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型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24-03-07 13:56:14段姣雯
职业技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技能绿色数字

段姣雯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380)

0 引言

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其新赛道新成果赋能绿色低碳产业转型、赋能绿色低碳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经济深度融合,协同发力,必将开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1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的内涵

数字经济是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效率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新兴经济形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数字经济新成果赋能传统产业的升级,赋能绿色低碳产业转型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正是因为数字经济巨大的韧性,能够发挥“一业带百业”的带动效应,能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可支撑实体经济的效能呈现级数增长。将数字经济的作用领域融入绿色低碳发展场景,探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问题,以便满足技能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 数字经济带来职业岗位的变革

数字经济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高效对接和精准匹配。它虽是新兴的经济业态,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数字经济发展与新兴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进行分析,数字经济带来的产业转型能推动国内外经济的双循环,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具体内涵包括:数字产业化即为信息通信产业,是经济要素中的增值部分,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新兴职业有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信息安全测试员、物联网工程师、VR/AR软件开发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1]。产业数字化即为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带来提质增效,包括工业互联网、智能指导、平台经济等领域,新兴职业有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规划师、装配式建筑施工员、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新零售服务体验师、带货直播师、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农业经理人等。数字化治理是“数字技术+治理能力”的“技管结合”,包括数字化公共服务等领域,新兴职业有健康照护师、社区健康助理员、城市管理网格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数据价值化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确权、数据交流、数据保护等领域,新兴职业有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密码技术应用员、碳排放管理员、碳汇工作者等。这些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岗位,为职业教育人才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领域和职业面向。

3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的机遇

2021年是“碳达峰”“碳中和”元年,国家出台“1+N”双碳政策体系之后,各省市陆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与落地措施。高排放、高污染、低能效的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数字经济结合自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的四方面功能给予的引导推动。传统企业在降碳提质增效的过程中,需要产业数字化的驱动,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智能监测,特别是能源、建筑、交通运输等高碳排放企业,要开发实时响应的数据管理共享平台,实时分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助力高能耗产业的碳排放减量实施。绿色新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论是产品流程设计,还是组织考核评价都要将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见图1)。

4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的现状

4.1 渗透率逐年增加,人才缺口剧增

从供给数字分析,未来五年中国的数字经济领域会有100万的人才缺口。中国目前半数以上的就业岗位,特别是那些技能含量低的岗位逐渐会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具备复合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不易被数字技术所取代,他们将享有更广泛的职业发展生涯。从供给结构分析,数字经济领域普遍缺乏懂信息技术、熟悉行业规律、具备丰富管理经验且善于融合创新的人才,这种跨界复合型人才是数字经济的供需交集,也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下,绿色低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过数字经济的共享平台弥补数据断点,完成低碳排放、企业提质增效的数据可视化。数字经济由于其“数据+算法+算力”的行业特点,会在平台化共享化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国际环保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40年,全球ICT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会由2007年的1.6%增长到2040年的14%,数据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互为作用、互为循环,互为促进。

图1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型

4.2 凸显结构性短缺,人才结构失衡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后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是数据大国、市场大国、数字化应用场景大国,这些优势都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当然也存在结构上的短缺和发展不均衡。

首先,三类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远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面对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转型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加快“上云用数赋智”的实施落地。通过“上云”,将经营管理中的数据积累下来,监测运行状态,提出优化策略,实现降本增效减排,将“上云用数赋智”更好地运行在第一、第二产业内,不断促进数字经济的渗透率提高且均衡发展。

其次,区域梯度发展不均衡。区域之间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差异决定数据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决定着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融合程度。高梯度地区,凭借深厚的发展基础,兼容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集聚区域优质资源,保持数字经济的头部领先地位;中梯度地区,整合现有经济产业基础和科学技术力量,通过外因内培,引进头部地区的数字技术和数字人才,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同样,可借助区域产业政策利好,实现大数据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转型发展;对于创新资源存量相对匮乏的低梯度地区,可依托自身区位特色及自然资源优势,与中高梯度地区形成区域联盟。“东数西算”就是以“结对子”的方式实施的数字经济联盟体系。例如:甘肃省充分发挥本地能源和算力资源优势,面向东部省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既能推进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又能确保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也凝聚着诸多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相融合的产业体系,例如:电力能源领域中“源网荷储”绿色场景就是充分利用低梯度地区的资源优势,多能协同互补实现电力的储能,同样也是数字经济的缩影。

