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的机制、经验与策略

2024-03-05 03:25李朝毅杨海燕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体育赛事共生

李朝毅,杨海燕,2

(1.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大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各国展示自己国家形象、推广城市品牌和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大型体育赛事一般指各级各类综合性的运动会和洲际、世界性的各类综合性运动会,或由世界体育组织举办的有较大影响的单项赛事等[1]。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赛到各类联赛、锦标赛,这些体育赛事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显著,例如游客流量增加、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等,无疑为东道主国家和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这些赛事的举办也伴随着各种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废物排放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压力。因此,如何提升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的共生效益,已经成为了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中国式现代化一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会降低经济发展速度,而是会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收益。我国近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赛会议程始终贯彻“绿色”“低碳”主题,是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范例,为举办城市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提升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即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生态效益,使得赛事的举办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1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的内涵

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方面[4]:直接经济效益是指举办赛事所获得的经济收入与赛事运营成本的比值;而间接经济效益是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发展,包括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就业、带动消费、推动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等方面。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区域的生态环境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赛事的经济潜力,同时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效益是指对举办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变化,包括一系列影响和效果,能够积极改变举办城市的生态环境。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学界对共生效益展开了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共生效益进行了界定。例如,吴文东(2007)从共生体的投入产出比对共生效益进行了分析[5];席旭东(2009)运用生态效率和产业集聚原理对矿区共生效益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6]。王曙光,李桂香(2013)等则认为共生效益的内涵应当是产生共生后带来的利润,或是因共生而减少的投入与形成共生关系所投入成本的比值[7]。大部分学者认为共生效益涵盖生态与经济效益两方面[8]。综上,可以认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是为提高赛事的质量、服务赛事高质量发展,在办赛过程中通过合理统筹规划、采取相应措施,增加赛事收益,减少赛事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和优化,从而保证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将为举办城市和社区带来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参与者和观众提供难忘的体育盛事体验。譬如,北京冬奥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作为办赛理念,在赛事运营方面,北京冬奥会在低成本的消耗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赛事带来的污染。赛事的举办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与环境治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缓解了区域内的就业压力;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更新,同时推动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带动了城市居民的绿色消费。

2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的机制

2.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赛事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机制

Rapport和Friend(1979)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在城市生态与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该模型使用“原因-效应-响应”这一思维逻辑,体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人类通过各种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其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同时又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从而改变了自然资源储量与环境质量,而自然和环境状态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福利,进而社会通过环境政策、经济政策和部门政策以及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变化而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压力——状态——响应”关系。该理论框架涵盖人类活动的“压力源”、环境压力、环境响应以及人类群体和个人响应三个指标[10]。压力指标表示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状态指标表示在特定时间阶段内的环境变化情况;响应指标表示社会以何种方式来减轻或阻止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该模型可用于解释大型体育赛事生态与经济效益共生的机制。大型体育赛事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与生态效益发展往往并非同步,在大型体育赛事办赛过程中,能源消耗、交通运输、装备生产等一系列与赛事有关的社会活动均会对办赛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产生压力,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效率导向及环境治理等适当响应,来减轻甚至预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缓解压力,进而提升赛事经济与生态的共生效益。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大型体育赛事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对生态压力做出合理响应。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形成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的基础是赛事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发了对生态效益的追求。赛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作用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波动和调整后才能达到平衡,这种共生的机制是由于系统内部运转形成的,但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赛事各种效益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来达到,赛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具有互补性和互利性。赛事驱动城市高效发展是追求发展速度,同时注重和谐发展则是要求其具有平稳的发展状态。赛事的经济效益将促进城市发展高速、高效,赛事生态效益将促进城市和谐共生。大型体育赛事需在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将赛事的综合效益得到最大化。

图1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大型体育赛事生态与经济效益共生的机制

2.2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的提升过程

经济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环境治理效果,而环境质量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提升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共生效益,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经济生产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11],通过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利用来减轻经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同发展。赛事推动下的城市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的提升过程包括:第一,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促进。大型体育赛事通常会带来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12]。同时,为了保证赛事的成功举办,办赛城市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如加强垃圾处理、改善空气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等。这些工作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促进。第二,优化城市经济与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促进赛事可持续发展。大型体育赛事通常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负面影响。为了促进经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提升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办赛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推广绿色能源、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等,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系统的优化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生态系统文化价值与城市经济文化产业的共生发展。大型体育赛事通常会带来丰富的文化活动,如体育消费节、展览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城市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形成生态系统的文化价值与城市经济的文化产业的共生发展。

