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初中家长“教养知能”提升的微课设计与实施

2024-02-27 13:33廖夏俊 丁岑维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微课

廖夏俊 丁岑维

[摘要] 针对“双减”背景下家长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围绕家长“教养知能”这一核心概念建构微课内容。在微课的开发设计上体现共情、走心,在微课内容构建上促进赋能、成长,在微课实践策略上注重沉浸、参与。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慕课式学习、社群化分享和个性化指导促进家长“教养知能”的提升,发展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丰富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家校携手、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初中家长;“教养知能”;微课;协同育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見》(简称“双减”),旨在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精神压力;2023年1月,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探索创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对我校家长的相关调查显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诸多担忧。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在科学育儿、激发孩子学习动力、手机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中小学校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撑,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既是满足广大学生家长的需求,也是满足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对家长“希望何种途径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85%以上的家长希望由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如何落实好家庭教育,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成为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校每学期均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由心理教师对测验显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访谈。在对三年百余例学生心理评估访谈进行影响因素溯源后发现,亲子关系、人际交往、性格特点、学业压力和生理因素均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最为关键也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为亲子关系。这一结果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提升家长的“教养知能”是培育学生阳光心理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中,家长“教养知能”包含知和能两方面,二者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知是能的基础,能是知的体现。这里的“知”主要包括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孩子身心发展观、亲子沟通的方法观等;“能”主要包括家长的情绪调节力、亲子沟通力和成长指导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成为当下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普遍方式,鉴于传统家庭教育讲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便利,契合信息时代家长的学习偏好,围绕“教养知能”这一核心概念开发系列课程内容,以微课的形式促进家长“教养知能”的提升。

一、共情、走心:基于家长需求的微课开发设计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在开发家长系列微课的过程中,我们立足家长的需求,以家长的视角审视微课主题的设置、微课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方式的选择,最大化地满足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达到内容上的“共情”,实施上的“走心”。

通过近几年与家长的接触和学生案例的辅导,结合调研数据,我们从家长的“教养知能”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形态做了如下表的梳理。

四类代表家庭不同的教育指导需求,为家庭教育微课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基础。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既有共性需求也有个性需求,并且不同类型的家庭均希望学习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家庭教育方法,以解决自身在亲子互动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家长的共性指导需求,微课的目标之一是普及家庭教育的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不论哪一类型的家庭,都希望读懂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身心特点。因此,我们设计了“读懂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发展”“读懂青春期孩子的情绪”等微课,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

针对家长的个性指导需求,微课的目标之二是为不同类型的家长提供所需的指导内容,在微课的内容设计上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类型家长的需求。如在“父母沟通力”的系列微课中,既有基础性的微课“识别亲子沟通中的绊脚石”,又有拓展性的微课“同理心沟通”。

针对家长对于家庭指导实用性的需求,微课的目标之三是为家长提供可落地、能操作的方法,让家长在实践过程中即学即用。如在“爱的五种语言”一课中,为家长提供了五个方面的方法来增进亲子关系。

二、赋能、成长:基于“教养知能”的微课内容构建

开发“教养知能”“知”系列课程时,我们围绕“科学家庭教育观、孩子的成长发展观和亲子沟通理念观”设计了系列微课,如围绕孩子的成长发展观,建构了“读懂青春期孩子”系列微课。

以“读懂青春期孩子大脑”一课为例,首先从初中生家长的养育烦恼导入,引导家长思考青春期的孩子“易冲动、情绪化和爱冒险”背后的原因;接着在“成长规律”这一板块重点讲解青春期孩子大脑的指挥中枢——前额叶发育落后于情绪中枢——杏仁核的发育,因而导致他们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做出冲动行为;最后在“家教有方”这一板块,为家长提供基于孩子大脑发育特点的养育方式建议。

在开发“教养知能”“行”系列课程时,我们围绕“情绪调节力、亲子沟通力和成长指导力”设计系列微课,如围绕亲子沟通力,建构了“父母沟通力”系列微课。

以“爱的五种语言”为例,通过课前调查我们发现,进入初中后,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增多,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家长们迫切希望知道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因此,我们以查普曼博士的《爱的五种语言》一书为理论基础,围绕“情境导入、心理解析和家庭指导”三个方面设计了一节微课,与家长分享五种爱的语言——爱的接触、爱的肯定、爱的时刻、爱的礼物和爱的行动。

