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探析
陆雨薇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符合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文章讨论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出现的问题,并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讨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六方面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陆雨薇(1994—),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小学。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创新意识是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者科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总结数学规律,验证数学问题与猜想,勇于探索开放性、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
一、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意义
教师应当明确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价值,及时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主动做好教学规划和教学设计。笔者以为,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活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更加活跃,他们会更愿意解决数学问题、更容易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也可以顺利地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这对学生进行后续学习有极大的益处。
最后,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育更加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很难真正学会这些知识;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探索开放性和非常规的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真正学会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程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二、部分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习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讲授数学知识,不注重创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堂比较单调、乏味,导致学生感觉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十分枯燥、无聊。在这样的数学课堂的影响下,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得到有效发展,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思考和探索的兴趣也会减弱[2]。
(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突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其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创新意识。然而部分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数学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不突出,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三)教师过于注重解题技巧的教学
一部分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过于重视介绍解题技巧,希望学生记住最简便的解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误导学生,使学生在此后解决数学问题时反复套用解题技巧,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这一情况的出现,与教师过分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错误思想有关,这些教师希望学生记住解题技巧以通过考试,但却忽视了在机械背诵解题技巧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会受到限制[3]。
(四)教师不重视教学评价工作
还有一些教师由于教学压力较大,习惯一直向前推进教学工作,对教学评价工作不够重视。教师应当明确,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教师优化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及时、合理的评价启发学生,让学生继续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从而逐步找到开放性、非常规的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核心素養下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途径
(一)鼓励转变思路
一些小学生虽然理解了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题,但是教师稍微改变题目,这些学生便感觉无从下手。该现象的出现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和没有形成创新意识有关,也与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时不懂得变通有关[4]。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转变思路,寻找解决某一类型数学问题的多种解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出示例题,让学生寻找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出示如下例题:“某农户预计在六月份销售500千克的西瓜,实际销售数量比预计的多了100千克,请问实际销售数量是计划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在解决这一数学问题时,学生普遍会选择先求出实际销售数量,再用实际销售数量除以计划销售数量以得到答案。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转变思路,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这一数学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计划销售数量当作单位“1”,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求出多销售数量的百分比,然后与单位“1”相加以得到答案,即通过算式(1+100÷500)×100%得到答案120%。尽管第二种解题思路相对复杂,但在计算时更加便捷,计算步骤更少。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百分数”的内涵,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鼓励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切实掌握数学知识,同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在组织动手操作活动时,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出实际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5]。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图形。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纸张及其他道具制作一个纸风车,并向全班学生展示纸风车,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相关材料,跟着教师一起动手制作纸风车。在学生动手制作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制作纸风车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长方形纸张还是正方形纸张呢?纸风车的角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呢?”通过实践与思考,学生会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其特点有初步的认知。最后,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片制作其他作品,如纸小狗、纸房屋、纸车等。学生还可以给自己制作的作品上色,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各类图形的认识,并通过制作自己的作品锻炼创新意识。
(三)鼓励在玩中学
小学生有着爱玩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计数学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的“认识100以内的数”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抢20”游戏,让学生与同桌一同玩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需要从1开始依次报数,每人每次最多报3个数,最先报到20的人获胜。在学生玩了几轮游戏后,教师可以暗示学生,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获胜,并鼓励他们尝试总结获胜技巧。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数感,还能够初步形成创新意识[6]。
(四)鼓励迁移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锻炼,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7]。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迁移应用此前学到的几何知识进行拓展探究,找到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圆柱体与长方体,思考如何通过剪切、拼接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经过一番深入思考及尝试后,学生会发现自己无法简单地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新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切割为若干等份,再两两一组拼接,在这样的情况下,拼接得到的图形会无限接近长方体。为了使小学生切实理解这一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软件制作分割圆柱体、拼接长方体的演示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视频,细致讲解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由此,学生会发现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方法,理解新的数学思想,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五)鼓励合作探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围绕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会发生碰撞,他们会逐步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自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學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通过剪切、拼合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自己熟悉的图形,然后据此思考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同探寻各种新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终确定科学的计算方法。在这样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六)做好教学评价
要巩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效果、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师还应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让数学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了解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从而及时向学生提供帮助,有效改进教学方法[8]。
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时,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创新意识是否提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并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实际完成作业的情况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教师如果发现教学效果不符合预期,应当及时系统地回顾教学活动的具体流程和学生的实际表现,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学习重点。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后,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
结语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价值,客观分析当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积极完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流程。在调整教学活动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机会,鼓励学生转变思路、动手操作、在玩中学、迁移应用、合作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数学问题,找到多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在开展上述教学活动之后,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及时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打造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让教与评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缪瑞雯.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教师博览,2022(30):76-77.
[2]赵小英.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2(6):53-54.
[3]岳竹青,史方剑.探析核心素养下对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0(82):89-90.
[4]郑真真.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29):79-80.
[5]王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5):216-217.
[6]李箐.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19(38):46.
[7]贺彩.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9(42):83.
[8]杨真.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2):227.