3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的经验

3.1 把控碳排放量,贯彻节俭办赛理念

碳中和目标具有强大的约束性和指导性,达到碳中和目标的前提是控制碳排放量[13]。碳排放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个区域或组织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可以通过监测和分析碳排放量,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措施,可促进赛事的经济效益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量是衡量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指标。通过监测和分析碳排放量的变化,可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从而评估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监测碳排放量可以帮助评估不同行业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碳排放量,可以识别高碳排放的领域和过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碳排放,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促进赛事的生态效益。

近年来我国举办的体育盛会如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都做到了严格把关碳排放量,贯彻节俭办赛理念。在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专门举办了一场践行亚运村绿色低碳生活的活动。各个国家代表团代表、志愿者及低碳账户赞助单位等参与活动。为倡导绿色低碳,亚运村开展低碳账户、光盘回收、无塑料购物、绿色骑行、空瓶回收、垃圾分类以及参与无废生活体验等19种绿色行为,倡导累计低碳积分,践行亚运村的绿色低碳生活[14]。该智能化的账户推出以来,累计有1.5万以上新用户注册,参与活动的人次超过64万,减少的碳排放量超过15吨。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减少塑料等低碳行为的参与人数超过16万人。

成都大运会筹备期间,成都市召开筹备工作调度会,旨在向全世界展现大国风范。要注重将筹备大运会、举办世乒赛积累的成果运用好,形成合力完成好各项筹备任务[15]。会议提出了“节俭精简绿色、充分展现文化特色和青年特点、坚持全周期办赛、树牢底线思维”的四大办赛理念。统筹兼顾,政策先行。为了保证节俭办赛和可持续办赛计划的完善和落实,大运会领导小组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政策,旨在推动赛事可持续发展和在办赛过程中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协同发展。成都大运会绿色节俭办赛效果显著,全过程碳排放量为37万吨,并基本实现碳中和,全面完成了环境质量保障目标任务,大运会期间全市空气质量实现全优良,PM2.5浓度全优。

3.2 全民参与,共商共建共享赛事生态体系

当前,大规模体育赛事生态治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方式,正处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初级阶段。政府为该治理方式的主要策划者,但仅靠政府的力量独立完成赛事的生态治理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可动用的人力和物力非常有限。将生态理念植根于经济、社会、生态保护和政府管理等多个领域[16],调动社会积极性,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解决赛事带来的环境压力,是各个国家的常用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政府主导、企业为骨干、社会体育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环境治理,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指导思路[17]。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所蕴含的生态观念决定了其在生态治理方面有其独特性,不仅需要关注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还需要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融合。此外,利用城市地理特征发展生态赛事有助于将自然环境转化为经济资源,并倡导绿色赛事理念以促进人居环境的改善。同时,个人在赛事中的社会责任也需要得到强调,倡导绿色赛事的新风尚。例如,杭州亚运会的参与主体包括主办方、参赛选手、赛事志愿者、媒体、赞助商、政府等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主办方负责赛事组织和管理,参赛选手是比赛的主体,赛事志愿者提供服务支持,媒体传播赛事信息,赞助商提供赞助资金和营销支持,政府提供扶持和保障等。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下,亚运会形成了一个共建共享的赛事体系。各方共同制定比赛规则和赛事标准,共同承担赛事费用和风险,共同推广赛事和增加赛事影响力,共同开发赛事市场和拓展赛事商业价值等。在城市生态方面,亚运主办方举办绿色低碳活动并积极参与及推广低碳账户的志愿者、积极为低碳账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亚运会赞助企业及亚运村服务单位颁发了杭州亚运会云上亚运村“绿色推广践行者”“绿色共建者”证书。

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和共建共享赛事体系的实现,亚运会得以稳定发展,并带动亚洲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各方的利益需求,实现了资源优化、风险分担、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等目标。

3.3 落实可持续办赛,推动城市绿色转型

绿色举办大型赛事是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赛事筹备、举办和后期管理过程中采取绿色环保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举办大型赛事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和资源来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第一, 合理规划赛事场地和交通路线,减少不必要的交通运输,降低资源消耗。主办城市可以在体育场馆、酒店、交通设施等方面采用节能技术和设施,如使用低碳材料、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太阳能发电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第二, 建立完善的观众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大型赛事吸引了大量观众和运动员,其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系统造成压力,增加了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主办城市可以鼓励和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减少汽车使用。

第三, 绿色举办大型赛事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主办城市应加强对赛事场地周边环境的保护,包括水体、植被、野生动物等。同时,在赛事筹备和举办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和影响。赛后,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为城市增添更多的绿色空间。