三、沉浸、参与:基于知行合一的微课实践策略

围绕提升家长“教养知能”这一核心目标,以“三观三力”为课程内容,探索家长微课的学习方式,经过实践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家长家庭教育微课学习体系图,具体如下图所示。在这一架构中,家长的学习方式主要由在线式学习、社群化分享和个性化指导等部分构成。

1.在线式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普遍方式,通过当下流行的微课形式助力家长课程的顺利开展。实践过程中,首先通过之江汇、微信群等平台发布课前任务,引起家长的学习兴趣和困惑;之后推送微课视频让家长自主学习,发现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通过后台提交,以便教师后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2.社群化交流。社群化交流主要通过建立微信群、钉钉群等方式为家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弥补微课学习被动接受的不足。如我们建立了“智慧父母学堂”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家长可以反馈微课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或者分享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通过群内的互动讨论,既可以由教师答疑,也可以让家长们相互分享经验,以达到互助解决问题的效果。此外,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还会进行网络直播,对家长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直播解答。

3.个性化指导。经过前面的在线式学习和社群化交流,家长将所学的理论或技能运用于家庭教育实践当中,在此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会得到个性化指导,可以通过微信联系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而心理教师、班主任也能通过微信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指导,从而巩固其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达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目标。

在实践过程中,该学习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问题导向。无论哪种学习方式,家长的微课学习都围绕一个关键问题展开。以慕课式学习为例,每一节微课都围绕家长关心的一个问题而展开。在课前任务中,我们会向家长发布课前任务,继而设计相关的微课供家长学习,根据家长学习反馈情况发现问题,并在接下来的环节做出调整或者回应(如下图)。

2.同辈互助。为了充分挖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发挥家长之间的同辈互助作用,我们积极组织“线上+线下”的家长团体,以社群化交流的形式为各家庭提供互助的平台。我们面向家长招募“父母效能提升家长团体”,人数限定在20人以内,家长在线报名,额满即止。在这样的封闭团体中,家长们不仅拥有了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的渠道,还在其他家长的分享和反馈中,得到了启发和指导。我们还面向家长征集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或读书心得,并录制成微课,供家长们相互学习。

3.知行合一。教育方法如果没有运用于实践将是空谈。为此,在开展家庭教育微课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鼓励家长将方法运用到自己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在使用中遇到问题还能得到心理教师或班主任的个性化指导。比如,向家长讲授如何在亲子沟通中运用启发性问题,随后给家长布置学习打卡任务,每位家长都在群中分享自己如何使用、孩子的反应、使用的效果,以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四、实践成效

在家庭教育微课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聚焦家长“教养知能”的提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家校携手,协同育人,经过梳理与提炼,取得了良好成效。

首先,促进了家长“教养知能”的提升。通过提供基于家长需求、聚焦青春期亲子沟通典型问题的家庭教育微课,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养知能”。通过整理学习反馈,经过微课的学习家长们产生了以下的正向变化: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倾听”“同理心”等沟通技巧,家庭氛围相较学习之前更为融洽。此外,在宁波市高新区教育局主办的“家校社协同共育 构建和谐幸福家庭”活动中,我校家长积极提交自己的微课视频,最终共有16名家长获得学习型家庭、1名家长获得典范家庭的荣誉称号。

其次,提升了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在微课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理论学习、资源搜索、集体备课、内容优化、反复录制,精益求精,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骨干教师团队。课题组成员多次受学校附近社区邀请面向社区范围内的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深受好评。在2022年度全省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家庭教育指导微课程)的开发活动中,我校成为省家庭教育指导微课程建设团队。此外,我校教师开发的“生命教育系列微课”“品德培养系列微课”成功入选省家庭教育指导微课程,体现了我校教师过硬的教育指导能力。

最后,丰富了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高质量育人需要有高质量的抓手,而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就是其中的一个有效载体。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家庭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充分发挥了家庭、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丰富了学校家庭教育课程体系,达到了家校携手、协同育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刘利民.确立父母家庭教育的职业角色: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的重大意义[J].人民教育,2021(22).

[2]馬琴.高中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微课程建设与实施[J].现代教学,2022(12).

[3]屠琰,温建华.中职学校家长学堂微课课程建设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9).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