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琼,徐朝焰,刘有添
作者单位: 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柱关节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临床中对于AS的发病病因还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1]。关节部位的病变可表现为腰骶部的钝痛、晨僵、外关节炎、肌腱端炎等,其他部位病变可表现为眼痛、视物模糊、胸闷、气促及慢性蛛网膜炎等[2]。由于AS起病时无任何表现,常被忽略,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脊柱关节还会出现融合现象,最终导致脊柱出现严重的畸形,脊柱功能完全消失,致残率非常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3]。AS并无特效治疗,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早期以缓解疼痛的药物、减轻强直状态的锻炼、抑制病情发展的治疗为主,后期以矫正畸形、减少并发症的治疗为主。本研究观察柳氮磺吡啶联合运动锻炼治疗AS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采用前瞻性随机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检查并接受治疗的AS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1∶1随机数列法分为联合组(n=63)和常规组(n=64)。2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征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方法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表1 常规组与联合组临床资料比较 [例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AS相关诊断标准[4];(2)处于活动期;(3)腰骶部的疼痛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1)病情发展至后期,已出现明显的驼背畸形或整个脊柱完全强直、不能完成弯腰、转体等动作者;(2)HIV感染患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
(4)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的精神类疾病或意识障碍等疾病者;(5)在研究前2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治疗者;(6)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7)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行体格检查及血常规、肝功、肾功等实验室检查,并完善患者的腰椎及骨盆的平片、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嘱咐患者注意关节保暖、防止外伤、注意补充营养,并为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1.3.1 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美洛昔康片(江苏飞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 mg口服,每天1次,根据治疗反应可减至每天7.5 mg,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15 mg;甲氨蝶呤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 mg口服,每天1次,每周1~2次,1个疗程不能超过100 mg。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2 联合组:联合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联合运动锻炼的治疗方法。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山西同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初始剂量0.25 g口服,每天3次,4周后每周递增0.25 g,逐渐增加直至1.0 g,每天2次。针对不同的肌群采取不同的运动锻炼,主要包括:(1)胸肌训练:双手合十抬至胸前,面对墙壁站立后,将双手张开与肩同宽,手肘靠近墙体,双腿成弓形一前一后打开,身体逐渐地向墙面靠近,直至肩膀有紧绷感,维持此动作30 s后再休息。(2)腹直肌训练:首先跪坐于一软垫上,在将身体向下紧贴与垫子上,再用手肘撑起身体,当腹部有紧绷感时保持动作不边,维持动作不变30s后再跪起休息。(3)腰侧肌训练:首先跪坐于一软垫上,在一侧放置一个枕头或被子,身体侧躺在物品上,双手抬高并垂下,当腰侧有紧绷感后,维持动作不变30 s再休息换另一侧。(4)背部训练:首先保持全身放松趴在床上,肩膀和头一起抬高,离开床面后维持动作不变5 s再放下。(5)颈部训练:双腿自然垂下坐在床边,头部向左转动的同时目光注视着侧肩部,维持动作不变15 s以后再缓慢回正,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右侧的训练。(6)姿态矫正:首先将双腿弯曲、自然垂下坐在凳子上,保持双脚踩实于地面上。收紧小腹,使身体轻微向前推、腰椎向后推,让胸廓慢慢地挺起,保持肩部与地面平齐、眼睛先前看的动作,维持动作不变30 s后再休息。站姿矫正:将双脚并拢站直,两膝夹紧、提臀收腹、挺起胸部、两肩放平向前看,保持站立动作不变30 s后再休息。每个动作至少重复10次,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天训练总时长不宜超过80 min。在日常中可以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慢跑、打太极、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坐位置较低且柔软的座椅及沙发,尽可能的选择仰卧位,避免脊柱屈曲畸形,选择牢固不下陷且软硬适中的床,枕头尽可能地选用低枕头,有助于防止颈椎的长时间的屈曲。若病变上行侵犯至胸椎和颈椎时要停止使用枕头,并在站立时佩戴支具,定期测量身高,有助于检测脊椎是否发生后突。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炎性因子:治疗前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IL-1、TNF-α水平。(2)疾病活动度:治疗前后使用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ASDAS)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度。BASDAI包含6个条目,每个条目0~10分,<4分为疾病缓解期,≥4分为疾病活动期;ASDAS评分包含5个条目,每个条目0~10分,<1.3分为不活跃的疾病状态(疾病缓解),1.3~2.1分为低疾病活动度,2.2~3.4分为高疾病活动度,≥3.5时为极高疾病活动度。分数越高,说明疾病活动度越高,病情越严重。(3)胸廓活动度:治疗前后为患者进行胸廓活动度试验,判断患者脊柱功能的状态及肺部情况。测试时嘱患者取直立位,并保持双手自然下垂,分别在患者深吸气和深呼气时,使用软尺在第4肋间隙进行水平测量,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再进行计算差值。(4)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心悸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背部疼痛感、晨僵等症状明显减轻,血清炎性因子明显降低且BASDAI、ASDAS评分降低20%以上;有效:背部疼痛感、晨僵等症状有所减轻,血清炎性因子有所降低,BASDAI、ASDAS评分降低10%~20%;无效: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基本无改善,且BASDAI、ASDAS评分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常规组(84.38%)(χ2=4.077,P=0.043),见表2。
表2 常规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组治疗前血清IL-1及TNF-α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IL-1及TNF-α水平均降低,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明显更低(P<0.01),见表3。
2.3 疾病活动度比较 2组治疗前BASDAI及ASD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BASDAI及ASDAS评分均降低,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明显更低(P<0.01),见表4。
表4 常规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比较分)
2.4 胸廓活动度比较 2组治疗前胸廓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2个疗程后胸廓活动度均升高,与常规组比较,联合组明显更高(P<0.01),见表5。
表5 常规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胸廓活动度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4.76%),包括胃肠道反应2例和心悸1例;常规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10.94%),包括胃肠道反应4例、皮疹 2例和心悸1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669,P=0.926)。
AS是由于未知原因出现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肌腱、韧带和附着点的病变。AS多发生于10~40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10)∶1,且AS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多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存在相关性[5-6]。AS的典型症状是腰背部的疼痛或不适,疼痛部位主要位于骶髂关节处或臀部,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会严重影响腰部的正常活动能力,并伴明显的僵直感。同时由于AS是一种免疫功能障碍性的疾病,治愈可能性低,治疗时仅口服药物治疗减轻炎性反应、改善症状[7]。治疗时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除口服药物外,还需要进行运动锻炼,减缓脊柱功能的退化、提高免疫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血清IL-1、TNF-α水平及BASDAI、ASDAS评分低于常规组,胸廓活动度高于常规组,且2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柳氮磺吡啶是一种口服不易吸收的磺胺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炎性反应性肠胃病[8]。李萍等[9]研究显示,柳氨磺吡啶能有效控制AS的病情,缓解关节肿痛、发僵等症状,尤其是对于AS患者的外周关节炎、腰背疼痛等症状的改善。对于AS患者而言,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在临床中常将AS的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10]。许多AS患者虽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后,疼痛可得到明显缓解,但由于不注重功能锻炼,易出现脊柱强直、肌肉僵硬等体态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早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尽早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功能锻炼方式。功能锻炼可通过增加脊柱旁的肌肉力量,达到减少脊椎向后凸出导致出现驼背的畸形情况[11-1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功能锻炼可保证颈椎、胸椎、腰椎等椎体的灵活性及韧带的柔韧性,避免或者延缓出现脊柱的僵硬、活动受限。
综上所述,柳氮磺吡啶联合运动锻炼治疗AS的效果较好,可改善疾病活动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