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萍,马红芳,罗书琴,杨 静,李姗姗,李翠萍,伏秀婷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628000)
剖宫产是一种重要的手术分娩方式,其中留置导尿管是基础护理操作之一。但是因为留置导尿管属于侵入性操作,容易伴随疼痛感、引发尿路感染、降低脱管成功率,致使患者尿潴留发生率增加。因此,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拔管护理措施及舒适体位,缓解患者拔管疼痛、提高舒适度及生活质量。夏孟等[1]研究显示,对老年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改良拔导尿管技术可有效降低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于此,本研究对剖宫产患者选择上述不同体位拔管,比较效果并深入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2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我院产科收治的16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剖宫产指南解读》中剖宫产术指征;②年龄>18岁;③认知功能正常,且具备基本语言交流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如妊娠糖尿病;②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如肾功能衰竭;③因主观意识未能完成同期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年龄22~33(28.38±1.13)岁;孕周37~40(39.09±0.35)周;受教育程度:高中38例,大专23例,本科及以上19例。观察组年龄22~34(27.83±1.23)岁;孕周37~41(39.64±0.29)周;受教育程度:高中30例,大专35例,本科及以上15例。两组年龄、孕周、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改良式拔导尿管法。
1.2.1 对照组 选择卧位。①物品准备:操作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准备物品包括20 ml注射器、无菌棉球、纱布、弯盘、一次性医用气垫。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护理人员与患者详细沟通,核对患者个人信息和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拔管操作。②拔管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外阴部,将一次性坐垫置于患者臀部下方,弯盘放置外阴旁。操作者使用无菌棉球缓慢擦拭尿道口及导尿管部位,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等情况。③拔除导尿管:导尿管气囊内存有10~15 ml生理盐水,操作者使用20 ml注射器将气囊内液体抽取干净,然后重新往气囊内注入0.5~1.0 ml空气,令气囊表面光滑。嘱患者做小便动作,操作者顺势缓慢往外拔出导尿管,将导尿管放入弯盘中,擦净外阴。随后,使用纱布擦拭尿道口,再次消毒。
1.2.2 观察组 选择蹲位。患者拔除导尿管的步骤与对照组相同,但是拔管前由卧位转变为蹲位,即为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蹲于操作台面上,在对应外阴下方放置医用垫。注意事项:拔管前,操作者将导尿管在尿道内轻轻转动,防止导尿管与尿道黏膜发生粘连;拔管时,抽净导尿管气囊内液体,防止因气囊内液体未抽尽而造成拔管困难;拔管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或出血等症状,立即停止操作,不可暴力操作,以免造成尿道黏膜损伤。护理措施:①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神志和血压变化并做好记录,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结合剖宫产和导尿管拔除相关知识给予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每次20 min,1次/d,并于健康教育过程中随机提问患者,针对患者疑问及时解惑,确保患者能够明确掌握剖宫产预后护理等相关知识点。③心理护理。心理咨询师每日与患者交谈15 min,评估现阶段患者心理状态,并告知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如产后身体泌乳素较高,抑制孕激素和雌激素分泌,导致内分泌失调,可结合我院既往治疗成功案例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当患者主述疼痛时,护理人员需耐心与患者分析疼痛原因,如个体因对治疗及疾病的怀疑和恐惧感产生疼痛感,可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以缓解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①尿潴留、脱管:由护理人员记录并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率及脱管成功率。②临床恢复时间指标:由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时间指标,包括拔除导尿管时间、首次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③疼痛评估:护理人员使用行为疼痛评分量表(BPS)评估两组脱管时及首次排尿时疼痛情况,包括面部表情、肢体活动和治疗适应性3个条目,每个条目1~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感越强。量表Cronbach′s α为0.864,评定信度与重测效度均为0.852,信效度较好[2]。④生活质量:护理人员使用生活质量量表(QOL)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包含日常生活、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健康状况4项评价指标,每项评价指标各包含10项评价题目,每项题目1~1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76,信度为0.864,信效度较好[3]。
2.1 两组尿潴留、脱管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尿潴留、脱管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临床恢复时间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恢复时间指标比较
2.3 两组脱管时、首次排尿时BP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脱管时、首次排尿时BP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入院当日、出院1 d QOL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入院当日、出院1 d QOL评分比较(分,
3.1 对尿潴留、脱管情况及临床恢复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脱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李荔等[4]研究相似。说明改良式拔导尿管不仅能够锻炼患者膀胱能力,促使膀胱功能快速恢复,提高自然排尿成功率,还可防止患者出现尿潴留及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分析原因:从解剖学角度出发,女性尿道较短,且因特殊生理结构,增加了细菌在尿道口定植的发生率。导尿术属于侵入性操作,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延长,逆行进入尿道、膀胱的细菌会导致尿路感染发生率升高。加之患者受手术麻醉等因素影响,术后恶露量较多,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细菌容易在尿道中繁殖,影响脱管成功率[5]。改良式拔管法使气囊轻微充盈,保持气囊乳胶平整光滑,不致形成皱壁,减少了对尿道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同时还顺应了排尿的生理过程。下蹲体位在排尿中的作用为肛提肌收缩时能够将盆底向上托起进入盆腔,为尿道提供坚实靠板,实现快速拔除导尿管,减少尿潴留发生[6-7]。加上护理人员对患者体征及心理等系统化、全方面照护,提升了患者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促进康复[8]。
3.2 对疼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绝大多数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导尿管时产生剧烈疼痛感是由于膀胱充盈和储存尿液过程中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尿道内压力随着膀胱容量增加,产生剧烈疼痛感。同时,由于尿道位于阴道前壁上方,所以阴道前壁支持结构直接影响尿道支撑,并且加上常规拔管气囊瘪陷,表面形成皱壁,气囊表面壳垢及尿晶体附着,导尿管与尿道摩擦系数增加,拔管时刺激尿道,反射性使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尿道关闭,从而使摩擦系数加大,导致尿道黏膜损伤出现疼痛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脱管时、首次排尿时,观察组B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1 d,两组QOL评分均高于入院当日(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式拔导尿管法一方面提供了尿道静息张力和辅助支撑,另一方面在腹压增加时快速收缩。下蹲时刺激膀胱储尿神经,经生理膀胱膨胀导致骨盆神经传入冲动释放。经过会阴部神经核突触,会阴部神经传出冲动导致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同时,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信息传递抑制,从而抑制逼尿肌收缩,利于尿液储存,降低拔管时的疼痛感,间接提升了生活质量[8-9]。通过医患紧密合作和互动,尽可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增加了患者配合度,从而降低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与常规拔导尿管法相比,蹲位改良式拔导尿管法可降低剖宫产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提升脱管成功率,有效促进机体预后康复,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干预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小,有待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