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油画民族性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2024-02-20 23:39杨舒涵常伟廷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油画新文科民族性

杨舒涵 常伟廷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艺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油画有关民族性的表现仍存在不足。文章据此提出具体发展建议和规划,旨在使中国油画中的民族性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方法:笔者基于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从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艺科建设、中国油画民族性发展历程、中国油画民族性发展现状以及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油画民族性的建构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梳理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有关民族性表达的部分,并结合油画发展现状,总结出需要改进之处。借新文科建设的发展理念,搭载国家教育创新的发展平台,解决相关问题。结果:新文科建设是促进中国油画民族性发展的良好契机。结论: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创作应立足国情,固本正源,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在正确价值体系的指引下树立学术观念、丰富知识储备和完善思想体系,使其与时代价值相统一。深化民族精神意识,加强民族文化艺术实践,还要精于求变,在传承中创新,跨学科借力现代信息手段,顺应时代发展。要让中国油画既保持传统民族风貌,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又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创造新纪元。

关键词:新文科;中国油画;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03

1 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艺科建设

《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象征着新时代国家教育理念的重大革新。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新文科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文科要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培育优秀的新时代社会科学家;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国文化。”[1]新文科的“新”并不是舍旧立新,打破旧有传统,而是守正创新,在传承中融合创新,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更新理念,不断发展。在信息全球化和资源配置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新文科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需要主动求变,共同推进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在文科所有类目中,艺术学科最为特殊。凭借学科特点,其可以灵活与各个学科进行系统协作。这正符合新文科建设所提出的跨学科、多领域协同研究。新艺科借助新文科提供的平台,在联动中发挥优势,与新文科交叉融合、彼此增益。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艺科建设是对传统艺科研究的延伸,打破了过往单一门类研究的壁垒,重塑其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能更好地拓展艺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加强人文关怀,强化价值引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2 中国油画民族性发展历程

西方油画流入中国与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有关。郎世宁为了适应中国皇帝的审美需求,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折中画法。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桐荫仕女图》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最早在中国体现出民族性倾向的油画作品[2]。

近代美术的发展坎坷而曲折。大批青年远赴日本和欧美,从西方艺术中汲取新鲜养分来改造传统守旧的中国画。这是中国美术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画家真正意义上开始自主创作中国油画并融入民族特性的重要转折点。

抗日战争期间,表达民族情感的写实主义油画作品大量涌现,中國油画民族性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油画一方面服务于人民抗战,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民族性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方面以“艺术要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原则,革命历史题材的写实主义油画和全景式革命历史画是这一时期民族性油画的代表。以董希文所作的《开国大典》为例,他将中国传统民间年画中的概括性以及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与西方油画的厚重完美结合,创造性地体现了民族气概,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开创了新的道路[3]。

随着高考的恢复,艺术院校的青年们开始表达强烈的个人意愿,“伤痕美术”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4]。同时期出现的“乡土写实”绘画则更能表现民族特性和人文情怀。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对中国美术史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且为后来描绘少数民族形象的油画创作提供了范本,积极推动了中国油画民族性的发展。

“85美术新潮”彻底打开了中国当代油画的格局。新的一代更渴望真实表达个人情绪和状态,对民族性的理念也有更新、更深刻的理解,并知道如何发扬民族优势,如何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纵观中国油画发展史,不难发现民族性体现贯穿全程,这也是如今中国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的独特表现。任何一个画种都是一种艺术语言和表达媒介,其灵魂和生命力不依赖绘画方式和材料,而是画家自身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以及民族文化内涵。所以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油画民族性形成的过程。

3 中国油画民族性发展现状

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我国油画民族性表现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自油画传入以来,中国艺术界和理论界出现了许多质疑,大多是基于中国油画中民族性的体现而产生的思考误区。部分人认为既然油画已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就应该与原本的西方血脉“割裂”,完全转化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这种想法无疑是片面且偏激的,任何一种舶来文化的演进,势必经历模仿和学习的过程。而油画作为一种由西方传入的绘画形式,自然会带有西方文明与西方文化的烙印,这与中国本土艺术及国人的情感之间存在壁垒,确实是无法回避的,所以不能武断地拿来“为我所用”。

在模仿与继承孰轻孰重的问题上,爆发的矛盾十分尖锐。有去西方化的观点,也必然有部分人主张全盘西化,盲目崇尚西方本位观念。执此观念的画家们认为油画与中国文明、民族传统甚至本土艺术是毫无交集的。产生这种观念,本质上是对我国民族精神文化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何尝不是民族虚无主义和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体现。许多本土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未认真、系统地了解西方油画体系的发展脉络和绘画技法,一味照搬效仿,抛弃本民族的艺术精华,盲目追逐西方艺术。殊不知,长此以往会导致本民族文化流失,不利于中国油画长远发展。应当深刻意识到,凭借“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会阻碍民族艺术继续发展,还会使整个民族丧失自我,付出惨痛的代价。不能一味借鉴,照搬西方审美艺术标准,去品评中国本土油画作品。需要将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油画创作之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民族性并不同于民族化。后者更像一种“口号”、一种在既定范围内需要达到的思维定式。事实证明,油画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给艺术家套上了枷锁,限制了其想象力和个性的发挥,会给创作带来极大的束缚。一味强调油画民族化,会限制中国艺术家对外来艺术的学习与研究,使得更多艺术家陷入没有目标和方向的迷茫中[5]。

