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慕文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新课程标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受智力与认知结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因素,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作业是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需求设定科学、合理的数学作业,才能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双减”政策要求教学能够真正地减负增效。初中数学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加上科目多,作业量大,会造成对学习数学信心和动力不足。 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落实“双减”政策的具体内容,减轻作业量,优化作业布置,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双减”政策实现其初衷。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设计分层数学作业。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接受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样,教师在“双减”政策下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建立“作业小卖部”。小卖部里提供层次不同、多样化的作业供孩子们选择,满足优等生和中等生,学困生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学习《三角形》章节中的“图形的全等”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训练题时,低水平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简单模型的性质运用的题目。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较复杂模型的性质运用的题目,比如常见的“风筝形”“双垂直”“一线三等角”等模型。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完成一些有关全等三角形的提高压轴题。
2.设计创新性作业。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作业形式单一,教师以题海战术为主,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巩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进行创新。在学了《数据与统计图表》这章节内容后,可以这样布置作业题︰调查关于“每天各科作业完成的时间”,通过扇形统计图了解大多数学生平时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也可以对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的消费进行调查,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了解自己每个月的零花钱消费变化情况。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在调查整理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理解统计图的知识并学会应用,明白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完成这种创新性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也学会用数学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设计趣味性作业。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了概率的定义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概率,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掷骰子”的游戏,即6个人一组,并让学生记录每次掷骰子得到的数字的次数,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乐趣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4.设计探究性作业。针对一题多解(变)或者应用类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为探究性的数学作业。例如,上完《相似三角形应用》这节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并把测量过程整理成报告,最后比较每个小组的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让学生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数学知识,对各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归纳和对比,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
5.设计展示性作业。对单元或者章节的复习作业,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自主整理已学习的知识,用手抄报或PPT等各种方式完成,然后给学生上讲台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供展示作业的机会。这样展示作业的方式与传统的书面作业不同,避免了题海战术,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补分享学习成果,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6.设计表演性作业。在教学中,情境性教学有利于初中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受此启发,教师布置对应章节的表演性作业也有助于创设情境教学的开展,大大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和课前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例如,在针对典型的“路程问题”应用题,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创设追及、相遇等各种不同情境的表演作业,让学生课前先设想排练,课上表演。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从而轻松融入情境,找到其中的等量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减少完成作业的时间总量,从而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