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刚,孙启成,左 乐
(海军航空大学 军事体育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1)
运动员作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力军,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中坚力量[1]。新中国成立以来,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及发展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体教融合”工作的深度开展,高校对高素质、高技能体育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2],高校体育教师岗位逐渐成为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转型的热门方向之一。由于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受到个人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职业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因此,实现将具备专业运动知识和指导能力的优秀运动员人才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准确定位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所面临的职业发展难题,制定科学有效的职业发展策略,是新时代优化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性问题。基于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从而实现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能够尽快明晰自身定位,进而为其职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策略参考。
通过查阅有关退役运动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退役运动员”“运动员转型”“SWOT”“AHP”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对搜集资料的研读,系统了解当前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的职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初步拟定SWOT中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同时,通过对专家反馈和访谈结果的归纳与梳理,最终确定指标内容。此外,本研究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相关领域内共计18位专家学者(包括退役运动员相关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体育局人事部门管理人员、高校一线体育教师等)发放了问卷,并在内容上增设了“问卷效度”打分题项,由此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判,效度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效度评定
根据表1所示数据,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本文的研究内容。问卷共计发放54份,回收54份,其中无效问卷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7%。运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两次测量时间间隔为2周,随机选取有效问卷49人中的13人作为重测对象,将测量数据导入SPSS25.0软件,对问卷两次测量的重合度进行对比计算,得出问卷题项重合度综合平均值r=0.83,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通过此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较为可靠。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SWOT中各组成因素。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采用立意抽样中最大差异抽样的方式选取多名相关领域内专家作为访谈对象[3],为后文开展SWOT定性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资料。在对SWOT各因素策略强度评分环节,本文选取了18位相关领域内专家学者对SWOT两两因素间强度进行1-9标度间的比较评分,并打出对应分值。
层次分析法(AHP)在本研究中的运用合理填补了SWOT定性分析的不足,对各项数据赋予了量的标准,从而使得本研究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为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实现其职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策略选择。
2.1.1 专业对口性强。我国竞技体育在长期发展历程中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运动人才,无论在竞赛场地还是工作单位均表现出杰出的运动才能。在教师群体中,一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的技术指导,而运动员在退役前一直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活动,经过多年的训练和竞赛的历练,运动员已形成了个人的专业技能与特长,在任职高校体育教师后,其专项技能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准确的动作指导与示范上,精湛的示范对于技术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点揭示深刻;正确、流畅、自如的动作示范,能够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4]。其次,新时期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对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对单项技能的掌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此方面退役运动员具有专业对口的优势,因此体育教师突出的动作示范与指导能力,是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点的关键,退役运动员在此方面是非常符合要求的。
2.1.2 角色转化成本低。成为职业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各个角色的扮演技巧[5],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要完成由运动员到教师角色的转化,而教师角色又包含多种衍生角色。同普通体育教师相比,运动员群体虽未经过专业的教学培养,但却拥有绝对的技能优势,尤其是在退役前曾取得过许多优异成绩,自带主角光环,相比之下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且体育教学更看重技能的练习与传授,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可在后期开展培训,但技能提高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职业教师所应具备的四要素,除知识基础外,退役运动员在自我评估与认同、资源配备、转型政策支持以及实践条件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此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化成本一定程度上要低于普通体育教师。