4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油画民族性的建构

新文科改革是发展中国油画民族性的良好契机,也是顺应国家时代发展洪流的必然趋势。

4.1 跨学科深度融合,营造民族文化氛围

新文科建设的一大重点就是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遵循各学科发展规律,并结合各学科特点,运用系统思维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目标明确地进行整合。这对中国油画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不要局限于既往培养模式,要打开思路,多与其他学科互通。

油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科学研究关系紧密。物理光学、数学、绘画材料学都有介入,而透视学、解剖学也成为绘画写实的坚实基础。这说明油画体系不能关上门来独自解决问题,而需要与相当多学科互通协作。所以在新文科背景下,要跳出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多学科互动,全面协调发展。当下正是数字智能时代,艺术灵感和创作凭借科学技术的支持疆域大开,要用新技术、新思路、新视角革新油画创作技法,形成新范式。要从哲学、心理学、历史、地理、电子科技、交互设计等学科中开辟跨界研究新思路,从不同层面逐步推进油画发展新实践。

油画的民族性不单单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体现,还是相通的民族情感、风俗习惯、气质风貌和心理意识的体现。要注重民间艺术的发掘和民族化理论的建设,以多种媒介进行宣传。学校也应该大力开设相关的民族学和思政课程,使其与艺术紧密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同时,要深入实践,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体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只有真正扎根于民族现实生活的土壤,创作才能深入人心,富有生命力。

4.2 领域拓展,顺应新时代发展

中国画家应该坚守本土文化的艺术审美特点,不断丰富民族艺术内涵,但不应排斥和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养分。黄宾虹晚年在《画学篇》中提出:一方面,中西绘画将不分畛域;而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家将继续保持特殊的民族性。它看似悖论,实际揭示了普世价值的根本在于其多元性,启示人们摆脱单一语境所带来的束缚,时刻准备着迎接新机遇的到来[6]。因此,要打开格局,以自信、达观的态度借鉴西方油画中的优秀元素,为中国油画注入艺术生命力。在发展民族性特色的进程中与国际社会接轨,以多元化的创作观念规避人的主观性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局限性,使中国油画既显示出中国独有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思维,又具备国际化的艺术境界[7],对这个时代作出回应。

油画在中国形成如此繁荣的局面,说明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为人们认识世界敞开了大门,也为人们提供了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引进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开展对外宣传。新文科改革依托时代发展浪潮,需要站在更高点统筹学科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多机遇,拓宽其视野。中国油画要沿着新文科建设指引的方向积极谋求新的发展途径,自觉融入时代主流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世界所接受,努力打破刻板印象,焕发活力。

4.3 守正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新文科无论如何建设,其核心仍然是文科的体系重点——人文精神的传承。人文精神是万物的尺度,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文化自信的产生需要足够强大的人文精神关怀。如何通过新文科改革的方式,提炼出适合体现在中国油画中的民族性核心内容是重中之重。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青年一代学生心中,构建新时代中华民族审美体系,在民族精神核心不变的前提下开拓创新,为民族文化续写新篇章。

同样,要思考以往中国油画民族性尝试成功的范例,从传统中吸收养分,分析如何有效地将中式民族情怀与西画理论根基巧妙结合,开辟一条属于中国油画发展的独特道路。只有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结合现代化观念,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当代油画发展民族性的有效途径。必须守正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赓续民族特色,准确把握社会与时代基调,打造独具本民族艺术形态的中国油画。

5 结语

人们可以从一幅画中洞察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可以通过一幅画展现一个民族的风采。强化中国油画中民族性研究的价值导向,促进油画语言和民族格调相融,为深化对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科学认识,推动新文科与油画艺术研究的传承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发展指南。新文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研究交流平台,油画创作者应掌握好尺度,平衡民族与外来、传统与现代、单一与多个、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创作出具有积极时代意义的民族油画,坚持正确价值引领方向,是新时代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其价值观和立场的体现。相信未来中国油画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登上更广阔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1):5-11,141.

[2] 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3-14.

[3] 林帆.《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J].档案天地,2004(6):8-10,12.

[4] 張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175-178.

[5] 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268-275.

[6]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421-424.

[7] 陆正虹.中国油画民族化中的认识误区及其再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9):154-156.

作者简介:杨舒涵(1999—),女,辽宁本溪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常伟廷(1979—),男,吉林梅河口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大型绘画。

猜你喜欢
中国油画新文科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