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干预

2024-02-29 09:39林丽娅吴艳如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5期
关键词:胃脘艾灸脾胃

林丽娅,吴艳如

福鼎市医院中医内科,宁德 355200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可伴有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该病临床常见,发生率近年来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1]。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失调是胃脘痛的重要病因之一,而脾胃虚寒则是脾胃功能失调的典型表现,其主要是脾阳虚弱、胃气不足,导致寒湿郁滞于脾胃,引发腹痛不适。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中医治疗方法,旨在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3]。其中,穴位贴敷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中药贴剂,药物通过经络途径渗透进入体内,以温暖脾胃、驱散湿寒,而缓解胃脘痛等症状。而艾灸则是运用艾叶燃烧产生的热力作用于特定穴位,以温暖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进而改善脾胃虚寒症状[4]。为进一步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护理中的应用,我院中医科在2021 年2 月至2022 年11 月期间接诊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抽取其中68 例作为分析对象,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2 月至2022 年11 月期间福鼎市医院接诊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8 例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 例,男性24 例(70.59%),年龄25~67 岁,平均(44.36±3.26)岁,病程1~5 年,平均(3.60±0.23)年;观察组:34 例,男性23 例(67.65%),年龄24~68 岁,平均(44.28±3.43)岁,病程1~4 年,平均(3.22±0.25)年;两组基础资料经处理后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内科学》胃脘痛诊断标准;②经中医辨证分型属于脾胃虚寒型;③相关药物无过敏;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排除妊娠期女性;②具有严重精神疾病;③恶性肿瘤性疾病;④肝肾功能严重障碍;⑤血液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本研究经福鼎市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及护理,包括抗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酸以及胃黏膜保护等。注意治疗期间常规指导患者药物服用情况,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忌暴饮暴食、忌辛辣。

观察组:实施中医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护理干预。(1)中药穴位贴敷:选择药材黄芪30 g,白芍20 g,吴茱萸20 g,桂枝15 g 及干姜10 g,对其进行研磨成粉状后,加以新鲜的姜汁将其搅拌为糊状,然后将适量药膏放置在一次性的贴敷上,选择足三里穴,大椎穴,关元穴等穴位进行贴敷。每日上午进行贴敷,每日一次,每次存留时间4~6 h,贴敷前,确保患者的皮肤无污垢和油脂,有助于更好地吸收中药贴剂。

(2)艾灸:在贴敷之后,将准备好的艾灸固定在贴敷的穴位上,进行20 min,然后继续穴位贴敷4 h左右,敏感肌肤可保持继续2 h,以皮肤见红为宜,每日一次,治疗14 d。

(3)护理干预。①贴敷前健康教育。a.患者综合状况评估: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感染性疾病或急性发热症状,以确认患者在此时是否适合接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b.过敏反应和禁忌证评估:护理人员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曾经对任何药物或中药成分产生过敏反应,以及是否存在任何禁忌证,如皮肤病变或有出血倾向,以避免潜在的治疗风险。c.特殊体质考虑: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是否有特殊体质,例如过敏性体质或瘢痕性体质,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d.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重点讲解中医穴位贴敷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以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和预期效果。e.洗澡和着装建议:告知患者在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的当天提前洗澡,以确保皮肤清洁。此外,建议患者穿宽松的深色衣物,有助于贴敷中药并防止衣物污染。②贴敷指导:引导患者采取便于进行治疗的正确体位,进行贴敷前,必须对贴敷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中药贴敷可将药膏放置在一次性辅料中,更容易进行贴敷。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在贴敷治疗期间,必须确保贴敷部位的皮肤干燥。如果发现皮肤变得潮湿或受到污染,必须及时更换一次性贴敷材料。③穴位贴敷后的注意事项:及时、详细地告知患者,穴位贴敷治疗后,局部皮肤组织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轻度红肿或潮红等。这些反应通常是正常的药物刺激反应,但需要强调保持贴敷部位的干燥,不要用手抓挠局部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或止痒药物,以免对皮肤造成不良刺激,且要避免贴敷部位受到冷风直吹。④饮食指导:提醒患者在贴敷期间避免食用生冷、煎炸油腻、辛辣食物以及发物,如牛羊肉、鱼、虾、蟹、韭菜等,建议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熟食、姜汤等。⑤艾灸护理。a.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患者如感到热量难耐,可能表明压缩的厚度或离皮的距离不合适,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压缩的位置,使其离皮肤的距离更远,以降低灼伤风险。b.清灰处理:艾灸过程中压缩的一端会产生灰烬,必须及时清理以防止灰烬掉落到患者身上或床上,不仅可以确保治疗的卫生,还可以降低火灾和烫伤的风险。c.处理水泡:如有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水泡,如果水泡较大,可以刺破水泡并用碘伏消毒,保持水泡区域干燥,以促进愈合;小水泡不需要特殊处理,通常会自行缓解。d.休息和调整:如在艾灸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疲劳或热量不适,可根据需要调整压缩的位置和离皮的距离,以确保患者中途休息时能够更好地耐受治疗过程中的热量。e.安全性优先:护理人员必须始终将患者的安全置于首位,确保压缩厚度、离皮距离和治疗时间都在可控范围内。f.沟通:询问患者是否感到疼痛、不适或其他异常感觉,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来调整治疗方式。⑥情志护理:在中医传统理论中,情志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患者来说,其常常伴随着忧虑焦虑、情绪低落等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病情。首先,要重视患者的情感表达,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诉说,并提供理解和支持,有助于释放负面情绪,减轻情感压力;其次,情志护理也包括情感引导和调适,护理人员可以教导患者一些情感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放松法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感波动。此外,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体内气血畅通,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注重饮食营养,避免食用寒凉食物,以维护脾胃的健康。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以下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证候量表评估干预前后两组证候积分,包括,反酸、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根据严重程度分级,0 分无症状,3 分代表轻度,5 分代表中度,7 分代表重度。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为严重[5]。

