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的潍坊风筝传统纹样再设计研究

2024-02-20 23:39官亦冰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再设计传统纹样

摘要:目的:潍坊风筝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传统纹样的寓意与艺术内涵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关传统纹样的文化底蕴。方法:首先通过图像采集法对潍坊风筝的各种传统纹样进行收集,其次按照题材进行分类,可分为动物类、神话传说类、礼俗婚俗类、年画戏曲类和其他类,然后提取出各类别典型纹样,对其象征意义与内涵进行分析,并运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其纹样进行再设计,最终将输出的新纹样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结果:文章通过对潍坊风筝纹样的创新再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符合现代审美的同时不失地域特色,使潍坊风筝打破传统的同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结论:潍坊风筝不只是民间工艺品,也是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播媒介。潍坊风筝的传统纹样体现了一定的民俗内涵,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潍坊风筝传统纹样创作与设计基于民间万物,折射出其中的民俗内涵,对未来工艺品的纹样设计和文创产品设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潍坊风筝;传统纹样;转译;形状文法;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04

0 引言

风筝在古代也被称为纸鸢、木鸢、纸鹞、鹞子等,素有“南鹞北鸢”之说[1]。风筝是民间传统工艺品,有着独特的艺术文化,其通过独具匠心的造型与纹样装饰设计,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祈祷,具有鲜明的民俗色彩。风筝流派多种多样,其中潍坊风筝为民间风筝之代表,潍坊也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对潍坊风筝的产品调研中发现,其产品商业性较强,许多商家将风筝设计当作创收途径,一味追求形式美感,忽略了潍坊风筝不同纹样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将纹样与色彩随意进行搭配,没有考虑到图案组合的形式规律与艺术审美,使得极具民间传统工艺与地域特色的潍坊风筝失去了原本的韵致与底蕴,变得杂乱无章。本文聚焦于潍坊风筝的传统纹样,对其题材类别、寓意象征、绘画形式及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分析,运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潍坊风筝的传统纹样进行现代化再设计,在保留其传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公式和美学规律的创新设计方法。

1 潍坊风筝传统纹样的题材类别

潍坊风筝传统纹样的题材包罗万象,素材取自民俗生活,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与地域特征。收集整理传统潍坊风筝的实物图片,其纹样题材大致可分为动物类、神话传说类、礼俗婚俗类、年画戏曲类及其他类。潍坊风筝造型能够体现出潍坊人民豪放、爽朗且朴实的风范与性格。下文对每一类题材中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纹样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寓意内涵。

1.1 动物题材的纹样

动物题材的纹样与风筝表现非常契合,也是风筝题材中最重要、变化最多的一类。对动物题材进行细分,可分为祥瑞禽兽类、飞禽走兽类、昆虫类、水族类等。

1.1.1 祥瑞禽兽类

龙头串式风筝是最具代表性的潍坊风筝之一。根据古代神话传说对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和伏羲的描述,其“蛇形身”为龙的原始形态,中国先祖夏后氏的领袖禹的出世也与黄龙有关。因此,在上古图腾时期,华夏先民就把龙当成祖神敬奉,其也是装饰纹样中极具生命力的题材[2]。龙一直保持着威严而神秘的形象,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中,龙作为一种符号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民族感染力,也是装饰纹样中极具生命力的题材[3]。

凤凰的造型则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从玄鸟到朱雀再到凤凰,愈发完善且完美。凤纹因完美而广增其誉,有凤则大吉,宋《符瑞志》曰:“凤,仁鸟也,其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晨鸣曰发明,昼鸣日上朔,夕鸣日归昌,昏鸣曰固常,夜鸣曰保长。”凤凰是幸福吉祥、夫妻恩爱的象征,其形态蕴含有美满之意,且具有神秘色彩的象征意义,故在民间广为流传与应用[4]。