第四,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活动,大型赛事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绿色举办大型赛事,主办城市可以向其他城市、组织和企业展示绿色转型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成果,激发其他地方的学习和效仿意愿。同时,主办城市还可以吸引环保科技、绿色产业等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发展,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例如,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对成都市城市产业带来了多方面的促进作用,首先是旅游业的增长,大运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媒体关注,2019年大运会期间,成都接待游客达到了1.4亿人次。这一活动推动了旅游业的增长,为成都市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其次是体育产业发展,大运会的举办促进了成都的体育产业发展。体育场馆建设和赛事举办催生了相关产业,如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培训等。数据显示,大运会后,成都的体育产业规模增长了30%。

3.4 科技创新赋能,深化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成果

首先,科技对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带来了显著的提升。通过科技创新,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运营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18]。例如,在赛事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的设计和施工管理,降低成本和人力投入。同时,智能化的票务系统和赛事管理平台可以提高票务销售和赛事组织的效率,实现更好的票务收入。此外,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精准的营销和赛事推广,可以扩大观众群体,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赞助商,进一步增加收入来源。

其次,科技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也对生态效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赛事场馆建设和运营中,使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另一方面,科技的应用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环保选项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推广使用电动交通工具、开展低碳出行倡导等,都有助于降低碳足迹和环境污染。例如,北京冬奥会就充分利用了科技创新,呈现出令人瞩目的科技亮点。开幕式和闭幕式利用各类高科技手段,如激光投影、LED屏幕等,打造视觉盛宴。同时,使用全新的数字技术和燃放器材,呈现出壮观的焰火表演。科技对体育赛事的赋能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成果,它推动了体育赛事的发展和创新,提升了观众体验,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的策略

4.1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办赛理念

绿色低碳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办赛理念,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目的在于保护环境、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体育赛事的可持续性。具体而言,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首先,绿色低碳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运动员、观众和工作人员的交通和住宿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通过采用节能措施、使用环保材料和推广低碳出行等方式,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其次,绿色低碳可以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观众和运动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向他们宣传环保理念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可持续社会的发展。第三,绿色低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绿色低碳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同时,它也可以降低赛事成本,提高赛事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最后,绿色低碳可以增强体育赛事的可持续性。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绿色低碳可以提高赛事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通过采用环保措施和低碳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赛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绿色低碳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办赛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强体育赛事的可持续性。在未来的体育赛事中,绿色低碳将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趋势。

4.2 多元主体参与共建赛事体系

多元主体参与共建赛事体系是指在大型体育赛事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各种不同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民间团体等)参与其中,共同协作和合作,共同推进赛事的发展和进步。这种模式的出现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交流、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互动,使得赛事体系更加开放、包容和多元化。

首先,它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各种不同的主体都拥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包括场馆、设备、资金、技术、媒体等。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其次,促进信息的交流。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各种不同的主体都需要相互沟通和协调,以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沟通和协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促进技术的创新。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各种不同的主体都拥有不同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包括场馆建设、赛事组织、媒体传播等方面。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可以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创新,推动赛事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因此,多元主体参与共建赛事体系是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可以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创新和社会互动,实现赛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4.3 把握赛事契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

把握赛事契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是指利用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推动城市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城市作为主要的承办方,承担了举办赛事的重要责任。通过在赛事中推动绿色发展、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措施,可以促进城市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首先,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城市需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施来满足赛事的需求。通过在赛事中推广绿色理念和技术,可以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保建设等方面。其次,城市需要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施来支持赛事的顺利进行。通过在赛事中推广技术创新和绿色技术,可以促进城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城市需要承担各种责任和义务,包括环保、安全、交通等方面。通过在赛事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城市作为主要的承办方,可以通过举办赛事和推广绿色理念,提高城市的国际形象和声誉,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4.4 科技赋能赛事生态效益

科技赋能赛事生态效益是指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运营效率,促进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的实现。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科技赋能可以提高赛事的安全性、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降低赛事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赛事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场馆、设施和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赛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效率是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科技手段,可以实现赛事组织和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赛事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第三,用户体验是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最后,它可以降低赛事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

因此,科技赋能赛事生态效益是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可以提高赛事的安全性、效率和用户体验,降低赛事的碳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赛事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5 结 语

大型体育赛事作为全球范围内受关注的盛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体育赛事也应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采取多种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经济与生态共生效益的提升为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的考虑,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和措施,确保大型体育赛事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此为契机,我们有信心将来能够更好地探索大型体育赛事经济与生态效益共生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体育赛事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巧用“体育赛事”解释相遇与追及的两类典型问题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畅聊体育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