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古筝“新音色”的发展与实践

2024-02-20 23:39阎俊宇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

摘要:目的:古筝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古筝的面貌焕然一新。演奏技法与定弦的改革,革新了古筝的音响效果。随着我国古筝音乐的变革与创新,古筝“新音色”应运而生,同时也把古筝文化推向了新的高潮。从1945年起,“新音色”成为一种重要现象。到了现代,“新音色”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流行趋势。文章旨在弘扬古筝文化,认为在发扬当代筝乐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筝乐对当代筝乐的影响,并且致力于感受古筝“新音色”在音乐演奏与创作中展现的魅力。方法:一是文献查阅法,通过研究古筝“新音色”历史与查找国内文献,涉及古筝形制的发展以及调式调性的变化等方面,逐一分析其特性;二是实践心得研究法,在研究此论题的过程中,通过亲身演奏深刻体会“新音色”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结果:“新音色”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曲目的改编有很深的渊源,但在诠释古筝“新音色”方面,不仅要注重分析技法和音效,形制的改革、作曲的进步以及演奏形式的变化都对“新音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种新尝试丰富了古筝音乐的语言,使其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结论:文章从古筝形制的改革、演奏技法的创新以及“新音色”现代作品的呈现等方面阐述古筝的“新”音响效果,并分析其现状和特性。

关键词:当代古筝;“新音色”;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03

在筝乐发展史上,最早使用古筝“新音色”的是河南筝派的曹东扶先生,早在1936年,曹东扶先生就改编了传统乐曲《打雁》里比较生硬的段落和句子,运用游摇和快速止音来模仿枪声,并模拟了大雁哀鸣等音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创作“新音色”作品,赵玉斋先生在创作《庆丰年》时运用左手刮奏的形式营造丰收时的热闹气氛;王昌元先生在创作《战台风》时,运用扣摇的方式体现劳动人民不畏艰险抗击台风的精神。90年代后,大批创作者加入“新音色”作品创作的行列,王中山先生在《溟山》中运用拍打琴弦和琴面的方式来体现大山中四季的景色变幻;王建民先生的《西域随想》则是用敲击古筝的形式来展现多姿多彩的新疆生活[1]。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发现,“新音色”的历史背景与传统曲目的改编有很深的渊源,但对古筝“新音色”的诠释,技法和音效只是其中一部分,此外还有形制的改革、作曲的进步以及演奏形式的变化等,都对“新音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这种新的尝试使古筝音乐的语言更加多样,发展更加全面。

1 关于古筝“新音色”的阐释

音色,又称音质,指对声音的感觉特性,由不同发声体材料与结构决定。古筝演奏所产生的音则为音色,通常情况下古筝的音色是较为悦耳和有规律的。但在现代古筝作品中,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寻找新的演奏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一步迎合大众需求。因此便产生了运用古筝来演奏电子音乐、打击器乐和模仿各种自然的声音等现象,甚至还有一些创作者研发出不同形制的古筝来演绎特殊的作品等,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新音色”,它在当代古筝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 古筝形制的发展

关于古筝的历史发展众说纷纭,其形制起源也有待考究。在秦朝初期,古筝只有五弦,秦汉时逐渐演变为十二弦筝或十三弦筝,在清代古筝又增加到十六弦[2]。当时,大多数琴弦是用尼龙弦或钢丝弦制成的,尼龙的声音小,钢丝弦余音过长,张力不足,限制了筝的表现力。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筝的形制也不断更新,最终形成了如今由王巽之先生所改革的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筝。

随着古筝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对作品创新有了不同的见解,新一轮的古筝形制改革和演奏技法创新也随之开始,出现了多声筝等不同形制的古筝。多声筝较以往的二十一弦筝有所不同,是由李萌老师于近现代改革的多声弦制古筝。它是在二十一弦筝的基础上于琴的左下方增加一个十六弦的演奏音区,使多声筝可以演奏五声弦制和七声弦制的作品,从根本上解决了古筝在日常转调上的难题[3]。与此同时,随着古筝形制的改革,传统的演奏技巧也在慢慢发生转变,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也越来越开阔,这促进了古筝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现在的古筝和以前的古筝相比,无论是形制还是弹奏技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围绕最初的古筝展开的,随着時代和音乐的发展,筝这个古老的乐器也在逐渐适应现代化发展趋势。

3 人工调式在乐曲创作中的发展

作为当代社会的产物,人工调式现已十分常见。与传统的调式方式不同,古筝人工调式脱离了固有的调式规律,衍生出新的音色。在古筝作品中,人工调式的运用分为非五声音阶八度排列、交替八度排列以及八度不重复排列,这三种组合排列形式开新型古筝定弦的先河[4]。首先,以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幻想曲》为例,其就是较为典型的非五声音阶八度排列,曲目是在D宫调式的基础上,把原本的商音升高半音,羽音降低半音,之后重复,从而得到一种新的人工定弦方式。此种定弦方式加入了大小三度以及小二度的特性音程进行对比,充分体现了云贵地区的风俗文化以及复杂多变的音响效果[5]。