1.1.2 飞禽类

雄鹰矫健灵敏,鹰猎在中国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鹰不仅是狩猎民族的狩猎工具,也是人们的信仰崇拜,固有将豪杰英雄比作雄鹰的习俗。木版年画也经常将“鹰”同“英”作为设计题材用以镇宅驱邪。孔雀是瑞鸟、越鸟,又有“文禽”之美誉。孔雀是祥瑞的象征,孔雀花翎作为冠饰分为单眼、双眼、三眼,是权势、官阶的象征。另外,民间经常会将孔雀作为新婚洞房时的装饰纹样,其文雅珍奇,艳丽光彩。蝙蝠的“蝠”与“福”“富”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物,具有吉祥寓意。

1.1.3 昆虫类

在民间,蝴蝶有着寄托美好爱情、幸福忠贞的寓意,因为其在一生中只忠于一个伴侣,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民间故事,也寓意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蝴蝶还有长寿象征,蝴蝶的“碟”与“耋”同音,《礼记》中记载:“七十曰耄,八十曰耋,百年日期颐。”其中“耋”指九十岁,“耄耋”指高寿老人[5]。蝉,俗名知了,有寡欲、高洁、不貪的寓意。陆云《寒蝉赋》:“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享,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以此表明其居高食露,高洁寡欲[6]。

1.1.4 水族类

鱼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鱼的诸多种类中,鲤鱼的“鲤”与“利”谐音,“大吉大利”“鱼翁得利”等都是其谐音的吉祥衍生。“鲤鱼跳龙门”寓意幸运高升。“金鱼”与“金玉”谐音,由此衍生出“金玉满堂”的谐音,有吉祥寓意。螃蟹属于有甲类动物,具有甲第寓意。古代科举制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殿试级别最高且有三甲之分,故甲第均为科举高中者。在《事物异名录·水族蟹》中有记载:“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黄甲。”中甲第者之姓名以黄纸书写并附卷末,故称之为“黄甲”[7]。

1.2 神话传说类纹样

传统风筝的题材造型与民俗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观音在佛教大乘众多菩萨中位居首位,其地位甚至仅次于佛祖释迦牟尼。佛门说:“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观音普度众生,乐于助人,是“善”的形象代表,因此观音也是中国民间接受且向善的符号[8]。钟馗也称“终葵”,是中国民俗传说中的捉鬼之神,在民间具有辟邪驱鬼的寓意。传说其因相貌奇丑被皇帝免除状元,撞阶而死,玉帝得知后将他封为“驱魔大神”斩妖除魔。钟馗虽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正义,因此广受老百姓敬爱。

1.3 礼俗婚俗类纹样

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项目的道具,也是贺喜、庆寿、婚嫁等礼俗婚俗的祝福“载体”。麻姑是中国道教传说中的女寿仙,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中对麻姑的地位之高有着“麻姑乃上真元君之亚也”的描述[9]。传说麻姑见证“沧海桑田之变”,故在民间麻姑是高寿、美丽的象征。《麻姑献寿》图常被用作女性祝寿的献礼,图中的仙桃象征了古代寿文化和道教思想,在道教的修炼养生观念里,桃全身均可入药治病,食用可以益寿延年、长命百岁,因此将其视仙果[10]。

1.4 年画戏曲类纹样

受民间艺术如年画戏曲的影响,许多风筝的名字都是直接选用年画或戏曲的名字,题材也是直接从年画或戏曲的内容设计移植。“刘海戏金蟾”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民间认为刘海成仙后收服的“金蟾”是由蟾蜍修仙变化而来,是祥瑞和招财进宝的仙物。刘海戏金蟾图早在明代时期就已出现,俗语有“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刘海和金蟾法力无边,能够造福人世间,因此人们会在节庆之时贴挂此图,用以寄托祈福求财的愿望,其也是富贵和招财的象征[11]。昭君出塞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沉淀,早在公元前33年,民间就已流传有关昭君的戏曲歌舞与诗词作品。昭君出塞和亲求中华之合,解民族之战,体现了人民坚持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主义精神,昭君文化富含人生哲理,对人们追求人性的完美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12],一些风筝也会采用此纹样。