2.1.3 身体素质和心理优势。在我国特殊的体育体制下,运动员通过层层选拔自幼便开始接受训练,在漫长且严苛的训练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同时长期的高压训练环境也铸就了运动员强大的心理素质[6]。正是由于长期的艰苦训练使得运动员群体普遍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较强,这也充分表明,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之后,凭借自身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足以担负起学校高水平运动员长期艰苦的训练工作,并能够给予学生高标准的动作指导。退役运动员独有的坚韧品质和过硬的专项素质将成为提高高校总体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之所在。
2.2.1 文化功底薄弱,教学能力有待提升。运动员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在训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与“练”,追求的是提高动作完成的标准与质量,未系统受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且所精通项目往往局限在某一项技能上,不具备全面性[7]。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之后,主要任务则是“教”,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对各项体育动作与要点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提高动作质量,这与培养运动员所追求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首先需要做的便是教学理念的转换与融入,其次课程设计也需要针对公体课与高水平训练队做出调整,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特点,这对文化功底薄弱,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的运动员来说有一定挑战。
学生对“无手机进课堂”活动的态度 统计结果见表9。绝大多数学生对“无手机进课堂”、教室设置“手机收纳袋”“手机回收箱”持支持态度。
2.2.2 职业适应不畅,职业发展受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市场对人才流动逐渐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市场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导致竞技体育所培养的专门型人才逐渐满足不了市场和社会所需,对于运动员在退役后转型到高校体育教师这一群体而言,高校出于发展的需要,会对新入职的教师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这对刚刚完成职业转型且文化知识功底相对薄弱的退役运动员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运动员在角色转换、人际交往、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适应不畅等问题,因此,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均会承受巨大压力,容易导致新入职的退役运动员出现职业适应不良等问题,从而面临职业发展困境。
2.2.3 文化适应不畅。文化适应理论是由加拿大女王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白瑞最早提出的,她认为文化适应是指双向的文化过程以及在跨文化接触后发生的心理变化[8]。在文化适应过程中,交际双方相互谦让、相互调整,彼此都发生改变。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之后,其融入教师职业的过程符合文化适应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白瑞所提出的文化适应策略中的“整合”策略,即当人们既想维持原有文化身份,又希望融入主流社会时,就会选择整合。退役运动员所接受的思想、文化及技能训练方法大多来自于运动队,转型后面对拥有新文化背景的教师职业,两种文化背景均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退役运动员想要完全融入教师职业,必须在保留原有文化基础之上对自我人格、生活习惯、文化知识、社交及对所属群体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进而实现与新文化的融合。但调整程度因人而异,不能够顺利调整、完成整合过程的退役运动员,其文化适应程度低,不能够完全融入教师职业,对自身和职业发展均会造成不利影响。
2.3.1 政策支持导向。为有效解决退役运动员保障问题,加快退役运动员融入社会,处理好转型后的职业发展及适应问题,国务院及国务院相关部委及直属机构在2002年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诸如:《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运动员聘用暂定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的意见》《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上述政策法规的实施对有效改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难”“职业转换不畅”“生计资本低下”“专业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等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支持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任教,一方面是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妥善安置,另一方面也是在新时代为促进“体教融合”政策进一步落实奠定师资基础。在此背景下,势必会刺激学校扩大对体育专门型人才的需求,对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及适应问题展开研究,也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2.3.2 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之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发挥体育育人功效,是实现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9]。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教育目标,这是为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实现进一步发展而作出的具体要求和长远规划。相比传统体育工作而言,新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实践意义,要求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在原本仅需要教会、练习的基础上拓展带队参赛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备一定的参赛经验。为达成学校体育工作的既定改革目标,匹配一批具备高水平运动能力且拥有丰富参赛经验的体育师资显得尤为必要[10]。退役运动员作为对国家在政治、经济以及体育竞赛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特殊群体,其自身具备新时代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在专业知识、参赛经验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优势,是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壮大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合适人选。
