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朋飞 屈士影
(阜阳市颍东区和谐路小学 安徽阜阳 236000)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相对稳定不变并且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自体关系心理学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说,心理的发展是一直在变化的。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可变性这一特征最为明显,即心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是形成各种心理特质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学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自暴自弃等,需要老师、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其进行心理陪伴和引导,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我们可以依据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进行积极干预,将其引入健全健康的人格发展轨道。
近年来,社会、学校、家庭都呼吁更多地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实际上,小学生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仍然被忽视。一方面,社会普遍认为,小学生天真、认知水平较低、生活环境简单,因此其烦恼较少、压力较小,很少有心理困扰。另一方面,由于家长心理学知识匮乏和相关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和关注不足。然而,许多与小学生有关的让人痛心的事件都在警告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改变观念,真正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以上背景,探讨新时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如何进行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当前的紧迫需求,也是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目标。
本研究选取某学校1~6年级的541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广泛调查。样本分布详见表1。
表1 各年级心理健康普查样本分布
1.问卷设计和实施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问卷调查前,对各年级班级进行随机抽样。然后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员对被测班级进行统一的问卷填写指导,包括答题要求、方法及注意事项。
2.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Excel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识别需要关注和干预的学生。
3.问题解决
对筛选出来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辅导、团体辅导,并邀请家长参加“和谐心田家长成长营”活动等。
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为“自体关系心理学症状自测量表”。该量表主要从焦虑、抑郁、人际交往、强迫、精神病性五个维度来评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共计26个题目。学生根据过去一周的实际情况填写。符合得1分,不符合得0分。总得分在0~3分为正常水平,4~6分需要引起关注,7分及以上需要进行专门的干预和指导。
从图1可以看出,大约91%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大约5%的学生存在轻度症状,约4%的学生表现出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图1 小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
如图2所示,1年级至6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四年级的总得分最高,其次是六年级,而二年级的得分最低。一年级学生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二年级学生。总的来说,除四年级外,其他年级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
图2 各年级症状趋势图
3.高风险学生症状分布
图3展示了得分在7分及以上的21名学生的症状分布情况:焦虑占27%,强迫占21%,抑郁占19%,人际交往占16%,严重问题占17%。
图3 7分及以上学生症状分布
本次研究结果揭示,小学生心理困扰的总体得分趋势呈现缓慢上升的特性,尤其是四年级学生各项因素(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强迫行为、人际交往、严重问题)的得分最高,这暗示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困扰更加显著。
有研究者提出,四年级是青春期早期,是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从儿童期向成人期心理过渡的起始阶段。这个特殊时期,学生正在经历从儿童社会认知方式向成人社会认知方式的转变。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闭锁性和动荡性,同时,青春期初始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存在时差,可能会导致心理与生理的不平衡,从而使得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本研究基于“自体关系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四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早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尝试独立。若早期人格发展未能完善,他们可能无法自行应对青春期的各种挑战,这就可能导致各种心理困扰的形成,例如课业压力感增加、人际关系冲突增加,甚至部分学生可能出现调节能力差、适应困难等现象。因此,相较于其他年级,四年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四年级症状达到高峰后,五年级总体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随着青春期的发展,学生心智得以成长,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因此在四年级症状高峰之后,五年级开始回落。这也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人的应对能力会得到提升,各种心理症状会相应缓解。
对于六年级学生,虽然其心理困扰相较五年级有所上升,但总体未超过四年级。对于一年级学生,他们的焦虑情绪相对于二年级学生较高,这可能与其刚入学,面临全新环境和规则的适应有关。由此可见,“焦虑情绪”“强迫行为”“抑郁情绪”等因素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出现显著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大约91%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约5%的学生出现轻度心理困扰,约4%的学生出现严重心理困扰,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在校学生的心理困扰,需要从家庭入手,引导家长与学校共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特别开设了“和谐心田家长成长营”,旨在预防潜在问题,同时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家长互助,让家长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感知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看到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到孩子镜映、关爱、认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我还是不错的”这颗幸福的种子,陪孩子健康成长。
当一个孩子心中种下了“我还是不错的”这颗幸福的种子时,他的自体关系就会发展良好,他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认为周围的人都会喜欢他。他不需要别人引导他如何做事,他自己就能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去学习,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做得好、能学得好。这样他就能发展出内驱力,更好地应对挫折。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的自信就会得到加强,他们就会带着这份自信,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从而真正赢在起跑线上。
“和谐心田家长成长营”采用教师推荐和家长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人员招募,实施小班教学,就亲子关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青春期成长、网络危害等话题进行系列培训。每期12次,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半小时。采取“1+1”模式,即“讲座+动力性团体活动”,以期优化家长的育人观念、实践方法,提高家长的科学育人能力,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每期培训结束后,会给评估合格的家长颁发结业证书。目前,第一、二期的100名家长已经顺利完成培训。
本次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后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会扩大研究范围,让更大的样本参与进来,同时对学生症状量表与家长焦虑量表、家长养育质量量表等进行综合运用。
总之,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除四年级外,各类症状均展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为此,教师和家长要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并提供心理陪伴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