1.5 其他类纹样

在风筝的题材纹样中,还有部分其他题材纹样,如文字题材、历史人物题材等。文字题材类纹样的风筝直接将文字的书写外形用作风筝造型,如“寿”字风筝,其不同书写字体有着不同的吉祥寓意。浑圆的寿有“团寿”寓意,瘦长的寿有“长寿”寓意,“卍”字符与篆体寿字相结合有“万寿”寓意。此外,还有以历史人物设计纹样的风筝。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政治上提倡“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儒家文化发展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对现代中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风筝纹样的应用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2 潍坊风筝传统纹样的民俗内涵

潍坊风筝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造型与材料的拼凑,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潍坊地区民俗文化、民间生活、民间艺术的折射。其艺术形式富含文化内涵,是自然、历史、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风筝的造型承载着民族内涵,并成为传达文化意义的媒介物[13]。

2.1 动物崇拜

在潍坊风筝的众多纹样中,占比最大且变化多端的是动物纹样,祥瑞禽兽、飞禽走兽、水族昆虫等无所不有,每种动物都有独特的吉祥寓意,是风筝纹样中的重要代表,也体现出了动物崇拜的民俗文化与民俗信仰。动物崇拜大致分为对神灵动物的崇拜和原始图腾信仰两种。恩格斯曾表达过观点:“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其他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14]因此,风筝题材中大量出现的动物纹样,作为一种精神崇拜,具有重要意义。

2.2 情感寄托

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运动道具,也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情感寄托。传统风筝的题材取自民风民俗、神话传说、民间生活等方方面面,以物载情,表达人们对世俗的愿景、对大自然的尊敬和对神灵图腾的信仰。在民间,放风筝也被称为“放晦气”。风筝纹样采用谐音、双关、比拟、借喻等方式,寄托着人们的情感,同时也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2.3 淳朴体现

潍坊风筝是民间风筝的重要代表,也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相较于宫廷风筝的雍容华贵,民间风筝造型淳朴、形象生动,色彩明亮鲜艳。民间的风筝艺人没有接受过专业艺术训练,继承方式以家传与听传为主,多为自发性制作。民间手艺人按照自身对生活的直观体验与审美惯性,随心所欲地进行绘画创作,绘画与制作中所蕴含的“单纯”与“自然”特质是专业画家难以企及的。其内容与题材都来源于民间生活,体现着民间艺术文化,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和强烈的地域个性,反映了百姓对艺术无拘无束且真挚的追求,表现出朴实的审美意识与造物才智。

3 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的潍坊风筝纹样再设计

文创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文创产品的设计需要积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沉淀历史印象,形神兼备[15]。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遗”,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16]。当前,国家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成立行业联盟等方式支持文创产品开发工作[17]。潍坊风筝在民间艺术中有着重要地位,其既是工艺品,也是娱乐品。将传统纹样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将潍坊风筝的装饰紋样进行分类提取,以几何形状为基础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与逻辑对纹样进行转译,再运用形状文法对转译后的纹样进行规律性排列,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同时不失地域特色的富含文化底蕴的文创产品。

3.1 潍坊风筝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的应用流程框架

对潍坊风筝传统纹样创新设计的应用流程进行整理归纳,应用框架流程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对潍坊风筝的背景及传统纹样进行调查研究,整理潍坊风筝的传统纹样,根据不同题材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纹样的文化内涵;其次,根据分类好的题材纹样,选择最具代表性、适合风筝表现并且能较好地与形状文法相契合的纹样作为目标纹样,提取与转译图形,以形状文法的规则进行演变,形成新的具有美学规律的图形,进行创新设计;最后,将基于形状文法所演变出的纹样应用于文创产品中,从而获得创新的设计方案。

3.2 基于转译和形状文法的潍坊风筝纹样设计

在许多的图形纹样设计中经常会用到转译的设计方法。转译在生物学中指以信使核糖核酸(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AA)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18]。在艺术设计学中则是将其作为一种创新的设计方法,以传统纹样作为初始的形状模板,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将初始形态的传统纹样模板进行转化,合成新的纹样形状模板。初始形状模板选择潍坊风筝传统题材纹样中最具典型性的动物题材——凤凰、蝴蝶、金鱼等纹样进行提取与转译。