2.3.3 体育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之需。目前,由于院校间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部分院校未充分重视体育师资人才实习实践技能下滑的现实情况,相关课时比例出现失调,导致所培养的体育师资人才术科能力未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高,总体实习实践能力有待提高[11]。体教融合政策实施后,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逐步提升,在学校内开展高质量的竞赛与课余活动,组建代表队参加区域乃至全国性的比赛将成为常态,而现有体育师资队伍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完全实现对学生提供丰富参赛经验的传授与专业动作的指导,这就意味着必须提高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退役运动员常年从事某一项运动的练习,其独到的见解与丰富的参赛经验恰好吻合体教融合政策实施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通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系统做好运动员在任教后的辅助性培训,最大程度发挥其自身价值,对迅速壮大体育教师队伍规模,提升体育师资队伍水平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2.4.1 舆论方面。社会大众对运动员职业缺乏全面认可。近几年,随着“体育强国”和“全面健身”计划的提出,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再次迎来发展的热潮,群众被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对运动员的关注度也日渐提升。由于运动员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奥运冠军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他们的竞赛成绩、生活状况备受大众所关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大众对整个运动员群体的认知。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运动员在退役后都能得到保障,一些运动员从曾经光鲜靓丽的竞技舞台退下,不少人的生活随之步入低谷,退役后面临的仍然是就业与转型的压力,因此会出现一些昔日被光环所围绕的运动员在退役后从事与退役前身份、地位不相符的工作,而正是这一现象导致了大众对运动员群体保障认知的怀疑。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虽然国家在运动员保障及退役转型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但社会舆论对运动员的影响不可忽视,转变大众对运动员群体的认知,化舆论为支持,将对退役运动员实现转型后良好发展起到莫大的帮助。
2.4.2 工作方面。同事间职业技能存在差距。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是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科学、技术及教育的最高发展水平[12]。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高标准,高校在师资选拔与要求上进行了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调整,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大多拥有硕、博文凭且自身经历丰富,能够承担起对高素质人才的教学任务。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多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学校体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出新要求,为此高校在体育师资队伍组建中大多选取高学历、高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专门型人才来担任教学任务。如此一来,同事之间鲜明的对比便对转型到高校体育教师岗位且职前拥有特殊经历、运动技能水平高但文字和科研功底薄弱的退役运动员来说造成了职业发展的压力。
2.4.3 评价方面。缺少对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教师后的定量性评价。教师职业发展的评价研究不仅是理论层面需要研讨的话题,更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认识和了解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难题,掌握各因素对教师群体所产生影响的大小,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适应力和职业获得感[13]。纵观当前关于教师职业发展评价的研究,涉及科目众多,评价条目根据各科目课程特点略有不同,但总体相差无异。关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评价的指标研究大多集中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14]、工作压力[15]、对教材结构的分析和处理能力[16]等,但其中对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这一群体的职业发展评价研究却寥寥无几。当前退役运动员转型教师后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对应评价体系不应与普通体育教师同日而语,在培养内容上要有所区分,当前对应评价指标的缺乏不利于准确发现该群体在任教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限制了自身潜力的深度挖掘,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师群体总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图1 层次分析结构图
根据表2AHP指标衡量标度,运用德尔菲法对图1中各组要素间进行两两比较,通过四轮调查反馈得出各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以S组要素为例,两两间进行比较得出判断矩阵(表3)。
表2 AHP 指标衡量标度
表3 S组要素间判断矩阵
经计算,S组判断矩阵一致性=0.0825<0.1,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按照此计算方法,分别对剩余组别矩阵的权重和一致性进行计算(表4-7)。
表4 S组判断矩阵分析结果
表5 W组判断矩阵分析结果
表7 T组判断矩阵分析结果
表8 矩阵指标权重总排序
令要素的作用大小为力度,各要素的力度计算公式为:
力度=权重×估计强度
其中,力度的绝对值代表要素的强度大小,最后各相同要素间求和得出该类要素的总力度。
3.2.1 SWOT策略四边形。由表9数据可知,机遇O总力度的强度最大,以要素S和W的总力度为横轴,要素O和T的总力度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四个要素的力度值坐标分别为:S’(4.3476,0)、W’(-3.5323,0)、O’(0,4.8993)、T’(0,-3.2469),将各坐标点连接可得到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发展的策略四边形(图2)。
图2 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发展策略四边形
表9 各组力度计算结果
3.2.2 策略类型的选择。以所构建SWOT-AHP模型中策略方位角θ为判定策略类型的依据(增强型策略、扭转型策略、渗透型策略、紧缩型策略),以模型因素总体强度系数ρ预判策略强度,在坐标系中确定坐标(θ,ρ),以此为依据判定策略类型和策略强度,从而确定相对应发展策略。
由图3可知,经过演算得出坐标(θ,ρ)=(63.8°,0.6573),位于坐标系第一象限。该象限位于SO增强型策略区,该象限因素强度值较大,说明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后其职业发展外部有利机遇较多,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也很明显。由此,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体教融合”策略,学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阶段,退役运动员作为壮大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快速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水平的专业型人才,转型后其职业实现良好发展应选择以“增强型”策略为主,其余发展策略同步开展的培养对策。
