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下职业教育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2024-03-07 13:56刘新源侯建民石泽浩
职业技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冰雪边界

刘新源,侯建民,孟 伟,石泽浩

(1.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24; 2.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61)

0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以下简称“职教20条”),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其中提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冰雪运动作为体育运动的下属项目,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2]中设置着专门的分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中设立了“冰雪运动与管理(专业代码570314)”与“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专业代码570315)”。在各地方中职院校中也以不同的形式开展着冰雪运动职业教育,如:运动训练——冰雪运动方向,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冰雪运动方向。借助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潮流,我国北方地区的冰雪运动乘上了发展的高速列车。同时,近几年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等利好政策下,通过冰雪运动陆地衍生项目的开发与创新,室内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等方式,冰雪运动在我国南方地区也得到了快速普及与发展,冰雪运动职业人才在全国范围有了市场需求。在《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市体育局承担的任务第一季度落实情况》[3]中提到“2022年12月19日至2023年3月5日,北京市冰雪运动场所累计接待总人次约208.2万,营业收入超3.2亿元。”《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3)》[4]中显示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4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为4740亿元。在这样高消费高参与的市场背景下,隐藏着一个特殊的职业特性——季节性,在非冰雪季中,相关从业人员的就业情况与职业发展表现出易变的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就业、从业为导向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冰雪运动的项目特征,在教育过程中加入一专多能、多重职业发展,以及技能正迁移等理念。本研究旨在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视域下,对职业教育中冰雪运动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特征及其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1 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

无边界职业生涯(boundaryless career)最早是由学者DeFillippi与Arthur于1994年提出的,是指“超越单个就业环境边界的一系列的就业机会”[5],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必然现象。与传统职业生涯不同,无边界职业生涯表现为以个人就业能力取代传统的长期雇佣保证,通过提高自身的可雇佣性,流动在多个组织或职业之间,从而实现个体持续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而传统职业生涯的发展则是依靠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以及高水平的专业能力所实现的,通过可预见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稳定发展与线性提升。无边界职业生涯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如组织形式扁平化、职业发展前景的可预料性降低、趋于弹性的雇佣模式、新旧职业更替频繁、信息技术时代的办公便携性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够很好地解释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内涵,在就业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个体不再期盼于在一个组织或领域中完成终身的职业生涯,而雇佣方也难以保证给予从业者稳定长久的职业发展,此时,个体是自身职业发展的主导与主体。动态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成为应对变化的必需品。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提出后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易变性职业生涯理论,斜杠效应等,其共性均是以灵活多样的职业发展实现生存需要与人生价值。

2 冰雪运动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特征

冰雪运动人才不仅局限为教练员与运动员,其内涵泛指“在冰雪领域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助力冰雪运动发展的人才,如冰雪运动中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开发人员、产品设计加工等的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6]。这一点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名称上也有所体现,如:“冰雪运动与管理”“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从专业设置上体现出了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教学、服务、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冰雪领域人才。但其工作属性均没有脱离季节性的约束,因此,流动性是冰雪运动职业生涯的最显著特征,多数情况下在冰雪季与非冰雪季交替时会产生“职业流动”。职业流动是指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变动,是劳动者放弃又获得劳动角色的过程[7],职业流动分为“组织间流动”与“组织内流动”。在冰雪季中所从事的岗位可分为教学、管理、服务、技术四种类型。在非冰雪季中教学岗位人员可运用已掌握的体育与教育基础,从事运动技术模式相近的运动项目,或追随冰雪运动场馆进行组织间的变换。管理岗位人员与服务岗位人员对固定工作组织的依赖性相对较小,在非冰雪季时,岗位与部门会产生较大变动,通过新的岗位培训与适应环境即可以开启新的职业生涯。而技术岗位人员对组织的依赖性相比之下是最高的,在全年均需要对场地场馆进行维护与运营,所产生的流动较多为组织内流动。除季节变化所引起的岗位或组织的变化外,在冰雪季中不同岗位之间调转也十分普遍,如图1所示。

图1 冰雪运动从业者的职业流动

因此,岗位间的流动与季节的变迁使冰雪运动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展现出循环往复、灵活多变的特点,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再就业能力,以及根据实际灵活调整职业发展的能力,能够从组织流动中总结经验,寻求个人最佳发展。

