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彦,郭思勤,吴 红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徐州大学附属宿迁医院 江苏宿迁223800)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为全球范围内的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同时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现阶段,结直肠癌根治术为临床治疗主要手段[2]。肠造口是改变患者正常排泄方式的一种消化系统治疗手术,由于肠造口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及特殊性,会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心理以及生活质量,导致患者丧失信心,产生病耻感[3]。病耻感主要指患者因疾病、治疗措施等而产生的一种羞耻感受,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对结直肠癌、肠造口相关研究的深入,结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但其病耻感的产生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可实现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调查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分析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肠造口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临床诊断明确,知晓自身病情;康复期、术后时间≥3个月;恶性肿瘤未出现转移;术后无穿孔、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认知功能、语言交流能力正常,可配合完成相关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术后接受放疗、化疗或其他治疗患者;脏器功能严重衰竭患者;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病史患者;脑卒中、截肢或其他原因导致躯体功能障碍患者。参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本研究选取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 采用本院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自理程度、粪便泄漏、参加造口患者活动等。
1.2.2 病耻感 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4]对患者病耻感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社会隔离、社会排斥、内在羞耻感、经济不安全感4个维度,共24个评分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量表总分24~9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越严重。病耻感程度分级:<49分为轻度,≥49分为中重度。量表Cronbach′s α为0.852~0.903。
1.2.3 焦虑、抑郁程度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5]对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调查。该量表主要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每个维度各包括7项评分条目,每条评分0~3分,量表评分0~21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分级:8~10分为轻度,11~14分为中度,15~21分为重度。量表Cronbach′s α分别为0.825、0.832。
1.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在调研开始前向患者介绍研究目的、意义等内容。研究对象采用无记名方式参与调查,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所有研究对象由专人指导进行问卷填写,护理人员主要负责对患者填写疑问进行解答,不可通过引导、干预等方式影响患者作答。针对读写存在困难患者,调查人员可根据问卷内容逐条提问,根据患者回答进行填写。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回收,当出现漏填、错误填写等情况当场纠正。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回收有效率为98.15%。
2.1 本组患者病耻感评分及相关因素分析 本组106患者SIS评分为(56.98±9.77)分,其中87例病耻感评分处于中重度。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自理程度、粪便泄漏、参加造口患者活动、焦虑、抑郁等为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病耻感相关因素分析(n=106)
2.2 本组患者病耻感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即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自理程度、粪便泄漏、参加造口患者活动、焦虑、抑郁,进行赋值,自变量赋值见表2;将患者病耻感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自理程度、是否参加造口患者活动、焦虑、抑郁为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本组患者病耻感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情况呈现年轻化以及逐年增加的趋势[6]。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常应用肠造口手术对患者进行后续治疗,根据造口的保留时间可分为永久性造口、临时性造口。无论何种类型的造口,均具有相同的性质,首先其改变了患者传统排泄方式,通过人工装置进行排泄,不仅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因粪便泄漏、特殊气味等原因加重患者心理负担[7-8]。此外,肠造口对患者外观具有一定的改变作用,进一步加重了心理负担,导致其产生严重自卑心理和病耻感[9]。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治疗、肠造口相关技术的发展,结直肠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显著延长,但其生活质量欠佳等问题仍有待解决[10]。其中病耻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产生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认,是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的重要前提,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1-12]。
鉴于此,本研究调查胃肠外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现状,结果显示:106例患者SIS评分为(56.98±9.77)分,其中87例(82.08%)病耻感评分处于中重度。分析原因:造口术后,患者排泄方式由肛门排泄改变为腹腔造口排泄,需要随身携带造口袋,这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同时患者感觉与其他人的差异,进而产生强烈的羞耻感;永久性造口患者不同于临时性造口患者,其排泄方式失去恢复正常的可能,需要终身进行腹腔造口排泄,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社会对肠造口的排挤是造成患者病耻感的重要原因之一,造口袋破裂等导致粪便泄露、产生异味等,在他人不理解、难以接受的情况下,易造成患者对自身病情不接受以及自我否定[13]。
本研究分析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相关因素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自理程度、是否参加造口患者活动、焦虑、抑郁是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危险因素分析:①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各项生理机能降低,其对排泄方式改变的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在接受肠造口术后易产生回避心理,不愿正视自身病情,加之老年患者多需要家庭成员照顾,易产生“对家庭没有贡献、加重家庭负担”的想法,从而导致病耻感加重。②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难以准确描述自我护理过程中的困难,导致其与医护人员交流过程中不能清晰表达意愿及需求,并且在院外难以获取肠造口相关护理知识,不正确的肠造口护理方式可能导致异味、粪便泄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而产生严重的病耻感[14-15]。③自理程度是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指出,肠造口术后,超过60%的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或完全需要他人的帮助[16]。提示大部分肠造口患者在出院后造口护理技能掌握程度欠佳,在日常生活、工作过程中需要他人帮助,在此过程中存在家人、同事、朋友不理解和不接受的可能,从而增加了患者病耻感程度。此外,患者自理程度与自我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自我护理能力较差,极易发生造口疝气、脱垂、狭窄等并发症,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的同时可导致患者病耻感加重。④肠造口患者活动是患者院外接受护理经验的主要途径,在参加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日常护理问题进行解答,患者之间也可进行护理经验交流,这对于提高肠造口患者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参加肠造口患者活动亦是提高患者交际能力的过程,在与他人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可显著提高患者交际能力,对于患者恢复正常社交以及回归生活、工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不愿参加肠造口患者活动者可能存在自卑心理,抗拒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其自身护理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同时还会加重病耻感。⑤焦虑、抑郁是肠造口患者常见负性情绪。相关调查显示:肠造口术后抑郁症发病率约为44.76%,合并抑郁症的肠造口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病耻感以及病耻感抵抗能力不足[17]。肠造口严重降低了患者的自我评价、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定位,在肠造口的影响下,患者长期处于自我封闭、不愿进行人际交往和寻求帮助的状态,其情绪得不到合理疏导,最终加重病耻感,形成恶性循环。
另有研究指出,家庭收入是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能因为永久肠造口患者需要终身携带造口袋,其治疗费用相对较高,针对经济条件较差患者,其家庭负担较重,接受肠造口患者难以从事高强度工作且需要一定照顾,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负担。此外,患者易产生对家庭无作用、是家庭的负担等心理,进而产生严重的病耻感。但本研究结果与其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原因可能本研究样本量纳入较少,后续仍需扩充样本量获得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年龄、受教育程度、自理程度、是否参加造口患者活动、焦虑、抑郁为胃肠外科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结直肠患者接受造口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其正确认识造口、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同时动员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以降低患者病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