(2)生活质量评分:以简明健康情况量表(SF-36)[6]进行评价,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精力、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每一项条目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3)护理满意度:以本院护理部自制的调查问卷,根据问卷星结果进行评价,信度系数为0.936,效度为0.875,调查内容包括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专业水平、操作技能,每一项条目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佳。

(4)VAS 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评分范围为0~10 分,其中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4~6 分为中度,7~10 分为重度[7]。

(5)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口干、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8.0 软件进行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反酸、胃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比较无差异(均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精力、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健康状态)比较无差异(均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积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满意度方面,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专业水平、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VAS 评分变化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VAS评分为(7.68±1.47)分,对照组为(7.59±1.26)分,两组对比无差异(t=0.271,P=0.787);干预后观察组的VAS 评分为(1.38±0.58)分,低于对照组的(3.58±0.75)分(t=13.530,P<0.001)。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头晕1 例(2.94%),无口干、皮疹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发生口干、皮疹均为3 例(8.82%),头晕2 例(5.8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275,P=0.012)。

3 讨论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是脾胃生理功能失常所致的一种常见临床病症,通常伴随着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关键器官,当脾胃功能减弱或失调时,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导致食物停滞引起胃脘不适。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也常与外界寒邪侵袭有关,受寒湿环境、食物或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寒气入体,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8-9]。而胃脘痛通常表现为隐痛、胀痛或空腹痛甚,可持续或间歇出现,常伴有嗳气、胃胀、胃酸逆流或腹胀感觉,如有腹泻或腹痛症状,也与脾胃虚寒有关。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病因病机[10],主要是因寒邪入侵,伤害人体的脾胃阳气,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胃脘痛等症状,书中强调通过祛寒温胃的方法来治疗。《金匮要略》也有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描述[11],书中提到,脾胃虚寒型疾病常常受到寒湿邪气的侵袭,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胃气不运,引发胃脘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关键是温阳健脾,祛除湿寒。

本文采取的中药穴位贴敷与艾灸结合护理干预,其优势在于:首先,可以综合运用中药的温补、活化气血的特性和艾灸的温热、促进气血流通的特性,增强治疗效果;其次,中药可以通过贴敷渗透皮肤,直接作用于穴位和病灶,艾灸则能提供持续的温热刺激,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能够更全面地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病因进行治疗。中药的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病情,有针对性地调理脾胃功能,同时,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扩张血管,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胃脘痛和其他消化不良症状。与口服药物不同,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治疗不会引起胃不适或药物味道,也没有针刺疼痛,可以减少对内服药物的依赖,从而降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12]。通过结合护理干预,宣教教育,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认知度,采取情志护理,通过积极的情感引导、情感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康复。

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说明中药穴位贴敷和艾灸护理干预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症状改善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疼痛、恶心、腹胀和腹泻等症状,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显著。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积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果表明中医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症状,还对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观察组的患者在心理、生理、情感、社交和健康方面都取得了更好的结果。观察组在满意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VAS 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此结果说明中医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护理干预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优越性。这种综合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改善疼痛症状,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在实施中药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后,强化护理干预,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胃脘艾灸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