3 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与冰雪运动从业者职业发展的特质关联

无边界职业生涯是一种理想化的职业模式,其内涵丰富但仅适用于部分职业或领域。传统型职业生涯(等级晋升制岗位)与专家型职业生涯(医生、教师)一生致力于一个领域或一个组织[8],在这类职业中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适用性低,无法将理论嵌入其中进行分析。职业领域不同,从业者工作的稳定性也不同,在研究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时应优先考虑行业、组织、群体的特征,对其“情景性”进行分析[9]。上述较为充分地论述了冰雪运动职业发展的特殊性,展现出了被动的易变性特征,符合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研究前提。同时,运用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厘清冰雪运动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为从业者的职业规划以及职业能力储备提供有效的参考。当前,已有研究将此理论置于职业教育中进行剖析,并在护理类[10]、艺术设计类[11]及医学技术类[12]等具体专业中展开研究,但还未有研究针对于体育类冰雪运动方向,本研究以此为抓手,展开拓展研究。

4 职业教育对冰雪运动专业学生的引领作用

4.1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培养模式下冰雪运动专业学生的对比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层面,职业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冰雪运动专业学生有别于普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不同于单招、统考等以运动能力与比赛成绩为核心的培养形式。职业教育能够给予学生更加实用的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更加多元的专业知识,以及多方向扩充学生的就业本领。区别于传统体育升学模式,职业教育能够使学生在职业能力上建立显性差异,在就读阶段借助制度优势获取多项职业证书,形成就业优势,能够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开辟属于自己的“择业空间”,一定程度规避了与普通高校培养的冰雪运动专业学生竞争的现象。但这样的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单一运动领域发展的职业限制性,从事职业跨季节特性,对基础体育运动项目掌握程度低,胜任学校体育教师难度大等。辩证地看待职业教育对冰雪运动专业学生的影响,是高效规划职业生涯的前提。

4.2 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引领作用

当今社会体现出流动性的时代特征,传统的雇佣关系受到了挑战,更加灵活多变的就业形式打破了固有的模式。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对新兴事物具有敏感性与学习接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13],职业教育在几十年变迁过程中,其社会地位、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等均发生了改变,但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亘古不变的宗旨,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职业能力。这样的机制使职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紧紧把握主方向,稳定发挥人才培养的根本价值,从而积淀学生的工作能力,长周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4.3 职业教育制度的引领作用——以“1+X证书制度”为例

顶层设计决定前进道路,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理论体现。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表1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内容划分

“1+X”是一项结果性目标,其重心聚焦于获取结果的过程。在修得学历所需能力的过程中,通过参加培训,练习技术技能,最终考取多项职业技能证书。使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以“1”为根基,以“X”为茎叶,体现出以所修专业为主,以多项职业能力储备为辅,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此制度的优势在于多元发展职业能力,意在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虽然此制度强调多职业能力的发展及多元领域塑造,但与工匠精神并不产生冲突。回顾以往研究,已有不同理论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划分为多个阶段[7],例如:职业发展三阶段论、职业发展四阶段论,以及职业发展五阶段论(见表1)。不同理论在细节上的划分有所不同,但在职业生涯早期均有前期准备与职业能力获得的阶段。此阶段个体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部分:建立职业认知与职业价值观、初步了解市场与工作、学习储备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术技能。“X”的获得过程就是对社会、对职业的再认知过程,是促进个体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如表1所示。“1+X证书试点”制度符合中职与高职学生职业培养的要求。

在任何职业领域中,工作对从业者能力的要求都具有无边界的特征。在工作所需能力中有核心能力与边缘能力,有高使用频率与低使用频率的技能。使用频率低的边缘技能并不代表重要性低,仅能说明此能力在特定场合中才能用到,但此场合可能极具重要性。因此,尽管“X”中的某项能力并未在职业场景中立刻得到应用,但依然为职业生涯增加了潜力。冰雪运动跨季节性的职业流动性要求职业从事者以多项职业能力保障全年就业情况,“1+X证书试点”制度是保障冰雪运动职教学生初就业与再就业的有效路径。同时,除去季节性之外,寒冷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或技术工作也是冰雪运动从业者的工作属性。较少从业者会将冰雪环境中的工作视为终身职业,多数从业人员会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谋划岗位调动或职位晋升,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能够为职教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变动提供铺垫。