图3 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发展策略四边形
退役运动员在转型到高校体育教师岗位初期,其竞争者主要是身边毕业于师范或非师范类体育专业,已经具备完善的体育教学技能或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17]。与之相比,入职初期的退役运动员虽已具备教学资格,但除自身技能、训练及身体素质等优势之外,在教育教学、课程安排、科研能力等方面与同事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继续沿用学校为推进体育工作发展而对体育教师下达的教学及科研指标要求,不仅会因人才培养的同质化而抑制退役运动员优势的体现,还将对退役运动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压力,阻碍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
因此,高校应当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树立“求同存异”的思想,走差异化人才培养路线,即灵活掌控对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与要求,不把教学和科研成果当做体育教师发展与评价的唯一指标,而是在保持体育教师基本技能得以锻炼与提升的基础上有侧重地发挥不同人才的各自优势,在落实“体教融合”政策的前提下,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指标要求,积极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加快高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筹办,划分体育教师公共体育课教学与高水平运动队教学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退役运动员人才的自身优势,为其职业发展搭建平台,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助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涵[18]。作为政府理应承担责任,有步骤、有阶段、有重点、有层次地落实和完善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施在特定时段(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以拓展运动员额外就业技能为着力点的内涵发展策略,定向培养退役运动员除职业发展所需技能,提升社会适应及职业适应能力。此阶段为基础阶段,政府应结合高校现实需求同运动队一道继续完善退役运动员在职业转换过渡期内的“运动员退役转型职业能力培养计划”,尤其注重退役运动员对各运动项目基本知识的广泛涉猎,以应对高校多样化的体育项目课程教学,其次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初步转变运动员训练为主的刻板观念,逐渐引导其思想向教学为主转变。
第二步,高校应承接政府与运动队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转换技能培训,对即将入职的退役运动员,高校应对其实施阶段性培养计划,第一阶段为入职初期的职业适应阶段,此阶段退役运动员应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与自我调整,适应工作环境与人际交往,对后期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与认知;第二阶段为初期过后的技能拔高阶段,此阶段退役运动员已经初步了解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环境和特点,对自身某些知识的漏洞和技能的缺失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此时高校应当在体育教师队伍中开展“以老带新”的新教师培养策略,鼓励新教师多学多问,尽快提升自身技能,其次适当对新教师安排教学及科研任务,为其职业发展提供锻炼的机会与平台。在对退役运动员教师的阶段性培养过程中,彻底转变其训练为主的刻板观念,适应并融入教师角色,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体育教师。
近几年,随着在运动员群体中发生的一些异常现象如运动员违反竞赛规则、运动员退役后生活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大众对运动员职业的舆论程度有所增加认可程度不一,由此也导致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之后,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对其职业发展造成一定威胁[19]。其次,面对入职初期与优秀同事间职业水平的差距,退役运动员容易产生自我怀疑与否定,如若不及时干预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整体的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为有效预防及缓解此类问题,首先在依托现有促进退役运动员培养与发展政策的同时,学校层面要实施以保持并发展运动员现有优势为基点的多技能发展策略,结合职前培养为入职初期的退役运动员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技能及科研能力培训,助力其尽快适应教师角色转换,增长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方面才能。打铁还需自身硬,退役运动员此时也要以自身为基点,依靠过人的毅力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全方面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对标市场对高素质人才和体育人才的需求条件,保证自身必备技能得到发展并逐渐掌握的同时,努力学习更多实用技能,靠实力扭转大众对转型到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退役运动员的固有认知,逐渐满足社会和学校对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求。
非均衡发展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要求设计上,对转型高校体育教师的退役运动员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求够用而不求广博,求精深而不求浅泛,突出退役运动员在部分专业技能上的专尖深,而不是进行大而全的要求[20]。如在当前国家对学校体育事业发展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组建进程日渐加快的趋势下,高校刚好可以此为契机,根据退役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最大程度挖掘其自身价值,着重引导其发挥自身优势,使运动员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校特色运动项目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非要求其达到过高科研水平,如此一来,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将大有可为。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深度改革,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将在学校体育改革洪流中承担起重任。从SWOT-AHP分析视角全面分析退役运动员在转型高校体育教师过程中所存在的优劣势及机遇与挑战,通过咨询、整合相关领域内专家意见,科学选择退役运动员转型后实现职业顺畅发展的相关策略,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同步分析,为提高退役运动员转型高校体育教师培养的“质”和“量”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