最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无论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还是数据化治理都位于前列。相反,乡村振兴则更需要数字经济的引领和转型,才能将大量的第一产业产品推向市场,提升乡村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尽快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提高数字经济的深度、广度,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乡村居民享受政策红利,成为数字经济共享的受益者。

4.3 人才需求新挑战,人才规格重塑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单一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是“熟行业、通管理、懂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适应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例如:碳排放管理员是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应运而生的新职业,是企事业单位从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交易、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必然要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利用碳金融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这种新职业场景下的劳动者们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行业发展规律,精通企业管理,愿意尝试新的职业领域,主动提升职业能力来适应岗位的变化。“双碳”目标的实现是绿色低碳发展的范畴,也是数字经济的发展领域。这种新的人才培养规格,迫切需要职业教育主动作为、主动适应,通过“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尽快补齐人才短板缺口。因此,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视域要完成从专业培养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转化,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数字经济发展。

5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的对策

5.1 先行教育理念,对接产业需求

数字经济会给就业场景和就业生态带来革命性的变革。预计到2035年,数字经济渗透率将上升至48%,就业容量达4.15亿人。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恰在这时,很多旧产业的岗位将会被淘汰,伴随而来的是新产业岗位、新工作的涌现[2]。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育观也要从传统的“工业思维”向“数字思维”转变,从而确保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和谐共生。

未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务必确保与产业发展同步,职业教育或许不再需要院校的围墙,由起初的闭环管理变革为开环泛在的学习模式。培养对象也不仅仅是校园里的学生,或要面临具备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他们的工作场所不再单一、工作时间不再固定。他们也许是某领域的行家,利用短暂的休假时间修读新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呈现他们学习成果的也不再是一张具体的成绩单,而是实时、动态的“技能值”与“竞争力”清单。企业雇主可以通过产业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遴选出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候选人,数字技术必将带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岗位升迁、迁移的重大变革。

5.2 同步标准体系,同频产业革新

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人才缺口提供教学标准体系的保障。以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为例,将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专业按照“智慧、智能、数字、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涵盖358个专业,其中建筑材料智能生产技术、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维、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运维、物联网技术应用等14个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匹配度较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涵盖744个专业,其中畜禽智能化养殖、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智慧水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智能安防运营管理等82个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匹配度较高;职业教育本科专业目录涵盖247个专业,其中智慧农业技术、建筑智能检测与修复、港口智能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大数据工程技术、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等49个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优势匹配度较高。从目录的更新来看,职业教育中三个层次的占比分别为4%、11%、20%,可看出在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领域中,能够为数字经济发展储备人才的专业占比率居于前位。

5.3 更新职业技能,优化技能人才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类似于电子商务师、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碳排放管理员等新职业陆续走上职业舞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明确规定其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工作等级及要求,认证需要完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层级,从而推进职业标准开发和落地,利好的政策和标准体系的落地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是大力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的信号,既是人才培养职业标准,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公布了23个既属于绿色发展又属于数字经济的新职业,为绿色低碳发展场景的数字化驱动提供了丰富的职业载体和依托。例如:碳汇计量评估师就是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新职业之一[3]。碳汇计量工程师是运用碳计量方法学,从事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计量、审核、评估等工作的人,其岗位职责是审定碳汇项目设计文件,现场核查碳汇计量,对实施项目进行碳排放监测,对碳中和活动进行技术评估[4]。

5.4 产教协同育人,共享技能提升

5.4.1 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共商人才培养规格

规格是人才培养的基石。职业院校是与企业深度融合的类型教育,在数字经济与“双碳”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对接产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选取紧密合作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成熟的产业学院为载体,进行兼具“数字+绿色低碳”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再定位,反向设计“数字+绿色低碳”型人才的专业课程体系、实训教学条件配置、课程平台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甄选、创新型教师团队,以及灵活开放的评价体系。

