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天悦
(肥西经济开发区华南城小学 安徽合肥 231200)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集中关注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与主题,设计驱动性问题,学生自主或合作解决基于项目任务的问题,生成知识和培养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关联,突出了课程的丰富性、综合性。项目化学习这种贴近生活、突破分学科教学局限的学习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高度契合。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与创造性,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教师横向地考虑整个小学美术教育体系,突出结构性学习,系统发展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项目化学习,简称PBL,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项目,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科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围绕主题参与严谨且持续一段时间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寻找资源、运用信息;项目涉及真实生活,有场景、有任务、有质量评判标准,学生在各个任务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有想法、有决策、有反思、有分享或展示,从而生成学习的内驱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此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根据真实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建构课堂,设置任务,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机会。每位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都可以作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贡献,提高合作和实践能力。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有兴趣,就会更加主动地完成任务。项目化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相沟通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
笔者在美术实际教学中发现,当前美术课程依然呈现出四大模块、三维目标的面貌,美术教学“碎片化”,缺少明确的单元联系。以“剪纸”一课为例,剪纸内容在小学多个年级的美术课中都有所涉及,从单元主题上来说,年级跨度较广,学生联系旧知识的难度较大。
由于受学校分学科教学的限制,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单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浮于表面。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是以被动接受现成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较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美术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于小组的贡献较少,小组合作往往是能者多劳,缺少真合作。
针对这些情况实施项目式学习,集中关注学科或跨学科的核心概念与主题,能够促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解决真实问题的同时,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项目化学习主题的确定要联系生活,宏观分析教材。以“剪纸”一课项目化学习主题的确定过程为例,教师分析了美术教材中“百变团花”“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剪纸中的古老记忆”等内容。课标学习任务:第一学段,学生需要体验学习制作中国传统工艺;第二学段,学生能用传统工艺的方法制作工艺品;第三学段,学生能对保护传统工艺提出看法与建议。结合课标要求,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确定了“民间艺术一绝——剪纸”项目化学习主题。
在“家乡”一课的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分析了六年级教材中有关家乡的系列内容,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课标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确定了“我爱我们的家乡”项目化学习主题。
项目化学习的宗旨是落实核心素养,学习目标要对应文化理解、审美感知、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四大核心素养。如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单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了六年级“我爱我们的家乡”项目化学习目标(见表1)。
表1 六年级“我爱我们的家乡”项目化学习目标
项目化学习要从设计真实情境的驱动性问题开始。驱动性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项目化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有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民间艺术一绝——剪纸”项目化学习为例,教师结合学习目标和临近春节,家里、学校里、商场里、大街小巷里到处都装饰窗花剪纸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什么是剪纸艺术?”这一驱动性问题;基于真实情境,学生提出了“窗花里的图案表达的什么意思?”这一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这个问题紧扣项目化学习目标。教师以此为出发点设计学习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收集各种窗花照片的同时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素养。
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和任务时要注意:
1.问题要有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
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个体,应该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教师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候要承前启后,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引导学生系统地建立学科知识结构。
以“民间艺术一绝——剪纸”项目化学习为例,教师设计了精细化的驱动性问题:
第一节,以“剪纸的工具有哪些?”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走近剪纸艺术,寻找资料了解剪纸的起源、历史变迁,认识并尝试使用剪纸工具。
第二节,以“最早的剪纸是什么?”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通过魏晋文物找到最早的剪纸形式——团花,学习团花的折叠剪法。
第三节,以“剪纸中的图案是什么意思?”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种剪纸艺术作品,了解剪纸中图案的吉祥寓意,以及各种事物组合的新寓意。
第四节,以“剪纸中的红与白有什么不同?”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学习不同剪纸技法。
第五节,以“什么是抓髻娃娃?”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学习民俗剪纸“抓髻娃娃”,了解民间剪纸艺术家的故事。
第六节,以“皮影是剪纸吗?”为问题驱动,拓展剪纸的同源艺术形式——皮影戏,引导学生学习皮影人物三种构图设计。
第七节,以“剪纸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剪纸应用于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中,如抱枕、灯、挂件等,形成文创产品。
从欣赏到绘画再到设计制作,学生在上述过程中系统学习了剪纸,将剪纸艺术实际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文化积淀的创意设计,并且拓展学习了剪纸的同源艺术形式——皮影戏。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剪纸这一民间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2.任务要结合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在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的时候融入跨学科知识,强化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促使学生优化学习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以六年级“我爱我们的家乡”项目化学习为例,教师结合历史、地理、语文、建筑、民俗等学科知识,设计了精细化任务(见表2)。
项目化学习有别于一般学习方式的地方,在于学生最终会形成一个或者一系列成果,主题多样、内容自由、样式丰富,例如图片、绘画、视频、文本等。这就决定了它比一般学习方式更注重评价反思。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从多维度细化标准,构建评价机制,有利于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同伴、老师、家长等等,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的自评、互评和师评,也可以课后利用问卷星进行家长投票评价。评价标准以目标为基准,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多维度评价是促进学生长久发展的有效途径,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反思。以六年级“我爱我们的家乡”项目化学习为例,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项目化学习目标,教师确定了如下评价标准(见表3)。
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对美术知识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作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贡献,在教学互动中培养核心素养,在实践创新中落实核心素养,在评价展示中检验核心素养,在课后拓展中升华核心素养。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充分将美术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技能,让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更科学有效。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美术项目化学习时,要注重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