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县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2024-02-26 17:23杨希勇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2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杨希勇

摘要: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和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对金融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提升乡村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的能动性作用,本文就海兴县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在剖析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现行措施与成效的逻辑基础上,针对性地分析其现行措施中的潜在问题,并就此提出面向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 金融服务 海兴县 路径探索

2021年,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在这一背景下,为满足农村经济多样化需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服务的优化和创新显得尤为关键。海兴县作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者之一,通过金融服务的积极探索和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该县在金融服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独特的经验和成功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深入研究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金融服务的关键作用,为构建更加有效、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激发更强潜力,以多方联动延伸服务网络

海兴县农村合作信用社在实施“金融+”系列营销策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不断创新中拓展业务发展的新路径。在深化合作方面,该信用社积极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保险公司深入合作,成功开拓了三条重要的资源路径。一是通过深挖保险公司内部员工资源,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信息共享和业务互动。二是对存量入保客户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提供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三是积极开发新营销客户,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新客户加入信用社的金融体系。海兴县信用社通过与农业农村局合作,充分了解辖内农业资源布局,借力政府赋能,有针对性地拓展业务。海兴县信用社依托“公积金信用贷”进机关、“惠农快贷”进乡村,通过与机关和乡村合作,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实现金融服务的全面渗透。

(二)提供更强支持,以一站式服务满足量身定制

海兴县农村合作信用社在当地具有突出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成为当地首家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这一合作标志着该联社积极适应经济形势的能力,充分把握机遇,通过推出“送碳添柴”的服务理念和建设完善的网格化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实现了与开发区的深度融合。通过全面对接开发区园区企业招商、土地出让、工厂开工等方面的各项进展,信用社积极提供企业开户、结算、贷款投放等业务支持,助力企业顺利运营。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该联社建立了精准的业务对接机制,通过深入地调研和走访,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9月末,信用社已经完成了对127家开发区园区企业的全部走访对接,展现了出色的主动服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信用社累计支持了37家企业,为其提供了总额达2.1亿元的贷款支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提升更高站位,以金穗贷助力旱碱麦增产增收

海兴县坐落于渤海沿岸,面临着土壤盐碱化的严重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海兴县农村合作信用社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积极探索并推动了一种独特的农业发展模式,即“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结模式。这一模式在过去的几年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旱碱麦“面食文化”,为改善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对全辖48家经营主体和56家粮食种植大户的全面摸排,信用社深入了解了旱碱麦产业的现状和需求。在此基础上,信用社积极推出了特色贷款产品“金穗贷”,专门针对旱碱麦产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定制,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和农户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这种以金融为“活水”引灌旱碱麦产业发展的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截至2023年9月末,信用社已共支持了33户旱碱麦产业相关主体,贷款总额达到1605万元。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为当地的旱碱麦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也为农户提供了更为灵活、定制的金融支持,有力地助推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突出更实行动,以惠民“活水”泽润万户千家

农村金融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挎包精神”,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有力支持者。在这一背景下,海兴县农村合作信用社充分发挥了农信的“挎包精神”,通过推动“农村金融惠民工程”,以多方面的工作手段深入基层,构建了以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该信用社在实施“农村金融惠民工程”时,积极下田间、入农户、进厂区,深入挖掘农业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市场。借助新“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信用社通过试点先行的方式,逐步推广这一工作思路,建立了全面的服务网络。这种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不仅仅关注县级层面,还深入到乡村一级,直接服务农户,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为了更好地宣传金融服务,信用社在金融惠民示范村开展了金融宣讲会。通过现场讲解、现场授信、现场放款等体验服务,提升了用户对信贷产品的体验感和可获得性。这种直观、实际的宣讲方式使农户更容易理解金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增加了他们对金融服务的信任度。截至2023年9月末,该信用社已经累计发放了1557户、总额达1.56亿元的惠农快贷,同时在72个金融标杆示范村建立了坚实的金融基础。

(一)金融科技的嵌入深度不足

在海兴县推动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尽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但金融科技的嵌入深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移动支付和小额信贷平台为例,尽管这些科技手段被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受到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定价不足等问题的制约,影响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是困扰海兴县金融科技应用的主要障碍。农户和企业的真实需求难以被充分了解,金融机构对于农村整村数据的采集缺乏动力,无法深入了解客户的实际状况。二是老年人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素养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瓶颈。海兴县农村老年居民对于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等线上金融服务的接受度较低,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新技术的陌生感和对网络安全的担忧。这种不适应新科技的情况导致了金融科技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推广受限,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普及。