在共商人才培养规格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要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选取学院建设的头部专业群,结合绿色低碳转型目标,利用数字化的新型生产工具,采用“培养+培训”整合的模式培养“数字+绿色低碳”人才,确保学生厚植绿色低碳底蕴和数字工匠素养,具备数字思维和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数字技术实践。

5.4.2 以育人平台为载体,共建课程项目平台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国家制度文件要求,实践课程的总课时要占到总课时的50%及以上,这是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也是优良传统。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的职业场景下,可对照每个专业对接产业的发展趋势,解构现有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按照人才培养规格中的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对现有课程进行能力达成度分解。按照课程类型基本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实训课等。就公共基础课而言:数字技术素养、绿色低碳素养类的课程应扩充到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以单门课程或课程模块补充到课程体系中,尽早普及到每位学生;就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实践实训课而言:专业基础课在讲授专业概论课程中,要更新教学内容,提及专业的数字化、低碳化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养成“数字+绿色低碳”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课和实践实训课尝试实行“数字+绿色低碳”导师制。由传统的临近毕业确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提早到新生入校即选“项目导师”。项目导师推出多个“数字+绿色低碳”项目(课题)供学生选择,完成师生互选。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共享通识的“数字+绿色低碳”素养课程资源和定制化的“数字+绿色低碳”技能实践,使得学生们具备“数字+绿色低碳”职业岗位的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能力,他们才有信心、有能力去适应新职业场景、新岗位的需求。

5.4.3 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共建产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引领。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产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尤其重要。我们的教育对象多是信息技术的原住民,他们对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掌握可能要超出教师的预知和判断。为此,职业院校应尽早规划、主动适应。首先,完善教师实践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共同开展数字经济方面的科研合作;其次,务必确保教学内容的更新迭代和适应性,邀请产业教师将产业的新知、数字经济的前沿内容、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革新、企业要求的岗位实践能力讲授给学生,校内外教师合力打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教师团队;最后,产业教师团队要以数字创新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绿色低碳技能竞赛等项目,提升学生对于数字技术掌握的获得感。

5.4.4 以多元开放为理念,共享技术技能培训

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途径,技能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人才需求是复合型的,不能完全依赖院校的学历培养,应将职业发展的技能培训与人才培养贯通。未来的职业院校不应是闭环管理,任意年龄段的多元学习者都可以走进职业院校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确保知识的更新与迭代适应。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场景下,与碳核算、碳排放管理、碳计量相关的工作技能更多的是要通过能力培训、人员取得资质认证后,参与职业建设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新型职业技能的培训同样需要更新,完善数字化的云平台建设,不断更新培训资源,确保线上线下高质量的培训进修。

新职业场景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胜任力培养培训也是需要跨职业领域、跨专业培养的。借鉴产业能力模型理论,产业能力是以金字塔的形态呈现,包括基础能力、产业相关能力、职业专门能力等三个等级。在“数字+绿色低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层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面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在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中,顶层设计“数字+绿色低碳”课程,全要素打通基础胜任能力的培养通道;专业课程体系要在特定产业、特定职业领域中设计产业链人才需求预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碳汇核算、碳排放管理等课程,全过程打通职业专门能力的培养通道;实践实训环节要设计行业、产业实践课程,全方位搭建学生的职业场景和模拟训练,提升产业相关能力的培养通道,尽量缩小院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技能鸿沟[5]。面对经验丰富的企业员工,要在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层面下足功夫,培养企业员工掌握特定产业、特定职业领域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碳汇核算、碳排放管理等课程内容,通过专业的资格认证考核,确保企业员工在集中培训后,尽快提升岗位胜任力和数字碳汇能力,为企业提质增效、节能减碳。

6 结语

数字经济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刷新重构了人们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因此,要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数字+绿色低碳”素养和能力,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熟行业+通管理+懂技术+善创新”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带来的新职业场景,实现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协同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适应。

猜你喜欢
技能绿色数字
高级技能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答数字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