其次是交替八度排列,以《山的遐想》为例,作者将羽调式和宫调式相融合并交替排列进行定弦,打破了以往定弦中只能出现一种调式的规律,拓宽了多种调式的范围。这种特殊的定弦形式通过不同的音域使得乐曲跌宕起伏,扩大了听众的幻想空间。

最后是八度不重复排列,这种定弦手法是根据作者对曲目的需求而创造的,一般无规律可循,可以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在创作极具地域风格特色的曲目或进入21世纪后的现代作品时常常会使用这一手法,代表曲目有《莲花谣》《西部主题畅想曲》等。

4 当代演奏技法的创新

本文把古筝“新音色”分为弦上“新音色”与弦外“新音色”两种。其中,弦上“新音色”包括义甲滑弦、拍打琴弦、泛音连奏以及弦上运弓等,弦外“新音色”则是通过拍打非演奏区域或是用义甲进行敲击从而模仿打击乐等音效。下面将分析一些作者的代表性作品(见表1)。

通过上述内容,发现当代古筝作品常会使用一些新技巧来呈现新的音响效果,下面以《溟山》《晓雾》这两首乐曲为例,分析古筝“新音色”的具体体现。

4.1 《溟山》

在此曲的引子部分,作者采用了“刮奏式泛音”这种新型演奏技法,左手利用泛音的演奏形式跟随右手进行刮奏,采用六连音的节奏型突出流畅感。作者在此处设计快速移动的泛音,充分展现了如山间流水般轻快的感觉,同时使用泛音这种演奏方式又能给人神秘感(见图1)。

4.2 《晓雾》

《晓雾》这首曲子运用了一种较为新奇的技法,即用义甲侧面擦弦产生新的音响效果,其他曲目很少会运用这种技法,这种技法的运用对《晓雾》的整体演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6]。一般情况下,演奏者通常使用义甲正面触弦的演奏形式,但在本曲中则是利用义甲的侧面剐蹭琴弦,从而发出空山鸟语般的音效,这也体现了作曲者的别出心裁,给听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听觉盛宴(见图2)。

5 进步性与局限性

纵观古筝音乐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当代古筝作品中的新技法、新定弦、新音色层出不穷,这给筝乐带来了许多新的机会与挑战。人们对古筝“新音色”的追求从未停止,促使其实现了长足发展。在早期发展阶段,古筝“新音色”的推出在筝乐界备受争议,一些人认为这违背了传统作品风格,脱离了原有的韵味。但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大众更加关注音色。大多数当代古筝创作者和演奏者对古筝“新音色”的接受度较高,积极将古筝“新音色”运用到创作和演奏中。与传统古筝相比,当代古筝独特的音响效果,不仅有助于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还有助于塑造音乐形象。古筝“新音色”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可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进一步彰显古筝音乐的艺术性,引起听众共鸣。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许多关于古筝“新音色”的现代作品,实现了对传统古筝音乐的突破和创新,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古筝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许多优秀的现代古筝乐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有些作品仍然停留在技法探索层面,这一点值得深思。如今,不少古筝曲目过于注重演奏形式和采用高难度技巧,忽视了曲目演奏中最基础的旋律,作曲家创作“新音色”的目的是更好地传播古筝音乐,然而现阶段却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古筝音乐丧失了原本的魅力。

6 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创新,古筝演奏中“新音色”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演奏技法也越来越多样。目前,不断创新的古筝传统曲目和演奏技巧能更好地展现现代人对世界、自然、生活、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反映我国地方传统民族音乐的特点,舞台表现的张力明显增强,演奏形式更加丰富,增强、提升了听众的认同感和融入度。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严谨的创作和演奏态度对待我国古代民族乐器,不能本末倒置、哗众取宠。虽然我国古筝艺术逐步完善和趋于成熟,但目前古筝音乐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阶段,古筝创作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古筝曲目创作者要直面问题,积极采取解决措施,明确箏乐发展目标,为筝乐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因此,未来须继续钻研古筝艺术,在注重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新音色”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发扬光大,从多方面努力,使我国的筝乐艺术永葆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喻娇.浅谈特殊音效技法在多声弦制古筝中的运用与发展[J].音乐时空,2015(17):19-20.

[2] 林浦凤.当代古筝艺术的创新和文化审美属性[J].艺术研究,2014(3):134-135.

[3] 荆静茹.论多声弦制古筝的发展及演奏特点[J].职大学报,2011(5):79-87.

[4] 李成.现代古筝的定弦及其应用研究[J].音乐时空,2015(19):110.

[5] 王建民.人工调式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1):18-20.

[6] 罗曌玺.古筝曲《晓雾》中复调技法与特殊音效的运

用[J].北方音乐,2018,38(24):77-79.

作者简介:阎俊宇(2000—),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