形状文法(Shape Grammar,SG)最初的提出者是George Stiny和James Gips,将其应用于绘画与雕塑创作,并延伸到创新设计、产品品牌识别等领域,是一种以形状运算规律为主的设计方法。形状文法能够使产品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成新的形状并保持品牌的延续性[19]。将潍坊风筝的传统纹样进行提取并转译后,再使用形状文法的演变规则对转译后的纹样进行进一步转化与再设计,形成具有美学规律的新纹样并运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生成性规则将规则定为R1平移,R2水平镜像,R3以边角45°旋转,R4以中心45°旋转,R5垂直镜像。衍生性规则是指将生成的基本图形按照规则继续进行推演转化,生成转译过程更加复杂丰富的新图形。衍生性规则R6倾斜镜像,R7和R8是不同方向的水平镜像,R9为顺时针90°旋转,R10为垂直镜像。将设计因子库中转译后的纹样运用形状文法进行一次或多次演变,生成创新纹样单元组合。

3.3 潍坊风筝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实践

潍坊风筝是我国传统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富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此题材的纹样设计文创产品,在传播潍坊传统文化的同时使风筝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为未来的传统工艺品设计提供借鉴。潍坊风筝不同题材的不同纹样都有独特的吉祥寓意,也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情感的寄托。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对传统艺术进行创作,使传统与现代碰撞,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能够使其更符合当下市场文创产品的流行趋势。从潍坊风筝的传统纹样中提取出合适转化的典型纹样设计因子,转译后进行形状文法的规律演变、排列与组合,最后输出新的纹样图案。将其运用于文创产品中,是一种独具匠心的体现。

本文选取潍坊风筝纹样中最多变的动物类题材纹样作为主纹样,对蝴蝶、凤凰、金鱼和蝉纹样进行提取转译再设计,在形状文法的美学规律下,保证纹样动态丰富的同时视觉上不杂乱,更符合现代审美。基于转译与形状文法演变的创意纹样设计输出如图1所示,以此纹样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文创产品中的效果见图2。

4 结语

潍坊风筝不仅是娱乐品,也是人们的情感寄托,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潍坊风筝的传统纹样取材于民俗生活,具有吉祥寓意。文章运用转译与形状文法对潍坊风筝纹样进行再设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保留地域特色的同时使其符合美学规律和现代审美,也为其他传统工艺品的纹样创作与文创设计提供了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 付德雷.风筝[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

[2] 左汉中.中国吉祥图像大观[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40.

[3] 孙征,聂瑞辰.龙纹的流变[J].装饰,2001(2):62-63.

[4] 郭廉夫,丁涛,诸葛铠.中国纹样辞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41.

[5] 高爱波,崔荣荣.传统服饰文化中蝴蝶形象的符号探究[J].丝绸,2015,52(10):46-50.

[6] 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M].北京:高德教育出版社,2003:84.

[7] 李友友.民間风筝[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9:73.

[8] 汪小洋,吕少卿.古神化:古代神话人物篇[M].广州:花神出版社,2009:186.

[9] 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4[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8册.济南:齐鲁出版社,1995:360.

[10] 刘晓艳.道教麻姑信仰与中华寿文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396-400.

[11] 程波涛.“刘海戏金蟾”的文化寓意与民俗功用阐释[J].民族艺术研究,2011,24(4):88-94.

[12] 马冀.论昭君文化的精神价值[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6):69-74.

[13] 郑金兰.风筝的学问[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190.

[1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3.

[15] 卢维佳.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获取与创新[D].长沙:湖南大学,2015.

[1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7(27):27-28.

[17] 李俊岭.国外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10):45-52.

[18] 马皎.宁强羌族刺绣纹样的转译与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0):22-28.

[19] 杨延璞,陈登凯,余隋怀,等.基于形状文法的泛族群产品形态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19(9):2107-2115.

作者简介:官亦冰(1998—),女,青海西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猜你喜欢
再设计传统纹样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广彩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的诗意化整合
传统纹样融入现代图案设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