(二)缺乏系统性、差异化风险分担机制

在海兴县农村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虽然海兴县农村合作信用社通过推动“农村金融惠民工程”等举措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面临着缺乏系统性、差异化风险分担机制的问题。如农业保险在农村领域存在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小、成本高、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增加了涉农贷款的风险。缺乏有效的农业保险机制,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项目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其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尽管农村合作信用社通过“农村金融惠民工程”推动三级联动服务网络,但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差异化风险分担机制的问题。在大规模发放惠农快贷的情况下,可能存在潜在的集中风险,而缺乏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可能使得金融机构在面对不同风险时无法灵活应对。

(三)外部金融机构的乡村内流性困乏

海兴县农村合作信用社通过实施“金融+”系列营销策略,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深挖保险公司内部资源,建立密切关系,促进信息共享,成功拓展了三个关键资源路径。包括通过员工资源、存量入保客户挖掘,以及积极开发新营销客户,使得信用社能够提供更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在深化合作方面,信用社还与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机构合作,充分了解农业资源布局,借力政府赋能,有针对性地拓展业务。然而,整体而言,海兴县金融服务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结构供需错位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主导金融服务,但主要服务大型产业资本或城市商业资本,缺乏对农村中小产业经营主体的内在动力。

(四)面向金融服务的向深拓展不足

海兴县农村合作信用社在面对土壤盐碱化困境时展现出了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通过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联结模式,该信用社成功推动了旱碱麦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引人瞩目的“面食文化”。尽管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正视一些金融服务拓展的不足之处。一是在特色贷款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尽管“金穗贷”是一种定制的特色贷款产品,但其可能过于专注于旱碱麦产业,而忽视了其他农业子行业和非农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在未来的发展中,信用社或许可以考虑逐步扩大特色贷款的覆盖范围,以更全面地满足不同领域的金融需求。二是服务对象仍然相对有限。目前,仅有33户经营主体得到了支持,这可能未能覆盖到更广泛的农户和农业产业。此外,,尽管信用社已与政府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但需要更全局性的规划。

(一)强化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赋能作用

为普及金融科技教育,特别是面向老年人,海兴县可制定并推广农村金融科技教育计划,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工作坊等形式,提高农民对于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工具的了解和信任。这样的教育计划应该注重实用性,使农民能夠熟练掌握数字金融工具的使用技能,同时建立对网络安全的正确认知。为加强金融机构的科技创新意识,海兴县可以通过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科技创新的投入。同时,可以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包括科技创新奖励和补贴,以激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科技领域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促使金融机构之间分享创新经验,推动整个行业的科技升级。此外,为发展差异化金融产品,海兴县应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开发更符合不同行业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定制化金融产品,以更好地适应农业、畜牧业、渔业等多样化产业的需求。

(二)构建基于农户画像分析的风险分担机制

海兴县金融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系统性、差异化的风险分担机制。构建基于农户画像分析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支持。一是通过农户画像分析,金融机构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户的实际情况、经营状况和风险特征。这种画像分析可以基于农户的经济活动、土地资源、信用历史等多方面数据,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农户风险评估模型。这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农户的信用状况和偿还能力,为后续的风险分担提供了数据基础。二是基于农户画像分析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实现差异化的风险定价。不同农户由于经营规模、信用记录、行业特点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其面临的风险也是各异的。通过对农户画像的深入分析,金融机构可以将风险分级,对高风险农户采取更为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而对低风险农户则可以提供更优惠的金融条件。这有助于实现风险的差异化分担,提高整个金融服务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引入外部金融资源,活化金融服务支撑资本

一是与外部金融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引入资本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国有商业银行、投资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海兴县金融服务机构可以借助外部机构的优势,获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合作可以涵盖资金融通、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使得乡村振兴所需的资本能够更加迅速地流入农村产业,支持农户和企业的发展。二是政府支持机构的介入也是关键因素。与县级以上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金融资助。政府可能提供贴息贷款、奖励资金等形式的支持,帮助金融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政府还可以通过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手段,为外部金融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更大规模流动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建立金融创新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也是活化金融服务支撑资本的有效手段。

(四)培育向深发展的金融服务拓展体系

一是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外部金融机构、政府机构的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与国有商业银行、投资机构、政府支持机构等建立战略合作,共享资源,推动金融服务的深度发展。二是加强金融科技在服务中的应用,提高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引入更先进的金融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农户进行更全面的画像分析,实现更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智能化的服务还包括移动支付、线上银行等,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金融服务的深度渗透。三是构建更为全面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通过画像分析,了解农户和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推出更加灵活、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例如,对于不同产业和农业子行业,可以推出特色贷款产品,满足其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为老年农民提供更简便易行的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包容性。

参考文献:

[1]周涛,曾婷婷.四川地区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上海商业,2022,(7):111-113.

[2]刘林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服务助力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究——以山东-城县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9,(6):65-67+42.

[3]王月华,常志朋,赵小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38(12):86-93.

[4]周措卓玛,马紫怡.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困囿与纾解——以青海省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3):122-125.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辛集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