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权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人生哲学。小学德育中发挥其独特优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塑造学生的人格特质,也有利于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拓宽德育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筑牢学生的“思想基础”。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情境创设符合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需求,同时也能为德育课堂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近感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例如开展“二十大进课堂”活动时,可以以一封“天外来信”来引起学生探索兴趣,进一步阐述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脉络,探索背后的航天精神。在“诚信”主题班会上,利用“诚信树洞”,让学生与自我对话,反思自己是否有不诚信的言行,直面不诚信,告别不诚信,共植“诚信之树”。
二、制定系统计划,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自身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有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德育教师如果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就会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使学生在对传统文化树立信心的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念。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文化育德能力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制订系统的德育队伍培训计划,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为经验不足的教师配置骨干教师作为师父,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引导教师在研课、磨课、听课等多种形式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研习,深化教师的专业认知,例如可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沙龙”“德育、传统对对碰”等教科研活动。同时,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队伍培训,如社会性的专题讲座、校际交流等活动,让教师能够取经借鉴、对比提升。
三、构建“系列”课程,渗透德育思想
首先,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特性,成立学科德育团队,对学科课程进行研究,巧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例如:数学可以用算盘算数,用脸谱探讨对称,从中国传统建筑中学习“三角形稳定性”;体育可以在教授过程中融入传统运动蹴鞠、踢毽子,探究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文化意蕴;美术可以探究书画作品蕴含的精神意义,体会古人寄情书画的传统,进行国画欣赏、书法欣赏等。
另外,可以定期开设专门的“主题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采用“走班制”的方式,选修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课程。例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课程《信不信由你》,通过故事引“信”、生活感“信”、情境谈“信”、实践用“信”的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意识;开展“礼”为主题的课程《一份“礼”物》,通过情景引“礼”、解说明“礼”、经典诵“礼”、成长见“礼”引导学生明白知礼守礼的重要性,行君子之礼,做礼仪少年。
“学科渗透”和“主题课程”构建起来的“系列课程”,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德育日常渗透。同时,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让德育不再“生搬硬套”,真正成為学生的心之所向。
四、结束语
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学校在队伍培养、制度制定、学生参与方面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只有目标明确,行动落实,才能构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能量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机生长。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