闻先生大胆站出来发声的崇敬。

第二层,通过词频统计可见,演讲重点转向关键词“昆明”和“光荣”。闻先生这样强调的目的在于激发当地青年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高频次地转换人称代词,用“你们”直接抨击反动派,用“我们”表示团结一致,现场掌声代表着同仇敌忾,爱憎分明。

第三层,由“光明”和“黑暗”的对立开启,演讲中心由“愤怒”转向“信心”,着力鼓舞昆明人民展望光明,让他们相信正义、真理与和平终将到来。最后几段演讲者毅然决然,气势磅礴,将整个演讲推向高潮,可以猜想现场反响极其热烈,群众情绪极其高昂,才会发出“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3.重构表达:用新闻报道还原现场

为进一步还原现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重构,笔者布置了如下活动:假如你是现场的西南联大学生,回去后写一则消息报道这次讲演,发表在校报上以告知全校师生这场演讲的盛况,特别要注意标题的凝练与别致。通过研讨,学生能从语境角度考量演讲者所直面的对象,揣测此次演讲的目的。演讲的本质就是将一个人的思想最大化地扩散,从而变为一群人的思想。闻先生的讲话之所以轰动、流传,与他充分理解演讲对象的心理需求密不可分——可谓“这一类”演讲的共性。

交流学生所写的消息后,再呈现西南联大毕业生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相关段落,让学生加深对闻一多人物品质的印象,让演讲者形象更立体可感。正因为有堪称“口的巨人,行的标杆”的演讲者,才有了这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才使得这篇演讲字字血泪、力透纸背——可谓“这一个”演讲的特性。

三、付诸实践:用于“演”与“讲”的演讲

相较于《最后一次讲演》,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嚴谨务实,更适合作为学写演讲稿的范本。演讲并不是喊喊口号,煽动群众,必须有思想的支撑方可站得住脚,“言之有物”才能传播并产生影响。为了让更多人有话说、说真话,笔者布置的演讲稿题目为《我想成为 的人》。

写作之初,为了强化语境特点,可以友情提示:要用开场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再提出号召作为结尾。学生写完后,首先自己放声朗读修改,再在小组内互读修改,每组推选出2名演讲者、2名评委。评委当堂对指定演讲者作出点评,做即兴演讲。经商议,制定了以下评分细则(如表2)。

参照教材任务三的细则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后,我们在青春仪式当天开展了班级演讲比赛。以下是参赛者和观赛者不同视角的记录:

在众人的目光下,我走上讲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奈,我忘词了,只能临时发挥编创开头,好不容易混过了,却又迎来了一个冷场,我该如何是好?我继续秀着我可笑的演讲技术……虽然结果并不优异,但我已无怨无悔,我并不需要他人对我的认可,我只需要自己能够相信并认同。(参赛者:曹同学)

我认为,大多数演讲者最大的问题是太注重幽默与提升氛围,导致多数听众都不再关注主题,仿佛只是来欣赏个人风格,脑海中对所讲内容“一无所知”,难道我们只是来凑热闹吗?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它导致演讲失去了其本质的目的——向群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号召群众加入自己。(评委:周同学)

演讲是一门综合艺术,除了演讲稿呈现的文字内容外,演讲者的外貌服装、表情动作、语音语调、选用的背景图片,乃至出场顺序都会影响最终效果。只有通过实践本身,学生才能理解演讲的“针对性”是面向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明白教材中所强调的“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之于演讲的重要性,更领会到恰到好处的语言技巧对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大有裨益。可见,“举行演讲比赛”这一任务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在公开场合表达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培养不了的综合素质,并增长他们的见识。

总之,演讲属于口语交际范畴,注重语境,与“讲述”的要求基本一致:强调对象和场合。不同的是,演讲者需要走上前台,不再与对象“平起平坐”,故而语言风格相对正式,接近书面语。通过上述演讲实践,学生能对这一语言形式有更具体可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妍.参照学习任务群要求开展“活动·探究”单元教学[J].语文建设,2021(17).

[2]陈家尧,郭堂英.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问题与对策[J].中学语文教学,2021(09).

袁 静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曾获苏州市青年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交际语境演讲单元教学
语用充实与典籍英译
增设意外:营造突如其来的交际语境
浅析言语交际背后的法则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组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整体感知策略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