5 无边界职业生涯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5.1 与时俱进,将适度超前原则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尽管部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职业生涯模式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14],但人才培养属于一个长周期性的活动,把握教学活动、教育理念,以及教材教法的时效性成为了重难点。为保障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应发挥职业教育的创新精神,将适度超前原则融入教育指导思想之中。把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但还未成熟的、影响学生教育与就业的社会现象经概念化、理论化、简易化后体现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之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在办学主体、人才观、育人理念等方面不断革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15]。在办学形式上,由国家主导主办的单一办学模式,发展到多元办学、多方协同的办学模式,出现了学工结合、校企结合、“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以及中本贯通式培养等培养模式;在人才观上,由培养促进社会生产的技术型人才逐步转变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些改变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前进,保持了鲜活的生命力。敏锐的社会发展感知能力、精准的辨识能力附加创新精神共同构成了适度超前原则,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需保持此原则,阶段性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理念,使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使职教学生能够具备一定能力去应对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教材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媒介,人才培养的更新迭代首要在于教材的革新。教材具有鲜明的系统性与权威性,是众多学者专家历经长期归纳总结、创新升华后的成果,但更新性与滞后性也是教材的特征,部分理论知识经过长期的撰写再经出版后已经出现了滞后的情况。部分新兴社会现象在很短的周期内会对职业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如互联网经济与共享经济对电商、物流、营销等领域的影响。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就是一种已经广泛在日常实践中产生,但尚未深入教材与课堂之中的新兴社会职业现象,如果学生能够在尚未进入职业生涯之前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会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产生极具潜力的良性效应。职业院校应把握好“流传经典与开拓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发挥适度超前原则,在调研与分析后,引进新理念、新思想,持续完善培养方案,应对时代的变迁。要做到把握社会发展特征,提前谋划,增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超前性与主动性,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需求。

5.2 以就业能力为目标,保障学生的首次就业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中,就业不再是“一过性”行为,雇佣方与求职方都知道双方的雇佣关系会是阶段性的,此时就业能力成为可雇佣性的根本支撑。可雇佣性是雇佣方针对求职者的评价,而就业能力是评价求职者主体的指标,就业能力包括职业生涯识别、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16]。从理论层面将就业能力分解细化,再按照各子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能力、灌输意识。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职业生涯识别能力与个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要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加深理论储备,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实习获得实践体验,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而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受先天影响较大,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职业教育对此就业能力的主要任务。职业院校对学生就业能力以及首次就业起着主要的培养与保障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再就业能力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协助学生迈好进入职业生涯的第一步,杜绝虚假的就业情况,将就业能力的赋予落实到每一位职教学子。但同时需要把握好职业素养与基础文化知识间的平衡问题,做好职前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培养综合素质达标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能使职业院校异化成为“人才供货协议”的“技能人制造厂”[17]。

5.3 正确认识职业流动,培养学生的再就业能力

职业流动早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合理的职业流动,在不同组织、岗位或职业之中能够产生明显的优势,体现为个人在流动中成长[18],在不同领域汲取多样的文化,在处理不同事物中培养多元的能力。但当前,还有部分人依然将职业更换视为一种胜任力低的表现,错误地将坚持稳定的传统职业生涯与工匠精神相关联,应正确认识职业流动是多元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促成再就业的基础。同时,在当前物质较为丰富的生活条件下,人们愈发不满足于单一生活方式,渴望接触了解或体验新兴事物,丰富精神世界填补多元发展需求[19],这是一种意志层面的流动性的体现。因此,在就业择业层面,职业流动是一种常态,提供了改变职业现状的机会,是探寻拟合个人最佳职业的必经之路。

在培养学生再就业能力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塑造:

一是跨职业能力。体现为职业发生变化时,个体能够短时间胜任新职业,并逐渐提高职业熟练度的能力。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深度发展本专业的基础上,也要对学生胜任不同岗位的能力进行培养[20]。跨职业能力代表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经典特性,是流动性的直接体现。

二是技能迁移能力。是指能够将当前领域的能力与素质经过总结与转化运用到新领域的能力,可分为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例如:文案整理与编辑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等。技能迁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后天启发与培养的,其第一步是培养技能迁移的意识。

三是终身学习意识。在任何阶段,学习都能够为当前与日后注入新的活力,尤其在无边界职业生涯中能够为再就业的实现积淀潜力与创造机遇,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是长久不变的责任。

四是社会适应能力。在易变性的社会环境下要求从业者拥有良好的弹性[21],能够在不同甚至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发挥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体现着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将有效提高再就业能力。学生的首次就业与再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或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落实。

6 结语

在就业情况日益复杂且社会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积极发挥它在就业方面的先行引导作用,使冰雪运动专业学生认识因季节性、非连续性、场地性等运动项目特征所引发的职业生涯发展易变的现状,理清特殊性下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前进方向与实施路径,表现出“认识现状、厘清规律、借鉴理论、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逻辑。将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渗透到职业教育理念中,能够为职教学生未来生存及职业发展注入新的潜力。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职业教育中的冰雪运动专业,还涉及各阶段职业教育中其他可能具有跨季节性特征的专业;对于技能技术性人才以及创新性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路径选择均具有借鉴参考意义。在借鉴与参考过程中需要辨别的是:无边界职业生涯并非指向就业期的学生应随意跳槽、频繁更换职业,而是增强就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以广阔的视野、敏锐的判断来应对时代的挑战。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冰雪边界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拓展阅读的边界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冰雪幽默来袭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